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3)
患者女,58岁,2年前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心室起搏导线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固定导线。因症状再发2周入院检查,心电图显示心室起搏失夺获,RR长间歇9 s,心脏起搏程控显示心室起搏阈值显著升高,X线胸片显示心室导线锁骨下断裂,在更换新的导线和起搏器后,采用射频消融导管及圈套器等配合,从下腔静脉途径顺利将断裂导线拔除。 相似文献
2.
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插入导引钢丝时发现走形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左上腔静脉永存,再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时通过导引钢丝前端适当塑形,采用主动电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经下腔静脉途径反推力牵引法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入时间为 11.5± 3.5 (8~ 2 0 )年 ,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失败。结果 :经下腔静脉途径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15根、不完全拔除 1根、失败 1根 ,无严重并发症。表明对置入年限长久和断裂电极导线 ,经下腔静脉途径的拔除成功率高 ,应作为首选拔除途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2)
一名70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头晕、黑矇伴有窦性停搏4.5s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无交通支。心室电极经左房侧壁反折后再进入右室,心房电极将钢丝塑形成J形后固定在房间隔。成功植入了心室和心房电极。术后随访2年电极无移位,测试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93岁,因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在植入起搏器的过程中,遇到双侧锁骨下静脉迂曲,导丝没能通过。为了绕过迂曲部分,尝试在右侧锁骨中线内侧穿刺,静脉造影显示穿刺针进入了上腔静脉。经讨论后决定,采用上腔静脉植入,手术成功完成,没有围手术期并发症。2个月后随访,起搏器工作良好。提示在通过传统路径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困难时,直接穿刺上腔静脉植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1例双结病变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造影显示左上腔静脉连接粗大冠状窦至右房,双上腔静脉间交通支较细不能同时容纳两根电极,心室电极由左腋静脉-交通支-右上腔静脉-右室间隔部,心房电极钢丝塑型后由左腋静脉-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右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急剧升高导致夺获失败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60岁。因Ⅲ度房室阻滞、心源性晕厥置入VVI起搏器。术中顺利、起搏参数理想,术后10天出院,起搏电压4.8V,频率70次/分。术后1个月术前症状复发,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心室率40~50次/分,起搏信号不能夺获心室,遂将起搏电压程控至6.0V,起搏功能恢复,4天后又出现上述情况,将起搏电压升高至9.6V,仍未见起搏功能恢复。后经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后,起搏功能恢复,起搏电压逐渐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行第二次手术而入院。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加肺动脉瓣缝闭加右室(解剖左室)—肺动脉连接术。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周后经左上腔静脉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心脏永久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偶可碰到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右上腔静脉缺如合并左上腔静脉(left superior vena cana,LSVC)成功植人永久起搏器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永久性起搏导线断裂并脱落心腔是心脏起搏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本文报道 1例。 患者男性 ,5 2岁。因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 ,于1996年 11月植入 VVI起搏器。经右锁骨下静脉将单极翼状导线 (CPI公司生产 )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 ,测得起搏参数满意。后随诊检测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 1999年 5月起患者感膈肌跳动明显 ,测试起搏器证实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 ,X线胸片见导线于锁骨处断裂。再次入院手术 ,分离导线见断裂处硅胶破损明显 ,取出断裂的导线近段后 ,直接牵拉导线远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最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腋静脉途径穿刺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常规组)和经腋静脉途径(非常规组)穿刺植入电极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X光曝光时间等。结果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相似(P0.05);非常规组穿刺并发症少于常规组(0.36%vs 1.81%,P0.05),但非常规组X光曝光时间要明显长于常规组[(83.51±29.09)s vs(10.72±30.47)s,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穿刺植入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有效,安全性好,但其X光曝光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9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入院后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闭塞。遂行左髂外静脉途径安置永久起搏器,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4岁。1989年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头静脉入路植入VVI型起搏器。1994年因电极漏电经左侧锁骨下静脉入路更换VVI型起搏器。2000年6月因电池提前耗竭和头颈部肿胀、紫绀半年入院,应用原左侧锁骨下静脉的电极再次更换VVI型起搏器并同台行静脉造影诊断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先后行上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令。2008年4月再次出现电池提前耗竭入院,行静脉造影见上腔静脉依然完全梗阻,遂行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作为生理性起搏模式,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的1种解剖变异,由于其静脉走行扭曲,运用现有工具经PLSVC实现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成为1项具有挑战性的操作,本文介绍了1例患者通过主动固定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4)
1例男性,91岁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38次/分)伴头晕,拟安置起搏器,术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经直流电转复,决定及时行起搏器安置术,当时全数字血管造影成像系统故障无法在X线下完成,遂采用在EnSiteNavX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植入了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8岁,因长间歇且曾2次行臂动脉内瘘术,入院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因喘憋复查超声心动,提示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又行成形修复术。 相似文献
20.
一例永久性心房颤动伴有Ⅱ度Ⅱ型房室阻滞及慢性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中发现患者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并经猪尾导管造影证实,将起搏电极钢丝前端塑型后成功将起搏电极送入右室,成功完成手术。肺血栓栓塞症应用华法令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