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牛胶固素建立固相酶联免疫吸咐试验用于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对228份流行性出血热、40份慢性肝炎及30份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CIC检出率分别为80.26%、80.00%及86.66%,其相对平均含量分别为21.45±5.56mg/L、38.66±7.21mg/L及15.98±4.34mg/L。胶固素用于检测CIC不受DNA、内毒素及肝素等影响,试验方法简便、敏感是其优点。  相似文献   

2.
捕获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捕获ELISA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M抗体对EHF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该法经特异性与灵敏性的检查效果满意:测定5例已知EHF病人血清,结果均为阳性;测定12例肝炎与乙脑病人及5例健康人血清,结果均为阴性;阳性血清用2-巯基乙醇破坏IgM,结果为阴性;阴性血清加RF阳性血清,结果无假阳性。病程3日的血清,荧光法检查为阴性,而该法为阳性。对EHF不同病日的系列血清检测结果:病程2日即可出现阳性,3日达80%,4日以后为100%。因此早期诊断的价值很大。检查临床疑似EHF的15例病人,8例阳性。由于早期病人血清阳性率并非100%,因此对可疑病人早期标本阴性结果,有必要进行第2份血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3.
4.
陈龙邦  阎荣 《临床荟萃》1991,6(3):106-107
随着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本病的治疗研究近几年来亦有了较大的进展.国内不少单位在综合液体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特异性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的研究.本文仅就1990年10月四安的第二次全国EHF学术会议有关治疗部分论文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一)病毒唑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国内一些单位继续进行了病毒唑治疗EHF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杭州市第六医院陆群英等观察了病毒唑在体外对EHF病毒的抑制作用,发现本药在体外对静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出血热患者155例,采用金标法检测出血热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同时使用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出血热抗体阳性患者153例,阳性率98.7%。异型淋巴细胞患者152例,检出率98.1%。结论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明显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对轻型和非典型更有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疾病监测》2006,21(9):450-451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分析苏州医学院附二院(215004)石永兵,刘志达,韩惠琴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损广泛,尤其在早期典型症状尚未出现之前,易被误诊。本文就我院最近收治的6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6例均为散发,无明显鼠类接触史,...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我院收治26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我们用免疫复合物反向间接血凝(RPHA)与免疫荧光(IFIAT)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一)EHF免疫复合物检测取待检血清0.1  相似文献   

12.
临床工作中,在出血热发病期,经常遇到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出现心电图异常。为了了解流行性出血热与心电图的关系,自1998年-2003年我们对150例住院的出血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血清185例,正常人血清30例,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EHF-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对该试验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有效率分析.结果 (1)185例样本共检出36例EHF-IgM抗体阳性,其中35例最后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例确诊为登革热;检出149例EHF-IgM抗体阴性,其中8例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其余141例经临床观察,排除流行性出血热.30例正常人血清EHF-IgM抗体均为阴性.(2)EHF-IgM抗体灵敏度为81.40%、特异性为99.30%、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4.63%诊断有效率为95.14%.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血清185例,正常人血清30例,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EHF—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对该试验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有效率分析。结果(1)185例样本共检出36例EHF—IgM抗体阳性,其中35例最后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例确诊为登革热;检出149例EHF-IgM抗体阴性,其中8例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其余141例经临床观察,排除流行性出血热。30例正常人血清EHF—IgM抗体均为阴性。(2)EHF—IgM抗体灵敏度为81.40%、特异性为99.30%、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4.63%诊断有效率为95.14%。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天明  牛春生 《新医学》1989,20(4):183-184
本文对170例EHF患者发热期白细胞系统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各型发热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异淋、单核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高,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现象。白细胞系统的改变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可作为EHF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46例,治愈138例,占94.5%,死亡8例,占5.5%,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主要侵害毛细血管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传染源主要是野鼠类。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休克、衰竭、肾脏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经过分为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  相似文献   

17.
18.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起病形式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易与诸多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我院1979年10月~1988年11月收治EHF724例,其中132例曾有误诊,现分析如下。一、误诊疾病分析 EHF132例误诊疾病如下:上感64例,大叶性肺炎1例菌痢11例,胃肠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上消化道出血与肠梗阻各2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病毒性脑炎与癫痫各1例急性胃炎23例,急性肾盂肾炎3例,肾脓肿与急性肾功能衰竭各1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胆囊炎2例,胆石症与胆管炎各1例;感染性休克、猩红热与发热待查各1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与护理550004贵阳医学院附院张影影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31个国家和地区,非洲和美洲仅有少数病例。我国为重灾区,除新疆、西藏,青海及台湾外的25个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