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从11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壁组织和胆汁中分离培养细菌L型。结果表明常规细菌学检查有菌和无菌的慢性胆囊炎胆囊中均可检出细菌L型,其中胆囊壁组织检出率为94.54%,胆汁检出率为86.02%。胆囊细菌L型检出率27.27%,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61%,革兰阳性细菌占39%。  相似文献   

2.
阿莱塔葡萄球菌(S.arlettae)引起人类感染比较少见,我们于1998年3月从一胆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分离出1株该菌,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4岁,因胆石症合并胆囊炎入院。体温386℃,血常规WBC11×109/L,N085,L015,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内有泥沙样结石合并胆囊炎。行胆囊摘除术,术中留取胆汁4ml做细菌培养。直接涂片有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培养后,鉴定为阿莱塔葡萄球菌。细菌鉴定:将胆汁注入肉汤增菌,作者单位:730000兰州,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35℃、24小时孵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58例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并追踪观察752例非手术治疗效果。结果:858例中胆囊肿大占93.9%,胆囊壁厚呈“双层”结构占61.3%,超声Murphy征阳性占96.6%,胆囊壁内膜粗糙占71.7%,胆汁透声差占62.7%,有胆囊结石占66.3%,有胆囊蛔虫占13.5%。其中106例手术病理证实,非手术组自觉症状消失中,427例超声显像未恢复正常而停药,378例(88.5%)复发,另325例超声显像正常后停药无复发。结论:胆囊肿大、超声Murphy征阳性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重要指标;B超在观察治疗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着重探讨CT对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厚壁型胆囊癌和30例慢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并作鉴别诊断。结果:①厚壁型胆囊癌15例中,CT显示为胆囊肿大且壁不均增厚9例(33.3%),胆囊壁僵硬且边界不清8例(53.3%),胆囊壁连续性中断5例(33.3%),胆囊壁均匀强化13例(86.0%),肝门淋巴结肿大5例(33.3%),②慢性胆囊炎30例中,CT显示胆囊壁均匀增厚5例(16.7%),胆囊边缘模糊不清25例(83.3%),胆囊壁轻度强化30例(100.0%),胆囊周围积液、积气4例(13.0%),胆囊炎合并结石9例(30.0%)。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显示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邱洁 《上海医学影像》2005,14(4):302-303
目的探讨长期禁食(3天-7天或以上)患者的胆囊表现。方法对63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长期禁食患者,观察其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胆汁透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中显示淤胆型胆囊炎者55例,占87%;胆囊壁增厚并少量沉积物者8例,占 12.7%。结论提高认识,可预防淤胆型胆囊炎的形成,降低胆囊结石及胆囊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胆囊炎超声诊断指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现行急性胆囊炎的某些超声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05例急性胆囊炎行术前声像图与手术标本对照,同时105例手术组及438例非手术组急性胆囊炎声像图与41例正常胆囊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8.1%,手术组胆囊大小超声测平均为8.7cm×3.8cm,手术测平均为11.0cm×4.6cm。囊壁厚超声测0.28±0.07cm,手术测0.43±0.1cm,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见胆汁透声好占79.0%,术中见胆汁清亮占84.6%。椭圆形胆囊手术组、非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占71.4%、61.2%及52.0%。超声莫非氏征阳性手术组为93.3%,非手术组为89.7%。“双环”征本组占15.9%,囊壁粗糙不光滑占18.7%。胆囊轮廓模糊占6.8%。结论:胆囊壁增厚并出现“双环”征、胆汁透声差、胆囊轮廓模糊不能作为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常见或主要超声诊断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和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 2019 年6 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胆汁和血培养同时阳性的114 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资料,比较胆汁和血液两种类型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采用Kappa 检验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116 份胆汁标本共检出148 株菌,革兰阴性菌占71.62%,革兰阳性菌占27.03%,真菌占1.35%。126 份血液标本共检出129 株菌,革兰阴性菌占82.95%,革兰阳性菌占16.28%,真菌占0.78%。有45 例患者(39.47%)的胆汁和血标本分别只检出一种菌,且相同;28 例(24.56%)的胆汁和血标本检出病原菌至少一种相同;41 例(35.96%)的胆汁和血标本检出病原菌完全不同。胆汁和血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的总符合率为61.40%。胆汁和血标本检出菌至少一种相同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两种标本类型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Kappa 值=0.784),符合率为89.3%。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和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两种标本类型在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上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壁厚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壁厚型胆囊癌与14例慢性胆囊炎,分成良、恶两组,对它们的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的CT征象有许多不同。14例壁厚型胆囊癌胆囊壁均不规则增厚,壁僵硬9例(64.2%),胆囊腔变小和形态失常8例(57.1%),胆囊边界不清10例(71.4%),9例(64.2%)见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而14例慢性胆囊炎中2例(14.3%)壁厚薄不均,2例(14.3%)壁显僵硬,2例(14.3%)胆囊挛缩变小,胆囊边界不请2例(14.3%),恶性组增强后见胆囊壁连续性中断5例(37.5%),7例(50.0%)见淋巴结肿大;而良性组均未见两征象。结论:螺旋CT在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上述征象出现率高的病例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道感染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5月85例老年胆道感染胆汁标本中病原学的检出。结果:85份标本中有58份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68.2%(58/85),其中混合感染标本占17.2%(10/58),分离细菌70株,革兰阴性杆菌57株占81.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13株占18.6%,主要为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老年重症胆道感染的首选用药,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不宜作为老年胆道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治疗用药。结论:对老年胆道感染病原学的监测,有利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赵夕华  田晓雯 《临床荟萃》1998,13(16):727-728
健康人的胆道系统没有致病菌存在,无临床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汁也是无菌的,尤其在B超检查中发现胆囊壁厚、毛糙、胆囊收缩功能差的胆囊炎,其胆囊常无细菌存在,多为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固醇结晶析出,胆囊壁水肿等引起,因而不需抗生素治疗.但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肠道急慢性炎症时,患者的胆汁是有菌的,这就需要抗生素治疗.一旦出现寒战、发热、黄疸、右上腹部疼痛或慢性胆囊炎患者长期反复的无其他原因的白细胞增高,应立即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可能感染的病原菌;②药物在胆汁和血液中的浓度;③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病量状态下胆囊颈结石嵌顿型胆囊炎的手术处理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病列分析及文献综术。结果:该院1993年3月~1999年6月共5行LC2287例,其中胆囊颈结石嵌顿型胆囊炎282例,全组LC成功率96.09%,中转开腹率3.9%,并发症发生率1.06%,全组无死亡率。结论:既往认为是LC禁忌证的胆囊颈结石嵌顿,特别是伴Calot三角致密或“冰冻”性粘连者或伴胆囊壁坏疽者,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方法:应用^99mTc—EHIDA核素十二指肠胃反流显相检查的方法,分析9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结果:9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46例,发生率为46.9%,其中伴有慢性胆囊炎46例,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34例,发生率73.9%,发生率高,与不伴有胆囊疾病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胆汁反流,尤其是伴有胆囊疾病者胆汁反流发生率高,慢性胆囊炎与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对十二指肠胃反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08~2010年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细菌数量及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IEMNS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检测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 549例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细菌。结果 2008年975例血液标本检出细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64%,革兰阴性菌出率2.05%;2009年844例血液标本检出细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78%,革兰阴性菌出率1.78%;2010年730例血液标本检出细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2.19%,革兰阴性菌出率1.51%。检出细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下降,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胆汁标本肠球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汁中肠球菌属各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肝胆科623例手术中或术后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检出细菌426例,共488株。阳性率为68.4%,其中肠球菌150株,检出率为30.7%,略高于大肠埃希菌(148株)的检出率(30.3%);混合感染2~3种细菌的胆汁标本60例,其中肠球菌与其它细菌混合感染的45例,占总混合感染的75%。药敏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卞西林及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奎奴普汀的耐药牢较高: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未见耐药。结论肠球菌在胆汁中的检出率及其混合感染率较高.并对常用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雹素和替考拉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性胆囊改变与慢性肝病胆囊改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经检查确诊的慢性肝病40例(慢性肝病组)、胆囊炎25例(胆囊炎组),行标准化上腹部双期CT增强扫描检查。先行平扫,然后静脉内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80~100 ml,注药开始后25~35 s扫描为动脉期,60~70 s扫描为门静脉期。结果胆囊炎组影像学改变主要为胆囊轮廓模糊、胆囊壁强化、胆汁密度增高、胆囊邻近的肝组织在动脉期出现一过性强化、囊腔或囊壁积气。慢性肝病组影像学特征为胆囊轮廓清楚、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且无流动性,以及和基础肝病有关的特异性征象。结论慢性肝病胆囊改变与炎性胆囊改变的CT表现不同,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萎缩性胆囊炎常常伴有充填型胆囊结石,囊壁增厚、变硬、纤维化,手术剥离比较困难,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解剖关系不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我院1991年3月至1992年6月共收治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1例,占同期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手术256例的8.2%和同期胆囊切除344例的6.1%。本文旨在探讨本病的诊断和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胆囊壁厚度在胆囊炎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们对126例因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病发作而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标本与术前胆囊的超声表现进行了对照研究。我们把厚度>3mm作为胆囊壁增厚的标准,将胆囊壁缺血坏死和粘膜出血作为病情严重的指征。结果显示:1.胆囊壁的薄厚在急性及慢性胆囊炎的分布上都无显著性差异;2.胆囊壁局灶性缺血出血和坏死中薄壁和厚壁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3.胆囊薄壁厚壁中局灶性缺血出血和坏死的发生率未显示出差异。因此不能仅凭胆囊壁增厚就作出胆囊炎的诊断,也不能得出胆囊壁<3mm就不是胆囊炎的结论,同时也不能单纯依据超声测量胆囊壁的厚度来估计病情严重程度,不能因为胆囊壁薄就认为病情不重而作为推迟手术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胆汁标本438份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近年来由于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提高,从胆汁中检出的菌株越来越多[1,2]。为了解目前引起胆道系统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对438份急、慢性胆囊炎或(和)合并结石的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术,术中留取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438份胆汁标本来自1992年2月~1998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及省内部分医院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术中患者。其中急性胆石症合并胆囊炎313例,急性胆囊炎56例,其他有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等共69例。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临床标本中血液培养的阳性率,研制系列血液增菌液。方法:配制不同成分的系列血液增菌液 ,对248份标本进行同步培养,与普通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对照。结果:共检出35份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4.11%。其中1号脑心浸液肉汤:共检出33株各类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3.0%;2号胰酶大豆肉汤:共检出26株各类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0.48%;3号对氨基苯甲酸肉汤(常规对照组):共检出18株各类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26%;4号葡萄糖肉汤:共检出29株各类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1.70%;5号L型肉汤:共检出14株各类细菌,占5.65%。结论:使用系列血液增菌液培养基,能提高阳性检出可靠性,缩短培养时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胆囊壁的厚度在胆囊炎性疾病的诊断中价值不一,有的认为胆囊壁厚度与胆囊炎病情严重程序直接相关,有的认为不能仅凭胆囊壁厚度来估计病情程序,为探讨胆囊壁厚度在慢性胆囊炎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我院30例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样病变而行胆囊切除术的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