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炎)的发病特征,为制订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蓬溪县2000~2006年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年均发病率为200.90/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273.41/10万)。甲肝为21.14/10万,乙肝为178.39/10万,其他型和未分型为6.53/10万;男性为266.34/10万,女性为131.84/10万(P〈0.01);发病年龄以15.39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2.05%。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11166例肝炎病人中农民占54.82%;1146例甲肝中农民占50.26%;9666例乙肝中农民占55.29%。结论肝炎发病率较高,农民、男性、青壮年是肝炎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后,三亚市甲型病毒肝炎(甲肝)的报告和发病情况,为甲肝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三亚市甲肝病例数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三亚市2004~2007年甲型肝炎共发病240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呈波浪型,年均发病率为11.4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06年13.98/10万(73例),最低为2005年7.21/10万(37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流动人口较多地区的甲肝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的发生及变化规律,为其有效的防治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人口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96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73%;丙类传染病6种2761例,与2006年同期相比只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种有所上升。报告发病总数为1772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56.91/10万,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5%。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乙肝(78.46/10万)、肺结核(81.45/10万)、痢疾(35.77/10万)、麻疹(18.24/10万)、甲肝(17.43/10万)。死亡报告总数70人,死亡报告率为1.41/10万。病死率为0.39%,病死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狂犬病(100%)、艾滋病(71.43%)、乙脑(50%)。1、6.7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9倍,以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多。结论乙肝、肺结核、麻疹及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滨州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和Excel。结果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5.71/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42.97/10万),戊肝最低(0.35/10万)。病原学分型以乙肝为主,且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未分型肝炎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丙肝及戊肝发病比例呈上下波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64岁,各型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06.593,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肝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4606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占病毒性肝炎的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72∶1;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46.92%),其次为农民(21.91%)。结论黔西南州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需扎实开展甲肝疫苗常规接种工作以维持低发病水平;重点加强学生、农民等高发人群的预防措施,提高全人群对甲肝的免疫力,控制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7.
夏志才  曾庆秀  王辉 《中外医疗》2009,(31):123-125
目的研究宣城市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全市甲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宣城市1990~2008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2008年宣城市甲肝年均发病率为65.40/10万,发病率由1991年的241.15/10万降至2008年的2.00/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也从1991年的65.41%下降到2008年的4.91%。病例以青少年为主,呈现主要感染年龄组逐渐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现象;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1.60:1)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占绝大多数,但学生和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则逐渐下降;全年均有发病,春季高峰逐渐被削平。结论宣城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在做好低龄组儿童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注重青壮年等大年龄组人群的接种。  相似文献   

8.
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规律。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1~2002年年发病率平均为8.05/10万;自1994年起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从1991年的29.24/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60/10万,下降了94.53%;年平均病死率为0.0l/10万;发病呈春夏季节性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96:1);199l~1998年以0~15年龄发病率最高,1995~2002年以25~40岁年龄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 根据梅州市甲肝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应重点做好食源性及水源性甲肝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以及开展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龙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06-2307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痰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12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诊断标准。结果2006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8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6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3%。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乙肝(120.12/10万)、肺结核(81.45/10万)、痢痰(45.31/10万)、丙肝(11.74/10万)、甲肝(9.81/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0.06%。死亡报告总数53例,死亡报告率为1.07/10万,病死率0.36%。病死率居前3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3.40%)、肺结核(O.42%)。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88倍,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多。结论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湖南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2~2006年郴州市乙肝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年均发病率为21.00/10万,乙肝发病率从1992年的11.95/10万上升至2006年的40.72/10万,1992~1996、1997~2001和2002—2006年三个时段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5.40/10万、22.55/10万和24.83/10万,三时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509.35,P〈0.01);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2968.94,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阶段,占总发病数的59.01%,男女发病比例为2.63:1;职业主要为农民、学生和工人,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3.44%、15.38%和13.82%;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郴州市乙肝发病率仍较高,且有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乙肝监测,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制度,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开展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乙肝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2年乙肝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检验。结果2004—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乙肝发病数276694例,发病率127.3/10万,死亡61例,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0.02%;全年各月均有乙肝发病,病例呈散发分布,无明显季节高峰;男性发病162014例,女性114680例,男女性别比为1.41:1,不同性别间乙肝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7.44,P〈0.01);农民乙肝发病率最高为32.36%,其次为家政(家务、待业)和工人,发病率分别为17.65%和9.30%;发病集中在青高年人群,主要集中在20~65岁年龄组,其中25一岁组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59.07/10万。结论应加强乙肝重点人群和高发人群乙肝疫苗的主动接种,进一步在不同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阻断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近年来急性肝炎的病原情况。方法 以武汉地区四所医院1996、1997年收治的急性肝炎1102例进行回顾性的病原分析。结果 两年总计发病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甲肝(35.0%)、乙肝(20.3%)、戊肝(8.6%)。混合或重叠感染病例146例中甲肝+乙肝(65/146)、乙肝+戊肝(53/146)两者之和占80.8%。238例病原型未知。结论 本地区近年急性肝炎发病以甲、乙、戊肝为主。混合或重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环县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情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年活动性肺结核疫情资料。结果2006年环县累计报告活动性肺结核309例,报告发病率为89.45/10万,与世/英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时的2002年184例相比上升67.93%,居环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死亡3例,死亡率为0.87/10万,病死率为0.97%。其中涂阳病人127例,涂阳新登记率为36.76/10万。病例涉及到全县21个乡(镇)。发病率最高的环城镇为146.8/10万,最低的毛井乡为27.42/10万。发病率在100/10万以上的乡有四合塬为139.81/10万、耿湾乡为137.36/10万、樊家川乡为128.26/10万、洪德乡为110.51/10万、山城乡为96.06/10万、罗山乡为99.81/10万、芦家湾乡为88.84/10万。其余乡镇发病率均在85/10万以下。(1)时间分布:全年均有发病,第1季度68例,占全年总发病人数的22.0%,第2季度93例,占30.1%,第3季度79例,占25.6%,第4季度69例,占22_3%,无明显季节性。(2)人群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5~44岁组为最多,占22.3%;45~54岁组次之,占16.2%;0~14岁组最低,占6.8%;15~44岁组占总发病例的53%。309例病例中,男性178例,占57.6%,女性131例,占42.4%,男女性别比为1.36:1。职业发病,农民265例,占85.8%;学生35例,占11.3%,干部9例,占2.9%。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最多,这可能与农民贫困、劳累、流动打工、社会活动多等因素有关。结论肺结核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结果显示环县肺结核报告发病居法定传染病的第2位,疫情仍呈上升趋势,且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居多。肺结核病是削弱劳动力、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点疾病。世/英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开展对结核病的诊治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根据环县结核病发病情况,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应继续广泛开展群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通过努力,将健康促进融入结核病控制项目,提高群众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与预防机构之间的协作,对结核现症病人和可疑病人实行归口管理,提高病人发现率,加强DOTS策略执行力度,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1990~200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臻  陈少珠  陈蕊  陈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2):192-192,200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1990~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5年海南省共计报告甲肝病人153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01/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20.82/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5.66/10万),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点出现。各市县均有病例发生,发病率最高为陵水县(36.2/10万),最低为白沙县(3.46/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春夏为季节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5~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约为2:1。结论海南省存在甲肝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采取在适龄儿童及高危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开封市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开封市2005~2009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全市累计报告乙肝45231例,死亡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91.76/10万、0.06/10万。2005年以来开封市乙型肝炎发病率先呈上升后下降,发病发病率在139.91/10万-244.02/10万之间波动,2007年达到高峰,尔后逐年下降于2009年达到发病新低。近5年乙型肝炎均处于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青壮年,1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逐年下降,2009年也达新低(11.86/10万)。男性多于女性;高发人群为农民、学生。结论加强乙肝监测和儿童免疫接种,同时扩大乙肝疫苗的接种人群,并开展预防乙肝的宣传教育,将有效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1990~1999年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省近十年来病毒性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波动在43.41/10万-66.92/10万之间,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于1993-1994年和1998-1999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以乙肝病例最多,占53.64%,发病逐年上升;男性发病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4:1;3-8岁组为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23.55%。全年肝炎病例分布较为均匀,而甲肝和丙肝呈现3-8月发病较多,分别占58.63%和60.55%;沿海地区发病显高于内陆,发病率分别为63.41/10万和32.06/10万。结论 海南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未来预防工作应以沿海地区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86-1586,1646
目的 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结果200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1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74.24/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89%。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是乙肝(105.2/10万)、肺结核(89.86/10万)、痢疾(37.16/10万)、淋病(13.38/10万)、丙肝(9.59/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3.05%。死亡报告总数39例,死亡报告率为0.76/10万,病死率0.28%。病死率居前三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9.06%)、肺结核涂阳者(0.31%)。病死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5.79%。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65倍。30~40岁组发病数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为多。结论 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宋庆利  孟祥裕  邵毅 《医学与社会》2011,24(11):91-92,98
目的:了解接种乙肝疫苗后儿童乙肝发病特征及其变化,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2-2008年普兰店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2-2008年合计报告15岁以下乙肝病人546例,年均发病率为14.40/10万。其中,1993年最高(30.56/10万),2007年最低(0.00/10万);男性(3.24/10万),高于女性(1.72/10万)(P〈0.01);0-4岁为8.15/10万,5-9岁为18.16/10万,10-14岁为16.68/10万(P〈0.01)。15岁以下儿童乙肝年发病率与该人群乙肝疫苗年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78,P〈0.01)。结论: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乙肝发病率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传染病之一,我市自八九年至今,该病的发病率大部分年份位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九四年位居第二)。1996—2000五年间,全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130例,年平均发病率39.19/10万,死亡0人。从1982—2000年肝炎发病情况看,年最高发病率153.55/10万(九○年),年最低发病率为24.22/10万(九六年)。发病呈现周期性变化,约7—8年为一周期,发病曲线近几年来日趋平缓,峰、谷值差距日趋减少。1990年肝炎分型报告以后,从各型的发病曲线看,1990—1995这一段,未分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其发病曲线与总的肝炎发病曲线呈平行状态,1995—2000这一段乙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发病曲线与总的肝炎发病曲线呈平行状态;甲肝呈现一低水平、平稳走势,也有一定周期性,周期约3—4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天津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1997-2007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用Excel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9455例,其中以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所占比例为高,分别为36.28%和27.94%,其次为未定型肝炎(20.95%)、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占比例为最低,分别为12.98%和1.85%;戊型和未定型以中老年(31-60a)为主,分别占78.8%(2082/2642)、64.0%(1267/1981),甲型以青少年(11-30a)为主,占59.8%(734/1227),乙型、丙型以中青年(21~50a)为主,分别占80.85%(2773,3430)、70.86%(124/175);各型肝炎男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甲型肝炎以1-4月为发病高峰期,戊型肝炎以12~6月为发病高峰期,未定型肝炎以12~5月为发病高峰期,乙型及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感染途径甲、戊、未定型肝炎传播途径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多数有不洁注射史。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乙型、戊型及未定型肝炎为主,近2年总体发病例数呈减少趋势。防治仍需从饮食卫生、注射用具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及健康人群保护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