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冉  米卫东  傅强 《北京医学》2015,(4):347-349
目的:探讨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后脉搏压变异度(PP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肝胆外科择期肝脏切除手术患者20例,全麻诱导后循环稳定时,记录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PPV和SVV ,改变去氧肾上腺素泵入速度使SAP分别提高10%<ΔSAP≤20%、20%<ΔSAP≤30%和30%<ΔSAP≤40%并记录上述参数,对各个压力阶段的PPV和SV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去氧肾上腺素降低PPV和SVV值,各压力水平的PPV和SVV的数值具有高度相关性:T1,r=0.935,P<0.01;T2,r=0.947,P<0.01;T3,r=0.971,P<0.01;T4,r=0.973,P<0.01。结论虽然去氧肾上腺素高估了容量状态,但是脉搏压变异度(PP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在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后依然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俯卧位应用不同呼气末正压条件下对每搏量变异度、脉搏压变异度及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俯卧位行颈椎或腰椎手术患者60例,全麻后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脉搏压变异度(PPV)、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俯卧位体位下分别加以0、5、10、15 mm Hg的呼气末正压(PEEP),记录每个PEEP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后以7 ml/kg进行补液试验后,再分别加以0、5、10、15 mm Hg的PEEP值后记录输液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然后以输液前后每搏量变异指数的差值(ΔSVI)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有反应组(ΔSVI≥15%)和无反应组(ΔSVI<15%)组,分别绘制SVV、PPV和PVI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确定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对SVV、PPV和PVI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诊断阈值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平卧位相比较,俯卧位条件下SVV、PPV、PVI均增大(P<0.05),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心率、每搏量、每搏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时,在PEEP=0、5、10、15 mm Hg条件下,SV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759、0.718、0.521,PP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92、0.705、0.505,PVI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65、0.709、0.512。当PEEP=0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0.5、11.5、13.5;当PEEP=5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1.5、13.5、14.5;当PEEP=10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3.5、14.5、16.5。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SVV、PPV、PVI变化分别与PEEP值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561、0.553,P<0.01)。结论 SVV、PPV和PVI在PEEP≤10 mm Hg时可以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三者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相似,诊断阈值随PEEP值增大而增大,诊断的准确性随PEEP值增大而下降;在PEEP=15 mm Hg时,SVV、PPV和PVI不能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  相似文献   

3.
4.
分析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容量反应的价值。采用PICCO监测仪和PVI监测仪持续监测68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儿童在PLR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将PLR试验前后CI增加值百分比(ΔCI)≥15%的归为有反应组,将ΔCI<15%的归为无反应组。68例儿童共进行了113次PLR试验,其中有反应组52例次,无反应组61例次。有反应组PLR试验前的SVV、PVI高于无反应组(P<0. 05)。有反应组PLR试验后CO、CI升高(P<0. 05),SVV、PVI降低(P<0. 05),HR、MAP和CVP无明显改变(P>0. 05)。无反应组PLR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 0. 05)。PLR试验前,SVV和PVI与ΔCI呈正相关(r=0. 887,0. 901,P<0. 05)。cut off值取14. 69时,PVI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 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 4%、85. 1%。cut off值取12. 58时,SVV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 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 9%、87. 4%。结果说明PLR联合PVI和SVV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对液体复苏治疗的容量反应。PVI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析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容量反应的价值。采用PICCO监测仪和PVI监测仪持续监测68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儿童在PLR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将PLR试验前后CI增加值百分比(ΔCI)≥15%的归为有反应组,将ΔCI<15%的归为无反应组。68例儿童共进行了113次PLR试验,其中有反应组52例次,无反应组61例次。有反应组PLR试验前的SVV、PVI高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PLR试验后CO、CI升高(P<0.05),SVV、PVI降低(P<0.05),HR、MAP和CVP无明显改变(P>0.05)。无反应组PLR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PLR试验前,SVV和PVI与ΔCI呈正相关(r=0.887,0.901,P<0.05)。cut off值取14.69时,PVI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4%、85.1%。cut off值取12.58时,SVV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87.4%。结果说明PLR联合PVI和SVV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对液体复苏治疗的容量反应。PVI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汪亚宏 《医学综述》2012,18(7):1059-1062
对血容量的正确评估和及时处理是每个临床医师必备的技能。然而,目前常规的循环功能监测指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心脏的容量负荷,尤其对较早期的容量不足缺乏敏感性。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是目前较为准确和方便的容量监测方法,它和其他有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样能够准确反映心脏容量负荷且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7.
1 感染性休克的定义 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和危重医学学会联合讨论提出以下概念:(1)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包括下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临床症状:体温>38℃或<36℃,心率>90bpm,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WBC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4-7,封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液体治疗时每搏变异度(SV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于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平均动脉压(MAP)持续低于80 mm Hg时,以250 m L生理盐水于10 min内输注完毕,并分别于液体治疗前后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依据液体治疗前后心排指数(CI)增加(ΔCI≥15%)的患者作为有反应组,共26例,将ΔCI15%的患者作为无反应组,共21例。分别对MAP、中心静脉压(CVP)、SVV、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ΔCI进行相关性研究,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MAP、CVP、SVV、HR、SV、S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SC评分、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治疗前有反应组的SVV高于无反应组,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MAP、CVP、CO、CI、HR、SV、S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治疗前SVV与ΔCI呈直线相关(r=0.767,P=0.000);CVP、MAP、HR、SV、SVI与ΔCI无明显相关(r=-0.146,P=0.326;r=0.140,P=0.346;r=-0.028,P=0.851;r=-0.138,P=0.354;r=-0.191,P=0.199);SVV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 0.792~0.976,P=0.000),以SVV12.5%为切点预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6.2%。结论 SVV可用于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反应,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每博变异度(SVV)指导肝移植手术中容量治疗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患者4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SVV指导下进行输液治疗,其中A组以SVV≤9%作为容量反应性的参考,B组以SVV≤13%作为参考,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在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每搏输出量变异度的特点、机理、研究进展、应用范围、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可维持最佳前负荷,改善容量管理,防止由于低血容量导致的低灌注和过度复苏,可能进一步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因而治疗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容量的变化极为重要.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简便、有效的临床实时监测手段,测定每搏输出量变异度比传统的测定中心静脉压更准确地指导快速液体复苏.结论:每搏输出量变异对预测脓毒症体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ensitivity of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 for assessing volume change during induction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rthopaedic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Patients in the groupⅠwere subjected to progressive central hypovolemia and correction of hypovolemia sequentially;patients in the Group Ⅱ were exposed to hypervolemia alone. Each step was implemented after 5 minutes when the hemodynamics was stable. SVV and cardiac index (CI) were recorded,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SVV and CI.
Results Fort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20 cases in each group. For group Ⅰpatients, SVV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long with blood volume reduction, and changes in CI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SVV (r=-0.605, P<0.01);SVV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long with correction of blood volume;changes in CI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SVV (r=-0.651, P<0.01). For groupⅡpatients, along with blood volume increase, SVV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changes in CI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hanges in SVV (r=0.067, P>0.05).
Conclusion SVV i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hypovolemia, but not for hypervolem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对照组行容量负荷试验(VE);分别于PLR、VE前后采用心脏超声监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前心率、CVP、MAP、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两组CVP[观察组:(6.2±0.7)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比(5.1±0.6)cm H_2O;对照组:(6.1±0.8)cm H_2O比(5.3±0.7)cm H_2O]、CO[观察组:(4.0±0.7)L/min比(3.4±0.3)L/min;对照组:(3.9±0.5)L/min比(3.5±0.3)L/min]、SV[观察组:(30.7±3.4)m L比(26.4±3.1)m L;对照组:(31.1±3.7)m L比(26.6±2.8)m L]均较试验前显著增加(P<0.05);试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CVP、MAP、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联合PLR能够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安全性更高,当患者存在扩容禁忌证时,可以采用PLR预测容量反应性,从而避免容量负荷过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陈涛 《中外医疗》2015,(4):14-15
目的:观察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门诊收入的脓毒症5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时血动力指标的监测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监测(对照组)、PiCCO监测(研究组)指导临床治疗(液体复苏、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收缩药物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初始值比较(P<0.01);研究组患者入院3 d内不同时点GEDI、PPV、SVV检测值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去甲肾上腺素和就诊1周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予以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后期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休克复苏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达到复苏目标前,观察组患者以晶体液快速扩容的同时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初始仅以晶体液快速扩容,3 h后如仍未达到复苏目标,也给予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比较两组血乳酸变化趋势、外周血管主力(SVRI)变化趋势、达到复苏目标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MODS发生率、达到复苏目标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复苏治疗,两组乳酸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及6 h观察组SV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两组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快速补液的同时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必要、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是一项经肺温度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传统容量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相比,其容量性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更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实施精细、优化的液体管理,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方面展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37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C组)18例和PiCCO组(P组)19例。C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股动脉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应用。记录两组患者复苏6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T-proBNP,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6、24、48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结果 与常规对照组(C组)相比,P组治疗6h后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心功能指标cTnI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增加(P均<0.05);P组治疗6、24、48h多巴酚丁胺用量增加、多巴胺用量减少(P均<0.05);治疗24、48h两组液体正平衡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MAP、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在指导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8.
"拯救脓毒症运动"提出通过液体复苏和应用血管升压药物等手段尽早恢复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此改善重症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供应与氧需求的失衡状态,并最终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1]。  相似文献   

19.
王富济  董焱  张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71-137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伴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探讨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3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成脑出血组133例和脑梗死组120例,另选取11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出3组脉压、脉压为70mmHg(1mmHg=0.133kPa)异常率及脉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脉压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脉压70mmHg的异常率在各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脉压异常率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脉压最大分布区域均在70-79mmHg,分别占26.7%、25.9%,而对照组则在50-59mmHg,为29.6%。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宽与脑卒中危险性密切相关,脉压可做为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一个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