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病为西医病名,一般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而临床则以“风眩”作为诊断病名。近年来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的疾病,其性质是本虚标实。而病变演变规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虚实间杂。我们根据卫生部1993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自己临床将高血压病中医分为4型:即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目的是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靶器官损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本…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血管重构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血管重构的改变情况,以了解不同证型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89例,正常对照组27例,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检测,IMT>0.80 mm代表有血管重构,应用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和容积扩张性作为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扩张性降低,僵硬度增加,脉压加大,血管重构现象显著。结论 不同的中医证型可以反映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回顾性收集115例老年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Klotho、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的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找出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占 54.5%(262/481),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占 26.8%(129/481)]、肝火亢盛证[占12.7%(61/481)]和阴虚阳亢证[占6.0%(29/481)]。(2)性别、年龄、脉压及高血压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方面,不同性别、年龄、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高血压分级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性别方面,除阴阳两虚证外,各中医证型的男性患者分布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在年龄方面,以肝火亢盛证的平均年龄最低,阴虚阳亢证的年龄最高,而痰湿壅盛证与阴阳两虚证组的年龄无明显差异;在脉压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在高血压分级方面,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均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3)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宽脉压组和非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0%(223/354)及47.2%(60/127),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宽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医证型分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42.6%(26/61)、57.6%(151/262)、71.3%(92/129)、48.3%(14/29),其中阴阳两虚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性别、年龄、脉压等因素对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影响,宽脉压组及阴阳两虚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硝苯地平,10~20mg/次,3次/d。治疗组50例辨证分型,阴虚阳亢(益母草、砂仁、龙骨、地龙、川牛膝、牡蛎各10g,山药12g,代赭石、夏枯草、酸枣仁各15g);肝火亢盛(牛地黄、白芍、栀子炒、桑叶、黄芩、天麻各10g,菊花、钩藤各15g,石决明、珍珠母各30g);阴阳两虚(山茱萸10g,附子、熟地黄、山药、鹿角胶、肉桂各15g,枸杞子、太子参、黄芪各20g);痰湿壅盛(甘草、砂仁、牛膝各10g,山楂、橘红、天麻、竹茹、茯苓各12g,白术、车前子、牡丹各15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主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相关性。[资料来源]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宏盛社区卫生服务站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发放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问卷调查。2研究对象:1年龄18~75岁。2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辨证分型: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1继发性高血压;虽有高血压病史,近3个月未服药且血压正常;严重心衰、肾功能衰竭、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妊娠期妇女;2精神障碍;3不愿配合问卷调查;4同一患者不同年份参加问卷调查(如重复只取第1年数据)。[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观测证型分布、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无症状记为0,有症状记为1。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计算相对频数。正态分布均数加减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完全随机分组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Dunnett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春季:痰湿壅塞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夏季:阴虚阳亢痰湿壅塞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秋季:阴虚阳亢痰湿壅塞阴阳两虚、肝火亢盛。冬季:阴虚阳亢痰湿壅塞阴阳两虚肝火亢盛。[未来展望]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期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中勇  吴作跃  李林  方家  邓鹏 《中医药研究》2013,(12):1417-14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196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和中医证候表现资料,动态血压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的各项指标,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之间差异显著;肝火亢盛型的平均舒张压最高、平均脉压最小、舒张压负荷最大、舒张压曲线下面积最大、血压变异性最小,杓形比率64.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虚阳亢型处于高血压疾病发展的中期,指标呈现由肝火亢盛型向阴阳两虚型的发展趋势,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性等较肝火亢盛型大,而脉压及昼夜节律异常比例较阴阳两虚型小,杓形比率61.7%;痰湿壅盛型平均收缩压最高、收缩压负荷及曲线下面积和其他证型相比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杓形比率43.6%,9.1%的患者为"反杓形";阴阳两虚型平均舒张压最低、平均脉压最大、血压变异性最大,与其他证型相比显著,杓形比率34.2%,以非杓形、超杓形及反杓形为主.结论动态血压可作为高血压病重要的监测手段,其监测的各项参数在四个证型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辅助手段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病人中筛选出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64例,节律正常者29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与阴虚阳亢分型关系密切(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主要病机。提示中医辨证治疗。需抓住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调整阴阳为主。  相似文献   

9.
胡敬宝  徐涛 《河南中医》2003,23(10):15-16
对高血压病的肝阳上亢和阴虚阳亢型与 2 4h动态血压的关系进行观察 ,结果 :肝阳上亢型 2 4h收缩压的最大、平均及最小值均略低于阴虚阳亢型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4h平均压的最大、平均及最小值显著低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 ,2 4h舒张压的最大、平均及最小值均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两种证型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亦有所不同。白昼收缩压肝阳上亢型略低于阴虚阳亢型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白昼的舒张压肝阳上亢型略高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夜间收缩压肝阳上亢型明显低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 ,而夜间舒张压肝阳上亢型仍高于阴虚阳亢型 (P <0 .0 5 )。虽然两种证型皆呈现昼高夜低的特点 ,但肝阳上亢型昼夜比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 ,可见肝阳上亢型血压昼夜变化大 ,而阴虚阳亢型变化较小 ;肝阳上亢型的收缩压累计值和收缩压负荷低于阴虚阳亢型 ,而舒张压累计值和舒张压负荷则高于后者。阴虚阳亢型的脉压差亦显著高于肝阳上亢型。可见 ,肝阳上亢型以舒张压负荷升高为主 ,而阴虚阳亢型以收缩压负荷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年龄相关性。 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医院 2016 年 5 月至2018 年 5 月收治的 12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医症候分组,包含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肝火旺盛组、肝阳上亢组,统计患者证型、年龄及症状分布情况。 结果:不同高血压证型病情程度分布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痰湿壅盛组以中型为主,占比 57.14 %,阴阳两虚组以重型为主,占比 63.16 %,肝火旺盛组以轻型为主,占比 76.47 %,而肝阳上亢组较为均衡;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60 岁以下以轻型为主,占比 66.67 %,61 ~ 81 岁为中型为主,占比 54.90 %,而> 80 岁则以重型为主,占比 62.96 %;不同高血压证型的年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40 岁和 41 ~ 60 岁中以肝火旺盛组占比最高,为 58.33 %,50.00 %。此外痰湿壅盛组和肝阳上亢组主要年龄分布为 61 ~ 80 岁,阴阳两虚组主要年龄分布为> 80 岁。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表现出眩晕、头痛等症状,中医症候分布中以痰湿壅盛组、肝火旺盛组最为多见,尤其年龄增长,症状越严重,且不同症候年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肝火旺盛最年轻、阴阳两虚最年老,需针对性防范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高血压病(essen tial hypertens ion,EH)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侵害心、脑、肾、血管、眼底等靶器官,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研究发现[1],中、青少年患者的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发展。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但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多不统一,现将近几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及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作以归纳。1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祖国医学中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肝火亢盛证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病例选择参照WHO/ISH拟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选取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54例,年龄31~86岁,平均(61.74±14.89)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压平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3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血压平胶囊,对照组服用罗布麻叶片.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与对照组相近,但对血脂、肾功能的改善及在控制血压的持久方面优于对照组;血压平胶囊对肝火亢盛证疗效尤佳.结论血压平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中医辨证将Ⅱ型糖尿病患者71 例分为3 组: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并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 组患者血脂代谢水平均较正常升高,尤以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 或001),且甘油三酯显著高于阴虚热盛组。提示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故治疗时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有效控制血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唐兴荣  邬黎平 《新中医》2008,40(5):39-41
目的:研究广东省江门市高血压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并作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江门市部分社区及乡村15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调查15018名常住人口中有2050人患高血压痛,总患病率为13.65%,标化率为11.67%;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74.48%的高血压均为1级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血脂血糖异常、心脑血管病史、饮酒等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71.41%.服药率为41.66%,控制率为20.63%;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含量分布中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结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血脂血糖异常等是目前高血压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证型中以痰湿壅盛型为最多;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知识宣教,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尽早发现高血压并进行规范治疗,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与肝阴虚肝阳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症辨证法将13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亢组72例和肝阴虚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分析与肝阴虚、肝阳亢的相关性。结果:肝阳亢组夜间收缩压均值(nMSBP)比白昼收缩压均值(dMSBP)下降>10%,夜间舒张压均值(nMDBP)比白昼舒张压均值(dMDBP)下降>10%,呈勺形改变;肝阴虚组nMSBP比dMSBP下降<10%,nMDBP比dMDBP下降<10%,呈非勺形改变。2组患者24h收缩压均值、24h舒张压均值、dMSBP、dM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nMSBP、nMDB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阴虚组高于肝阳亢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以更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氨氯地平,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60例:肝火亢盛-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加减;阴阳两虚-金水宝胶囊;痰湿壅盛-半夏白术天麻汤;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