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一直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吸吮乏力、吞咽不协调,胃排空慢,其喂养困难成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极低出生体重儿特点,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精心喂养,有效护理配合,能成功地解决其喂养困难.本文就我院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营养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 总结68例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早产儿实施早期药物治疗、腹部按摩、体位护理、扣背护理、喂养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结果 经精心治疗护理,患儿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呼吸暂停未见复发,无1例发生窒息死亡.结论 通过合适的体位安置和合理喂养,有效减少或防止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对早产儿的喂养及护理方法、喂养时间、喂养体位、保暖、供氧和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成功率大幅度提高.结论 通过对提高早产儿的喂养及护理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器官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差,合理的喂养和护理可有效地减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并促进其正常的发育.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56例早产儿经医务人员精心的喂养和护理,存活率达到了94.6%.通过对这些早产儿喂养和护理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早产儿喂养和护理的方法.这对加强早产儿的喂养和护理,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电子护理指引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早产儿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根据护理指引实施护理,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所用时间、体质量增长、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对晚期早产儿增加喂养耐受性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日期起到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规范的护理框架,使护理过程更为高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肠内喂养技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早产儿采用肠内喂养技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做好喂养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工作.结果 50例早产儿中.有效预防了与喂养有关的并发症,较快的达到理想的生长指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机会,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结论 肠内喂养过程中的细致护理是早产儿经胃肠喂养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新生儿特点,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35例早产儿中并NRDS护理措施.结果 早产儿是发生NRDS的主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治,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护理,合理喂养在NRDS的护理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因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周身或局部皮肤发冷,皮下脂肪变硬,并伴有水肿的一种疾病.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严重病儿常并发肺出血而死亡.目的:讨论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与预防.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应根据硬肿程度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跃芬 《吉林医学》2007,28(18):1968-1969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时易发误吸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155例早产儿采取选择喂养方式、给予合适的体位,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确保胃管位置正确,管饲期间的护理,训练吸吮能力的护理,及时发现误吸。结果:155例早产儿中仅有10例因喂养误吸出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45%。结论:早产儿喂养时应认真采取正确、有效地护理措施,及时发现误吸,才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喂养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淑波 《吉林医学》2007,28(8):1006-1007
唇腭裂患儿的早期评估和喂养护理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序列治疗)中的初期重要工作.唇腭裂畸形由于口腭部解剖结构发育性缺陷,多伴有吮吸、言语、听力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除此之外,还可能并发其他畸形.唇腭裂患儿的早期评估和喂养护理是医院和家庭双重关心的问题,护理工作者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笔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就这一问题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曹学华  罗宏  闵丽华 《四川医学》2013,(12):1787-1789
目的 研究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家庭(产妇、丈夫、新生儿)共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经过培训后掌握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方法的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常规方法进行.母婴入室后做好入室宣教、喂养、护理指导,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巡视病房时,或产妇及家属有需求时给予指导及帮助,采取的是遵从家庭的意愿给予适时指导.观察两组家庭产后第3天、42d新生儿喂养方式.结果 干预组产后家庭第3天及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使产后家庭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陈翠卿 《广西医学》2012,34(8):1098-109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7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鸟巢式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 干预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15.4%(6/39)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P<0.05),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有利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道功能完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早产儿体温、呼吸、消化、免疫等生理和病理特点,综述了早产儿的护理进展,强调加强早产儿保暖、呼吸管理、喂养、预防感染及康复等环节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护理中应用综合干预护理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32例,对其给予综合干预护理,观察其平均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等,统计患儿体质量的增长情况.结果:通过对32例患儿进行综合干预护理,静脉营养时间为8.60±1.24d,达足量喂养时间为10.25±2.56d,平均住院时间为22d.结论: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护理中应用综合干预护理,能够促进其体质量稳定增长,增强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喂养、药物干预、早初次哺乳、取舒适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2.1%,低于对照组的60.0%(P < 0.05).喂养耐受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 < 0.01和P < 0.05),而初次哺乳时间早于不耐受早产儿(P < 0.01),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少于不耐受早产儿(P < 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喂养不耐受的天数,使患儿顺利度过喂养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平均体重增加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新生儿上述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及对照60名于2014年07月至2016年11月间进入该社区妇幼保健院的早产儿,30名A组早产儿展开常规哺乳干预,30名B组则展开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干预,对两组早产儿胃肠功能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之后,研究组早产儿在呕吐、腹胀、便秘情况、全肠道喂养时间等几个方面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有利于促进肠胃功能吸收,提高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口腔按摩刺激,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例数、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按摩刺激能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发育和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联合口腔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腹部按摩联合口腔运动。护理后,比较两组喂养进展指标水平、喂养表现、喂养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管饲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低于对照组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喂养耐受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联合口腔运动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可缩短管饲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喂养耐受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娇嫩,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防御能力较差,抵抗力较弱,要正确喂养、科学护理。在喂养和护理过程中还需要严密观察,对新生儿的一些常见症状和异常情况能及早发现,正确处理。提倡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应该添加动物奶或其他代谢乳品,合理哺养。要加强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护理、安全护理、环境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