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简称切口感染,仍然是当今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由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尚没有公布符合中国国情的SSI预防指南,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文献,筛选出与普通外科有关的SSI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1SSI定义SSI是指手术期(或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的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总数的14%~38%,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泌尿系统感染和肺炎[1-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布的SSI预防指南的原始文献定义,按SSI发生的部位分为切口浅部感…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清洁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低,不提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近来这一传统观点受到挑战,由于宿主因素可增加SSI的危险性高达20%。作者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评估在SSI危险性不同的病人中预防性应用头孢噻肟(Cefotaxime)的价值。病例选择普外科清洁手术及择期单纯胆囊切除病人,按国家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标准(含有3个预示感染危险性的因素:美国麻醉协会全身评分、术中出现污染、手术操作时间),凡少于二个因素者列入低危组,余为高危组。每组病  相似文献   

3.
结肠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技术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病人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美国CDC国家医院感染监视系统资料显示SSI是第3位常见的院内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14%~16%,其中结肠直肠外科手术的SSI发生概率较高,为8.6%~9.7%。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颁布的SSI预防指南指出.除外术中环境因素、无菌材料、无菌术等,手术技术和操作对SSI的防治具重要意义口。SSI其诊断标准已达成共识,包括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等。现就结肠直肠外科SSI相关手术技术及其预防作一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手术野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为预防和减少SSI,采用了不少措施: 提高空气的洁净度,良好的患者皮肤准备和肠道准备,治疗已存在的感染灶,提高术中防护,减少术中污染.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重要措施之一.多年实践证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可以减低SSI发生率[1,2].近来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已近乎成为常规了,抗生素用量迅速增长.但如何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在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认识与规范. 1 手术野感染的影响因素 细菌污染不是SSI发生的唯一因素,大肠癌手术的SSI从20世纪初20%~40%降至目前的2%~5%,尽管不少新的广普抗生素的应用,大肠手术的SSI未能进一步下降,说明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SSI的发生率.这些因素有: ①环境即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 ②手术中无菌操作; ③患者自身带菌状态; ④工作人员带菌状态; ⑤患者抵抗力与免疫状态; ⑥手术野污染程度与组织创伤程度等.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每位外科医师均会遭遇到外科感染,这是手术技术自身所决定了的,外科手术必然破坏人体宿主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屏障,使得细菌得以进入体内.从外科发展历史看,因外科感染而死亡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19世纪末叶以前,当时截肢术死亡率在25%~90%之间,美国内战时期则为50%左右,这主要是外源性感染所致[1].但从现代外科学观点看,外科感染的内涵已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如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超过了患者原有的感染; 体内的内源性正常菌群感染多于外源性致病细菌感染; 外科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多于需要外科处理的一般化脓性感染[2].其中SSI已成为值得关注的临床课题[3].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对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2005年327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及其他合并症、手术情况、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肿瘤分期、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与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27例切口SSI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4%(8/327)、12.2%(40/327);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切口SSI发生率显著升高(16.8%VS10.0%,28.6%VS13.7%);发生切口SSI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延长(29.0dVS15.8d)。结论肥胖和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SSI或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总被引:168,自引:1,他引:168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SSI的定义 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  相似文献   

8.
夏青  朱浩  李锋 《颈腰痛杂志》2021,42(6):815-817
目的 调查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5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是否输注异体红细胞患者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ery site infection,SSI)情况,并调查年龄、合并疾病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异体红细胞输注组的SS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输注组(P<0.05);不同年龄、引流时间、骨折椎体数量、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患者S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ALB<35 g/L、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3 d,均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危险因素.结论 异体红细胞输注会增加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发生风险,应严格把握异体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并结合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夏青  朱浩  李锋 《颈腰痛杂志》2021,42(6):815-817
目的 调查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5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是否输注异体红细胞患者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ery site infection,SSI)情况,并调查年龄、合并疾病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异体红细胞输注组的SS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输注组(P<0.05);不同年龄、引流时间、骨折椎体数量、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患者S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ALB<35 g/L、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3 d,均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危险因素.结论 异体红细胞输注会增加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发生风险,应严格把握异体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并结合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克服感染症的威胁一直是外科所面临的常见基础问题,外科手术为侵入性操作,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打破了人体的免疫屏障,造成失血、失液、创面暴露,势必会带来手术对象部位(切口组织和手术部位脏器)的损伤,即使在无菌操作技术及抗菌药物都十分发达的现今社会,依然无法避免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SSI现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占15%,占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1-2].SSI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腹部手术(EAS)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现状,并讨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6家医院2018年5月行EAS的293例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数据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ICU入住率、ICU住院时间、术后30 d病死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293例EAS病人中,22例(7.5%)术后发生SSI。SSI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率为36.4%(8/22)。发生SSI的病人较未发生病人的总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延长,ICU入住率和治疗费用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0)和手术时间(P=0.007)是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P=0.022)是发生SSI的保护因素。结论 EAS后SSI发生率为7.5%,SSI导致病人的医疗负担显著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手术可减少EAS后SSI的发生,对男性病人EAS后的切口须给予相对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术后感染是肝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显著的影响。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占到所有感染中的38%。SSI是指单独发生在切口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或脏器部位的感染。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S)发布2002-2004年期间SSI的总体发生率为2.6%,这其中2/3为切口部位感染、1/3为脏器部位感染。文献报道指出肝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为4%~20%、SSI发生率为2.1%~14.5%。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肝切除术后SSI的预测因素。方法:对2005~2007年在美国173家医院接受肝切除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均来自于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国立外科质量改善计划数据库(ACS-NSQIP)。ACS-NSQIP收集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术中因素、及术后30日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内的135个变量。将接受肝段切除、肝左叶切除、肝右叶切除或者肝三叶切除的患者全部纳入研究中。总计接受开腹/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332例。主要检测的结果是术后30日SSI发生率(包括浅表的、深部的或者脏器部位的SSI)。对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30日死亡率也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肝切除手术类型,使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段切除术的SSI为9.7%,肝左叶切除术的SSI为11.2%,肝右叶切除术的SSI为13.3%,肝三叶切除术的SSI为18.3%,SSI的总体发生率为11.5%。SSI的发生率在各种不同肝切除手术之间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1)。单变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SSI更常见于男性、吸烟、术前有开放性伤口,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患者;手术时间和输血与SSI发生具有相关性。与未发生SSI组(n=2064)比较,发生SSI组(n=268)的住院时间增加6.1日(13.6日vs7.5日;P<0.001)、术后30日内再手术的可能性增加12.5%(16.0%vs 3.5%;P<0.001)、死亡率增加3.1%(5.2%vs 2.1%;P=0.002)。回归模型示SSI围手术期独立的预测因子是:术前有开放性伤口/感染,血清钠>145 mmol/L,低白蛋白血症,血清总胆红素>1.0mg/dl和手术时间。而手术方式、切口等级和输血不是独立的有显著意义的术中变量。深部脏器部位SS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除上述变量以外,还包括有透析治疗史和吸烟。卡方检验示深部脏器SSI发生率与手术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关系(P<0.001)。NSQIP指出术前开放性伤口常见的三大原因是:既往手术的开放性伤口、糖尿病性溃疡、褥疮。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作用:筛选术前存在SSI风险的患者并且予以纠正,以达到降低肝切除术后SSI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最终的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d内、有内置物(如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组织间隙感染。脊柱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score)、肥胖、糖尿病、吸烟,此外手术入路、内置物、骨移植、手术时间及输血都被认为是SSI的危险因素。脊柱术后SSI发生率在0.7%~12%之间,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预防脊柱手术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笔者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1].近年来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3].20世纪初期全身麻醉技术的涌现和全麻原理探索工作的延伸和扩展,使得外科手术有了快速发展,但是随后发现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使得外科手术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灭菌消毒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内固定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3%~20.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后SSI的发生率为1%~7%[2],术后90 d内SSI发生率为1.6%[2],常由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等皮肤菌群引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路邓葡萄球菌感染最早由Freney等[3]于1988年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风险因素, 为我国结直肠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于国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网2018—2020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 提取3年中所有接受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全国50家医院收治的2 122例结直肠手术患者, 其中男性1 252例, 女性870例;中位年龄为63(16)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3(4.58)kg/m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 排除未成年、孕妇或接受妇产科手术、接受泌尿系统手术、行腹膜后位手术和体表包块切除以及有补片等植入物的手术者。主要结局指标为结直肠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 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病死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依据是否发生感染, 将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 分析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 并针对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M(IQR)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  相似文献   

17.
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北京协和医院对2001-2005年胰腺SSI的病原菌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住院手术患者中有2%~5%术后并发SSI,约占院内感染病例总数的1/4[1、2]。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位于皮肤及皮下浅筋膜)、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下)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感染[1]。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但是对这两种感染类型的具体时间划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目前大多数学者将迟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   总被引:104,自引:1,他引:103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siteinfection ,SSI)。一、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诊断标准SSI是指围手术期 (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 )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 1 5 % ,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 %~ 40 %。SSI的概念比创口感染要宽 ,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 ,因为它不包括那些与手术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预防或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率及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LC患者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术前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对照组(92例)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结果:5例中转开腹(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不再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两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3.33%),分别为手术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2.22%),均为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全身感染1例(1.11%),观察组无全身感染发生。两组SSI与全身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CC的LC手术中,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体质、胆囊坏疽破裂或取出困难、术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