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7),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及产后48h吸吮母乳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和产后48h吸吮母乳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母婴及家庭的需求,能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理念逐渐由过去的传统模式的"以疾病为中心"转换为"孕妇为中心、家庭为主体"的模式;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不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同时也是很多孕妇很重要的教育和社会化的场所,能有效满足产妇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在本文研究中,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下文将详细对其叙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总结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产科护理模式.方法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贯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 总结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服务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整体护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是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提供服务的专业。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妇产科护理模式势必随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同其他科护理一样,妇产科护理概念也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的护理;护士的工作场所逐渐由医院扩大到家庭、地区和社会;工作内容也从传统地、机械地、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分工的常规技术操作和对病人的躯体服务,扩大到提供整体化的护理。可以说,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夏清珠 《中外医疗》2016,(36):124-126
目的 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的产后抑郁的影响,制定新的产科护理模式.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7月,整群选取该院产科分娩的5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7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各个时间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抑郁水平,统计产后3个月后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1日、 出院前、 产后第42日EPDS评分分别为(8.8±1.4)分、(9.8±1.3)分、(10.1±1.4)分低于对照组(10.1±2.1)分、(11.1±2.5)分、(12.2±1.7)分,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前EPDS评分高于产后第1日,对照组产后第42日高于出院前,两组产后3个月分别为(8.7±2.1)分、(9.0±1.3)分低于产后第42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第42日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0.0%、1.1%、1.8%低于对照组2.2%、5.2%、6.6%,产后3个月内观察组攻击行为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初产妇的产后抑郁风险,减少产妇的攻击行为,有助于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促进每个家庭关系的和构建.  相似文献   

6.
邱澄清 《当代医学》2009,15(28):127-127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实施办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确定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要求,营造病房环境家庭化,建立教育目标.协同执行护理计划,家属参与下做好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100%。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实施,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维护、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正常产妇分别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或产妇一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在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护理服务满意度、自然分娩率的差异。结果给予产妇-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实验组在上述指标中都明显好于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结论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满足母婴及其家庭的切身需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促进母婴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促进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入住家庭化温馨病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健康教育,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出院指导及产后访视。根据产妇不同的需求同产妇及家属一起制定护理计划、目标及执行方法,并请产妇及家属协同执行。对照组常规护理,入住普通病房(两人以上房间),按常规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实验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一些保健、护理、育儿等知识,掌握率达96.5%,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7%,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9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能满足孕产妇及家属的需求,使其身心愉悦,愿意协同完成护理工作,用心记住护士的指导或演示,掌握知识率高,护患关系和谐,满意度随之也提高。护理、保健、育儿知识的掌握,产后访视、热线咨询等延伸护理服务,使产妇和新生儿达到了最佳安全性照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母婴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中有效开展母婴床旁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2011-01~2012-12期间,我科收治的704例孕妇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新生儿父母对自身新角色的适应率,沐浴、抚触技巧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家庭成员的支持度,产妇康复知识掌握率均超过了92.00%,患者出院时对于床旁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89.9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下的产科护理工作符合现代产妇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新要求,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景 《吉林医学》2012,(35):7769-7771
剖宫产为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在一定程度是提高了母婴存活率。通过130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体会到,家庭成员参与手术期的护理有利于孕妇减少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减轻术后疼痛的程度,顺利渡过手术期,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减轻产妇自然分娩的负担,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机会。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0)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给予产妇产前检查、临产指导和产褥期常规护理。试验组(n=5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2组产妇在年龄、妊娠周期、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和妊娠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护理前和产后1个月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效果评定。观察和比较2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通过2组在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测量表评分的比较,2组产妇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产妇在产后的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抑郁率可高达50%,而试验组的产后抑郁率仅为36%,试验组发生抑郁者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减轻产后抑郁情绪,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使产妇没有压力地度过分娩期和产褥期,对于临床上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于促进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围产期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能够显著促进母婴健康,满足产妇家庭需求。  相似文献   

13.
赵化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506-1507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180例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人的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饮食和新生儿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无母婴护理并发症发生,护患关系融洽,满意度达99%,电话随访后家庭关系和谐。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产妇及家属掌握了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婴技能,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180例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人的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饮食和新生儿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无母婴护理并发症发生,护患关系融洽,满意度达99%,电话随访后家庭关系和谐。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产妇及家属掌握了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婴技能,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5.
李华英  郭晓辉 《中外医疗》2013,32(21):146-14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2—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产科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的综合干预。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产后疼痛程度,以及在护理后对患者的分娩方式进行统计并做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无痛8例,轻度疼痛17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9例;实验组无痛16例,轻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4例。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的分娩方式方面,对照组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26例;实验组剖宫产9例,自然分娩37例,实验组自然分娩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在分娩后的疼痛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的人数,这种模式大幅提高了护理在产科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一体化病房分娩的62产妇(护理组)和同期在该院普通病房分娩的62例产妇(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分别为95.2%,82.3%,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4%,87.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内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促进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玉霞 《大家健康》2016,(12):203-203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产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18.4±1.1)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9.6±1.2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2±0.8)分均高于对照组(16.4±0.8)分、(15.9±1.0)分、(7.5±0.7)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到产科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使产妇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化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以入住产科温馨病房220例产妇为实验组,贯穿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开展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与目标健康教育。以入住普通产科病房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产科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自然分娩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家庭化的产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满足母婴照顾需求的高质量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召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及PSQI指数均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产妇睡眠质量,加快产妇产后恢复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