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水疱形成而发生的免疫性皮肤病。做好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我科2007—01/2009—02共收治重症天疱疮患者20例,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艳红 《当代护士》2013,(10):169-170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共同特征是疱壁薄、松弛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棘层松懈所致的表皮内水疱,免疫病理显示角质形成细胞LgG、LgA、LgM或G3网状沉积,血清中存在针对桥粒成分的天疱疮抗体,其中落叶型天疱疮多累及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见,即使发生也较轻微.水疱常发生于红斑基础上,尼氏征阳性,疱壁更薄,更易破裂,在浅表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疏松的剥脱表皮、痂和鳞屑,如落叶状,痂下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与寻常型天疱疮相比,本型病情较轻,偶有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1].本科于2012年7月收治1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天疱疮是一种由于表皮棘层细胞松解所致的慢性、复发性、表皮内大疱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在正常皮肤、黏膜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大疱性类天疱疮是类天疱疮的一种,是老年人发生的以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1]。我科成功救治1例糖尿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  相似文献   

4.
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的棘层细胞分解 ,表皮内水疱成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粘膜大疱病。寻常型天疱疮是最常见的一种 ,两性均可发病 ,以中年人居多 ,儿童罕见 ,病程慢易复发。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糜烂 ,形成小水疱及大疱 ,疱壁松弛、破溃形成糜烂面。1 口腔粘膜糜烂6 0 %患者在破损前数月出现口腔粘膜糜烂 ,且难以愈合 ,并向四周扩展。此时要作好口腔护理 ,嘱病人饭前、饭后用朵贝氏液漱口 ,予口腔溃疡涂膜外涂 ,口唇粘膜处可用 0 5%新霉素软膏纱布外敷 ,及时更换。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减少食物的摩擦 ,食物不宜过热。…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天疱疮的护理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 2 0 0 1年收治了 2例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的天疱疮患者 ,常规治疗无效 ,采用特大剂量CTX治疗并精心护理 ,使病情得以控制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男 ,6 0岁 ,干部。因全身皮肤反复发生水疱、糜烂 5a,于 2 0 0 1年 5月第 6次入院。患者于 1995年开始 ,反复全身出现水疱、糜烂及口腔溃疡 ,1996年 8月第 1次入院 ,皮损病理 :表皮内疱 ,棘细胞松解 ,棘细胞间IgG、C3 呈网状沉积。诊断 :寻常型天疱疮。经激素及CTX等治疗 ,病情缓解 ,皮损全部消退出院。 1998年底喝酒后病情复发而再次住院 ,经 3个疗程小剂量激素冲击并…  相似文献   

6.
正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由于某种原因机体对表皮自身抗原的耐受性遭到破坏,导致机体产生了针对表皮连接结构(桥粒)自身抗原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免疫反应,产生棘层松解,角质形成细胞彼此分离,从而形成表皮内水疱[1]。寻常型天疱疮的基本皮损表现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松弛的水疱,容易破裂而形成糜烂面[2]。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1例的报告413111湖南省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倪志群,宋芳1临床资料:患儿.女,11天,因皮肤水疱5天,伴脱落2天,于1995年12月7日入院。足月顺产第一胎,母乳喂养。出生后第5天,发现患儿脐部湿润,给予磺胺结晶撒放于脐部...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者认为,寻常性天疱疮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患。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人,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患者最先在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或在正常体表上成批出现直径1~2厘米之水疱。随病情进展,水疱增多、变大如鸡蛋大小,疱壁薄而松弛,极易破裂。疱液最初清亮,继因渗血或感染而变混浊。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易出血,有腥臭味。由于表皮棘层细胞松解,疱壁易被擦掉,水疱间外观正常的表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是内科一大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多 ,病人常死于并发症。作者对本院1991年1月~2001年12月89例糖尿病病人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糖尿病病人为本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病人。糖尿病1型23例、2型66例。病程5~30年 ,平均15.6年。其中男50例 ,女39例 ,男女之比为1.3:1。年龄14~72岁 ,平均60.5岁。全部病例符合WHO1980年制定1985年修订的标准。死亡原因中 ,酮症酸中毒11例、高渗性昏迷14…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8年至1998年6月,共收治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47例,占同期病人手术治疗的9.32(47/43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7例中,男41例,女6例。年龄70~82岁,平均年龄74.5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1个月以内者13例,3个月以...  相似文献   

11.
1例寻常型天疱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当代护士》2009,(1):94-95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大疱损害性疾病,本病临床少见。其典型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浆液性水疱和大疱,重症病人常有大面积的表皮脱落。如护理不当,易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死亡。本科于2006年11月6日收治了1例重症寻常型天疱疮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皮损消退出院。  相似文献   

12.
1例天疱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疱疮是一组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黏膜疾病。其特征是皮肤成批出现极易破裂的松弛性水疱,依皮损特征,常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四型。寻常型天疱疮最严重也最常见。本病病因不清,患者血液循环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抗体(主要为IgG)。某些药物可以诱发天疱疮,伴发于肿瘤者称伴瘤性天疱疮,但多见于30~5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7年8月~1999年12月收治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以溶栓治疗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24~78岁,平均47.5岁,病变位于左下肢52例,右下肢20例,发病时间最短8h,最长3个月,其中病程在15d以内的有50例,超过15d的有22例。1.2 病因及分型1.2.1病因分类见表1:1.2.2 临床分型:结合临床表现和Doppler检查将72条患肢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周围型24例,中心型13例,混合型3…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科1998年6月~1999年6月出现术后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患者4例(其中包括ICU1例),病情十分危险,但均因发现及时,抢救措施正确,患者无一例死亡,均康复出院。气管插管堵塞临床少见[1],后果十分严重。为此,我们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56岁,其中,脑瘤手术2例,脑出血手术2例。插管时间30~72h,平均47-5h。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呼吸道梗阻症状:如紫绀、呼吸困难、呼吸骤停等症状。立即给予吸痰、叩背、化痰、吸氧等紧急处…  相似文献   

15.
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9年3月~1999年7月,共收治产褥期精神病21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0.95‰。21例病人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25.5岁。1例为第三次分娩后发病;2例为第二次分娩后发病(其中1例第一胎孩子已死亡),其余为第一次分娩后发病。产前均无精神病史,2例有阳性家族史。在分娩后1周内发病者9例;在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9例;3例在分娩后5~8周起病。平均住院56d。21例病人中有1例无效退院,4例显著进步出院,16例痊愈出院。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木僵违拗,幻觉…  相似文献   

16.
石峰 《临床误诊误治》1998,11(5):315-316
1975年2月~1997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绒癌病人中,有8例因入院前后治疗失误而死亡,现对其治疗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1临床资料1.1职业与年龄工人1例,农民7例;年龄23~45岁,平均29.5岁。1.2末次妊娠性质及至发病时间葡萄胎3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病人将逐年增加,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死亡和改善病情是护理的中心目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1月~1999年10月本科共收治9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其中男38例,女59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6.8岁;左侧骨折44例,右侧骨折53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82例(84.5%),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15.5%),1例因术后肺心并发症症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1.2护理措施(1)住院期间的护理,很多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因为需治疗其它更为危急的疾病而延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寻常型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泡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是天疱疮中最常见的一型,其原因不明,病程慢、死亡率高.多见于中年人,常发于口腔、胸、背、头颈部,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如不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症状持续及扩展,大量体液丢失,发生低蛋白血症,并发感染、败血症及恶病质而危及生命.近年来本科收治的15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主治医师 :该患者病程中主要表现以下临床特点 :①中青年男性 ,病程 2 0余年 ;②初次发作无明显诱因 ,以后每到夏季加重 ,冬季好转 ;③皮损主要发生在双腋下与腹股沟区 ,表现为褐红色斑丘疹 ,水疱伴有渗出、糜烂、结痂 ,尼氏征 (- ) ,自觉轻痒 ,无系统性改变 ;④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⑤血液及免疫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⑥皮肤病理主要表现为表皮内棘层松解 ,腔隙内可见有棘层松解细胞 ;⑦患者家族中有多达 4人有类似病史。根据上述特点临床考虑以下三种疾病 :①寻常性天疱疮 ;②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③湿疹。寻常性天疱疮表现为水疱、糜…  相似文献   

20.
祝来友  徐江明  周静月 《新医学》2001,32(10):606-606
1引言腹膜炎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CAPD的效果及预后犤1犦。本文对43例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透析方式及感染途径进行分析,以探讨腹膜炎的常见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2对象和方法2.1一般资料本组43例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为我院1993年10月至1998年10月住院或家庭CAPD病人,男25例,女1例,年龄15岁至77岁,中位年龄47岁。透析时间2个月至62个月,中位数32个月。采用Y型连接管透析15例,直管透析28例,共发生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