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摔伤后意识障碍1+天"入院,入院查体:昏迷,GCS 5分,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刺痛屈曲,肌张力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阻阴性。入院头颅CT:未见异常,伤后3天行头颅MRI提示:胼胝体膝部、右侧脑干小斑片状轴索损伤,海绵窦区域未见动脉瘤征象(见图1);给予高压氧等促醒治疗,伤后4周患儿苏醒,出现左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行眼眶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8岁,因"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2 h"以"急性脊髓炎"收住神经内科.入院前1 d自觉双肩胛骨之间背部疼痛不适,入院后6 h,胸部以下运动、感觉完全丧失.后经胸椎MRI检查示:T2~3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转入我科.查体:意识清,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转头耸肩有力,双上肢肌力正常,躯体自双侧乳头平面以下疼痛感觉消失,腹壁反射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双侧跟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血钾正常.初步诊断为:"胸椎管内硬膜外占位病变并高位截瘫".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1岁. 因"头痛伴呕吐7 d"入院. 入院后经检查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行"HREZ"方案抗结核治疗,患者头痛、呕吐症状减轻,为增加疗效,于入院第10 d行鞘内缓慢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及异烟肼100 mg治疗,治疗后患者无不良反应;于入院第14 d再次鞘内缓慢注射地塞米松10mg及异烟肼100mg,注射后15 min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但无大小便障碍及呼吸困难. 神经科查体:神志清楚,高级神经功能正常,各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双侧指鼻试验正常,双侧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腰1 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42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2 h入院。3年前有脑室出血病史1次,遗留双眼视物模糊后遗症。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入院查体: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减弱,口角及鼻唇沟对称,颈软,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左侧病理征阳性,有侧病理征可疑阳性。急诊头颅CT提示脑室系统积血。应患者家属要求内科药物保守治  相似文献   

5.
叶名楠  王启苑 《安徽医学》2019,40(8):956-95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2天"于2018-01-01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无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无意识障碍,无四肢无力等症状。外院头颅CT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查体: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未见色素斑,神志清,精神及智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0 mm,对光反射正常。双侧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当日行头颅MRI增强示:右侧额叶不规则混杂异常信  相似文献   

6.
何涛  赵士福 《西部医学》2008,20(5):1062-1062
病例男,15岁,因“双下肢僵硬2年,握拳后放松困难1年”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强直,起步行走困难,休息数秒钟后症状消失。1年后出现双手用力握拳后不能立即伸开,上肢伸屈不灵活,需重复活动后才能放松,未引起重视。以后逐渐感四肢无力、僵直、不能持重物。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面部表情少,颞肌及咀嚼肌轻度萎缩,颧骨突出,似“斧头状”,双侧肱三头肌、双侧股四头肌萎缩,叩击时可诱发肌肉痉挛,出现肌球,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征(一)。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例1.男性,20岁,因四肢无力4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到当地卫生院就诊,拟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予补钾治疗,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转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言语含糊,但能听清楚,检查合作。头颅外观无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灵敏。无面瘫,伸舌居中,咽反射稍迟钝。颈软,无抵抗。心肺腹均无异常。双下肢肌力2级,双上肢远端肌力0级,近端正常,四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四肢远端皮肤出汗。入院当天血清K 4.12mmol L,头颅CT正常…  相似文献   

8.
1 患者 ,男 ,2 4岁 ,因握拳后放松困难 3年于 1999年 12月13日入院。患者于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用力握拳后不能立即伸开 ,需重复活动后才能放松 ,未引起重视。以后渐感双手无力、僵直、不能持重物 ,握拳后仍不能立即伸开 ,无咀嚼无力及吞咽困难。发病来 ,患者渐消瘦 ,体重减轻 10公斤。既往体健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 :心、肺、腹未见异常。斧头状脸 ,双侧胸锁乳突肌、岗上肌 ,双上肢肌肉萎缩 ,叩击时出现肌球 ,双上肢肌力Ⅳ 级 ,双下肢肌力正常 ,四肢肌张力正常 ,双上肢腱反射未引出 ,双下肢腱反射弱 ,病理征 (- )。辅助检查 :…  相似文献   

9.
王湘庆  戚晓昆 《北京医学》2003,25(6):425-426
患者 男,47岁,因左胸背部疼痛10d,双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2d于2000年8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20年。查体:T 36℃,BP 155/95mmHg。脊柱四肢无畸形,意识清,言语清楚,颅神经和双上肢检查(-)。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T8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 ),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未引出,上中腹壁反射( ),下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双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8岁。于1991年6月1日晨整理房间卫生时突然腰部疼痛,向腹部窜痛,疼痛剧烈,全身出汗,当时双下肢尚能活动。约半小时后,疼痛自行缓解,双下肢不能活动,小便潴留,大便失禁。既往有冠心病史2年。1987年始不明原因出现间歇性双下肢力弱,步行15至20米时即感双下肢疲劳,休息后好转,未行治疗。入院查体:胸腰椎棘突无叩痛,两侧T_(12)以下痛觉丧失。左侧呈节段性分布,左T_(12)至S_2痛觉丧失,左肛周、阴囊部痛觉存在;右T_(12)至S_2痛觉消失。触觉正常,音叉振动觉双侧额前上棘以下消失,双足趾位置觉,运动觉正常。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消失。腱反射右下肢尚可引出,左下肢消失。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双下肢无汗,皮温低。腰椎穿刺,恼脊液压力1.078kPa,压颈试验椎管通畅;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正常。椎管造影CT示腰椎椎管狭窄,脑CT示有基底节区梗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48岁,工人。因“双下肢无力、麻木三月余”,于2000年1月6日入我院。患者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行走不稳,症状进行性加重,因双下肢无力摔倒;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无发热,饮食可,大便正常。查体:蹒跚步态。脊柱无畸型,棘突无叩痛,胸9平面以下触痛觉明显减弱。提睾肌反射及提肛肌反射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腹壁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活跃。MRI显示:胸6、7水平硬膜外囊性占位性病变。行椎管内腱鞘囊肿剥除术,术中顺利。术后病理报告:腱鞘囊肿。术后四周离床活动,感觉障碍已消失,性功能恢复,双下肢肌张力正常。两年来多次随访,病人工作、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12.
病人,男,40岁.因自发性头、颈、肩、背痛,呕吐伴意识障碍2d,头颅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室内出血,收入院.病人1. 2年前有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史,发病21d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查体:血压20/14kPa,脉搏62min-1,神志恍惚,双侧瞳孔直径2.5mm,光反应可,颈部抵抗感明显,四肢自主活动,双下肢膝、跟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腰穿压力3kPa,脑脊液外观呈血性,混浊无凝块.CT示:双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积血,双侧裂池、前后纵裂池、环池出血.急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经保守治疗意识状态好转后,发现双腋尖连线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深浅感觉减低,肌力Ⅳ级.头颅MRI示双侧脑室出血,幕上脑室扩张.MRA检查脑血管未见异常.脊髓MRI示胸1~胸2间脊髓血管畸形.未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及进一步治疗出院.  相似文献   

13.
苏飞 《疑难病杂志》2014,(3):233-233
<正>患者,男,3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4 d入院。患者4 d前摔伤后颈部不适,后被家人发现昏迷,呼之不应。外院查头颅CT示:鞍上池及三脑室内占位,梗阻性脑积水。急诊行左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意识有所好转,呈嗜睡状态。查头颅MR示:鞍上池及三脑室内占位病变,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及大脑半球多发脑梗死灶(亚急性期)。为求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浅昏迷,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分别为2.0 mm、4.5 mm,右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可不自主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综合病情考虑,在  相似文献   

14.
任金敏 《重庆医学》2015,(25):3599-3600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6岁,以困倦少语,反应迟钝,智力倒退,肢体运动障碍3年,加重7 d 入院。患儿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语言表达不清、少语、与人交流困难、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走路不稳、易摔跤、智力倒退至当地医院就诊。经头颅 CT、核磁共振、肌电图及各项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显示结果正常。当地医院诊断为“儿童孤独症”。进行持续3年的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等针对儿童孤独症方面的训练无好转。家长诉7 d 前无明显诱因患儿肢体运动障碍加重,不能直腰坐,不能站立、行走而来本院就诊。入院后体格检查:神清、反应迟钝、少语、交流障碍。双下肢肌张力增高,3级(改良 Ashworth 分级评定标准),右侧足内翻、尖足,左侧尖足,双下肢肌力,腹肌、竖脊肌肌力为Ⅲ级(Lovett 分级评定标准),双下肢肌力Ⅱ级,腹壁反射正常,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糖、生化、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正常。头颅 CT、磁共振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半球萎缩,肌电图正常。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液显示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显著增高。诊断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给予肌内注射大剂量维生素B12(1 mg/d)3~5 d,并低蛋白饮食。治疗2周后患儿可直腰坐,腹肌、竖脊肌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张力2级,语言较前流利,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给予长期维生素 B12维持治疗,辅以 L-肉碱(100~300 mg·kg-1·d-1)分3次口服,低蛋白饮食治疗,避免饥饿。随访半年,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维生素 B12有效型)。  相似文献   

15.
<正> [病例]女,32岁。因双下肢疼痛、无力伴尿便障碍2个月于1991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诱因,出现会阴及肛门周围疼痛,以后波及双下肢后外侧。同时伴有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失禁。无发热、骨痛及齿龈出血。也无头痛恶心等表现。经多家医院诊治,疑为“腰骶神经痛”,对症治疗无好转,即来我院。门诊以圆锥马尾综合征收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略低。双侧L_5~S_5痛觉减退。双下肢深感觉迟钝。双侧膝腱反射活跃、跟腱反射消失。足跖反射存在。双侧肛门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  男患 ,4 9岁。平素体健。以突发后背疼痛 1小时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1小时无明显原因突感后背部剧烈疼痛 ,向双下肢放散 ,伴双下肢麻木、酸胀 ,活动不灵 ,小便困难 ,无发热 ,无头痛、呕吐。查体 :体温36 .5℃ ,脉搏 72次 分 ,血压 18 12kPa ,内科系统检查正常。神志清 ,语明 ,对答正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3mm ,对光反应灵敏 ,无眼球震颤 ,双侧鼻唇沟对称 ,口角无歪斜 ,伸舌居中 ,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下肢肌力 0级 ,脐平面以下感觉迟钝 ,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 :血白…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突发神志不清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时查体:BP 180/95 mm Hg,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扩大D=6 mm,对光反射消失。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双侧巴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高。急行头颅CT检查为脑室出血、各脑室铸型。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调整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4 h后神志清楚,诉头痛,双侧瞳孔正常大小D=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程第3天诉左眼视物不清,眼科会诊:左眼视力光感,玻璃体积血,眼底无法窥及;右眼视力正常,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经住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治愈出院,无肢体偏瘫后遗症,遗留左眼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报告 患儿,女,9岁,因“发热、呕吐、左眼睑下垂3d”于2006年11月13日入院。偶头痛,热时明显。既往健康,无类似病史。在当地医院诊断“脑炎”,经治疗无好转。查体:T36.7℃,P88次/min,R21次/min,BP80/58mmHg。神清,查体合作,左侧眼睑下垂,右侧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运动障碍,唇无发绀,咽充血,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8次/min。腹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院外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  相似文献   

19.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左小脑占位性病变2周入院,查体:T:36.5℃,P:72次/min,R:18次/min,BP:116/70 mm Hg(1 mm Hg=0.133 3 kP a),神智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检查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左侧小脑出血,头颅MRI:左侧小脑多发类圆形病变,多考虑血管畸形伴出血。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术后病理报告:送检组织  相似文献   

20.
田永吉  甲戈  马振宇 《北京医学》2006,28(6):350-350,353
患者男,2岁8个月,因脑外伤于2005年9月16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患儿于2005年9月8日不慎被踢伤头部,伤后意识清楚,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小量左额硬膜外血肿,收入院行保守治疗.9月16日晨起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左额脑内血肿,转来我院.查体:GCS评分为7分,嗜睡,精神较弱,查体不合作,双瞳孔等大、正圆,两瞳孔间距2.5mm,光反射( ),左额面部皮下见6cm×3cm血肿,皮肤裂伤已缝合,双眼眶周皮下瘀斑,四肢肢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凝血象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65s,其余指标正常.头颅CT示左额脑内血肿,左额硬膜外血肿.遂行急诊开颅,清除血肿,术中止血彻底.次日晨复查,头颅CT示右额脑内血肿,APTT为105s,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查,Ⅷ为179%,Ⅸ为5%.经血液科会诊,诊断为血友病B,未再行手术,持续监测凝血象,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剂(PCC)300IU/kg,每日1次.3周后脑内血肿基本吸收,无继发出血.患者体温正常,一般状况好,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而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