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悦 《上海口腔医学》1999,8(4):248-250
动脉化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与静脉化疗相比具有抗肿瘤作用直接和全身毒副作用小的优点,但只适用于无广泛转移的原发性肿瘤,并有一个稳定的肿瘤解剖区域的供血动脉。本文就动脉化疗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因素、副作用、化疗药物的选择及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肿瘤化疗方案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文以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为对象,利用MTT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化疗常用的八种药物和七种方案进行了药敏试验,ADM、5-Fu、CDDP等抗肿瘤作用较强;而PYM、MTX、VCR单用对Tca8113细胞无明显作用。化疗方案中以MMBD、PF、PVP方案为佳,卡铂与顺铂在此疗方案中的作用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提示:肿瘤化疗不能只凭经验用药,应注意化疗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放射治疗是对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但部分肿瘤对放疗不敏感,而且正常组织有时会出现较严重的损伤,这些限制了放疗的应用。虽然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被用于放疗,如放疗增敏剂、计算机辅助设计治疗方案等,但放疗效果的主要障碍,即肿瘤的放射抵抗和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仍然未被克服。  相似文献   

4.
单光子发射的层成像为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属功能性代谢性显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中。本文重点介绍SPECT常用的肿瘤显像剂及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术前分期,复发和残余病灶的早期监测,治疗效果的评估,头颈部肿瘤侵犯周围骨质的早期诊断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展望了SPECT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肿瘤类器官模型已经成为部分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肿瘤类器官高度重现了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形态和遗传特征,并表现出与临床一致的治疗效果.目前,现有的肿瘤临床前模型研发的新药临床转换率较低,而肿瘤类器官模型显示出了在个性化肿瘤研究及药物筛查上更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肿瘤微环境及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6.
肿瘤增殖病毒能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增殖并杀灭肿瘤细胞,这是近十年来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就肿瘤增殖病毒靶向性的调控、裂解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及其在头颈部鳞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电子放射断层显像(PET)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新技术,可以观察人体组织和器官在分子水平的新陈代谢情况。相比于CT、MRI等传统解剖结构成像方法,PET在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原发与转移或复发病灶,以及肿瘤分期和放化疗疗效判断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介绍目前PE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诊断效果,并探讨了PET在头颈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癌基因与头颈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癌基因的作用是通过它所编码的癌蛋白的的作用实现的。癌蛋白可干预细胞生长信号调节途径中的某个环节,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本文就与头颈部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按其作用于细胞的部位由外至内分类综述其在头颈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上海口腔医学》1998,7(2):121-122
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试用阶段。目前国际上已批准的基因治疗方案130余项,其中70%的方案是肿瘤基因治疗。头颈部肿瘤相对表浅、直观,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性,这为基因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近年文献报道由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治疗动物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基因治疗头颈癌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人们已克隆出多种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基因,但尚未找到一种临床应用后抗肿瘤效果非常显著的治疗性目的基因。这将有待于通过相关的研究,以期实现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发现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是近年来被克隆出来的内切糖苷酶基因,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该基因的结构、生物学特征、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及乙酰肝素酶抑制剂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肿瘤增殖病毒能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增殖并杀灭肿瘤细胞,这是近十年来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就肿瘤增殖病毒靶向性的调控、裂解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及其在头颈部鳞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70例头颈部肿瘤(40例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和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检测,发现头颈癌患者E-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P-LPO含量显著升高(P<0.001),E-SOD/P-LPO比值缩小。有颈部或远处转移组P-LPO含量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恶性肿瘤组术后7天内P-LPO含量较术前更高(P<0.05),但与非恶性肿瘤组术后P-LPO含量变化相似。本文对头颈癌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Myc癌基因与头颈部肿瘤王刚,黄洪章原癌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基因,是人类细胞遗传密码的一部分,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及蛋白激酶(尤其是酚氨酸蛋白激酶),GTP结合蛋白、核内蛋白质(一般是DNA结合蛋白)、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受体等,可调控细胞...  相似文献   

14.
头颈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新近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特别是在头颈部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诱导化疗能否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焦点问题。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诱导化疗的临床效果并不统一,存在争议。本文就头颈部肿瘤患者对诱导化疗的敏感性与预后判断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桥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和黏附蛋白,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与整合素结合的RGD序列以及与CD44黏附受体相互作用的序列等多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域。它与整合素或CD44的结合可以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使多种激酶(PI3K、NIK、PI、PKC和MAPK)磷酸化激活,从而发挥抑制凋亡和激活多种基质降解蛋白酶(uPA和MMPs)的功能,促进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
放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头颈部晚期和复发性肿瘤的再次放疗受正常组织对辐射的耐受性影响,难以达到治疗剂量。间质放疗是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置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施以较高的辐射剂量, 而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本文介绍间质放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认为其与常规外束流放疗结合,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是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其表达产物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编码的抗原肽仅在肿瘤组织、睾丸及胎盘组织表达,与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结合后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从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对MAGE-A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为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影象学诊断技术,属功能性代谢性显 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中。本文重点介绍SPECT常用的肿瘤显像剂及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术前分期、复发和残余病灶的早期监测、治疗效果的评估、头颈部肿瘤侵犯周围骨质的早期诊断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展望了SPECT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