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斑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待排和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病变组,同期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弱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粥样斑块对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91.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和73.9%,其准确性为81.7%。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常规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结果冠脉狭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内膜病变率和粥样斑块性质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经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和病变性质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间接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且斑块多为软斑块、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实时三维超声对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在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可以预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相关性。对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斑块表面溃疡检出率方面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检测优于二维超声。结论:颈动脉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能力,研究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高血脂者(分为冠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颈动脉扫查。结果:冠脉造影阳性且患者动脉中膜厚度值(IMT)值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两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分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H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08-2010年就诊的60岁以上,曾发生胸闷的20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高频超声测量患者的IHT及斑块的形态,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IMT及斑块的形态的发生率.结果 206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于50%者130例,同时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72.1%,冠脉基本正常者76例,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23.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冠脉粥样硬化者中分为多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2.2%;40.3%)、(P<0.05).结论 颈动脉的IMT及斑块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在发生胸闷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94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预测IMT对冠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就诊患者,选出150例同时行颈动脉IMT测量及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单支病变组和冠脉多支病变组,以IMT数值及斑块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分析各组差异。结果:冠脉正常组与冠脉病变组间IMT及硬化斑块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冠脉病变分支数目的增加,IMT数值及硬化斑块发生率均增加,P值小于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病变有显著相关性,可根据超声检测IMT预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病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ease,CHD)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明确冠心病43例(冠心病组),正常17例(正常组),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依据修正的Genisini评分法进行评分。利用超声检测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评分的冠心病组患者与正常组3组外周动脉IMT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间(修正Geni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3)外周动脉IMT、斑块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对冠状动脉多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观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重要指标。联合评价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可为预测冠心病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58例CHD患者和37例非CHD患者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CHD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颈动脉IMT对CHD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桥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性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需要求并诊断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影像资料,另随机选取1806例同时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桥前段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及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斑块测得的CT值(HU)分类斑块性质为钙化斑块(CT值约196~817HU)、非钙化斑块(CT值约-12~47HU)及混合斑块(两种成分均有)组,比较心肌桥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 465例心肌桥患者中,发现粥样硬化299例(64.30%,299/465),而对照组中发现粥样硬化569例(31.51%,569/1806),桥前段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现心肌桥并患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钙化斑块93例(31.10%,93/299),非钙化斑块95例(31.77%,95/299),混合斑块111例(37.12%,111/299);对照组中,钙化斑块235例(41.30%,235/569),非钙化斑块92例(16.17%,92/569),混合斑块242例(42.53%,242/569),两组比较显示载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患者的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会增加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概率,且3种斑块比较,明显增加了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CHD)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双侧颈动脉、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5例作为CHD组,选择不明原因有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感觉的患者65例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测量其左、右颈动脉、股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结果CHD组TC、TG、LDL-C、GLU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股动脉分叉处斑块检出明显多于其他部位(P<0.01)。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较显著,冠状动脉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及早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家兔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家兔对肺动脉的影响。方法:对40只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肺动脉血管及分支和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表明,除检出家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全部受试家兔(100%)检出不同程度以脂质斑块为主的肺动脉粥样硬化,间质性肺炎23例(57.5%)和胆固醇性肉芽肿性肺炎5例(12.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不仅可以诱发家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同时也可产生肺动脉粥样硬化和肺的炎症病变。提示,在临床冠心病防治中,这些严重合并症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 CT,DSCT)检查方法评价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性质,同时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为预测急性冠脉事件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斑块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临床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经行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冠脉造影检查诊断明确为冠心病共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冠心病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n=60).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浆粘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评价64-DSCT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性质及血清学标志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组比较冠脉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软斑较老年冠心病组所占比例高(P<0.05).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IL-6、VCAM1、MMP-9、Hcy表达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非钙化斑块组血清学标志物CRP、IL-6、VCAM1、Hcv比钙化斑块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DSCT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定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以软斑和混合斑为主,血清学标志物CRP、IL-6、VCAM1、Hcv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莉  姜静 《西部医学》2010,22(1):142-143
目的探讨冠心痛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27-152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G)。结果:6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平均为(9.8±2.2)mm。左冠状动脉直径为0.30~0.73cm,右冠状动脉直径为0.26~0.73cm。冠状动脉类型:右优势型30例,左优势型6例,均衡型24例。在60例患者中,CAG诊断阳性55例,阴性5例;MSCT诊断阳性50例,阴性10例。以CAG作为判断标准,MSCT诊断敏感性为90.9%(50/55),特异性为100.0%(5/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可合理判断冠状动脉类型与长度、直径,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64层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外周血管超声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冠心病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n=60).经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1.6%和55%,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的65.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较老年冠心病组高,且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