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提高了难治性丙肝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但是由于其价格高昂导致接受治疗的患者有限,加之病毒变异、耐药性、副作用及患者依从性差等,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对丙型肝炎筛查不足,使我国许多难治性丙肝患者不能得到及早发现以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致使病情进展。故而寻求安全、有效、低成本、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我国未来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关注的重点。文章综述了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及安全,以及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丙肝病毒感染人体所致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利巴韦林(IFN+RBV)是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但此方案疗效依然有限,且副作用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因此探讨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并能增加干扰素疗效的药物是目前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健脾清化方是我院消化科治疗慢性丙肝的协定处方,初步临床观察表明具有保肝、抗病毒、有效减轻干扰素及利巴韦林的副作用等功效。  相似文献   

3.
正HCV慢性感染可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最终导致死亡。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是丙肝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标准方案,在丙肝抑制或清除体内的HCV、减少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延缓患者病情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患者往往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能坚持治疗方案,从而延误病情,为探求更好的途径干预丙肝抗病毒后的不良反应,笔者搜集万方、知网、维普等近15年来中医药治疗干扰素及利巴韦林不良反应方面的文献,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现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6)
目的对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甲型流感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清华同方、维普、CNKI、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甲型流感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2名研究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再通过RevMan5.3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877例患者。试验组(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用抗病毒药物)[RR=1.19,95%CI(1.08,1.30),P=0.0003],并在改善退热时间[MD=-1.37,95%CI(-2.15,-0.59),P=0.0006]、咳嗽时间[MD=-1.44,95%CI(-2.80,-0.08),P=0.04]、住院时间[MD=-2.06,95%CI(-3.22,-0.91),P=0.0005]方面优于后者,同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高发区。长期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病人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干扰素是唯一有效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1],但是存在疗程长、费用昂贵、副作用较大的特点,所以丙肝病人既要忍受疾病造成的痛苦,又要忍受经济负担和精神心理压力。针对以上情况,近年来,我们加强评估丙肝病人的心理,重视心理护理,使病人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士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提高护士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医院495名护士进行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共收回483份有效问卷,防治知识位居前三位的为"抗病毒治疗是丙肝最有效的治疗""慢性丙肝主要死因为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大多为隐匿性发病",知晓率较低的为"丙肝属哪类法定传染病""丙肝高危人群"。护士丙肝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6.81%,不同职称、文化程度、是否为感染科及近1年是否接受过培训等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士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处于中等水平,宣教培训是提高护士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手段,应加强护士尤其是低职称护士丙肝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丙肝防治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促使护士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减少和避免丙肝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丙肝冲剂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丙肝冲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丙肝冲剂原方药量的1/10)治疗。治疗12,24,48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血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肝功能变化及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联合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单纯护肝药物(对照组)、IFNα-2b(干扰素治疗组)及IFNα-2b联合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联合用药组)治疗,疗程24周。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IFNα-2b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抗病毒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HBV-DNA的复制水平下降率及HBsAg阴转率均高于干扰素组。结论干扰素与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有协同抗病毒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1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数字抽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HBV)DNA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于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降低肝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丙型肝炎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本文首先概述了慢性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了慢性丙型肝炎发病对于肝功能与相关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常用抗病毒治疗方法,提出了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干扰素加苦参素治疗丙肝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丙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2b-300万U加苦参素0.2g/次,3次/d。对照组单用干α-2b。两组疗程均24w,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CV-RN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在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加苦参素治疗丙肝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在抗病毒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板蓝根Isatidis Radix及活性成分4-羟基-1H-吲哚-3-甲醛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基于调控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retinoicacid-induciblegeneImitochondria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RIG-I-MAVS)信号通路的抗病毒机制。方法 采用CCK-8方法在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G2.2.15细胞分析板蓝根毒性,选择安全药物浓度进行抗HBV实验研究,计算药物对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率,评价板蓝根抗病毒药效;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板蓝根对宿主免疫相关RIG-I-MAVS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蛋白RIG-I、MAVS、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ed-factor 7,IRF7)、磷酸化IRF7(phosphorylated IRF7,p-IRF7)表达水平的影响。基于TCMSP数据库检索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使...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其准确的诊断与有效治疗是改善慢性肝病预后、降低慢性肝病病死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十多年来,随着慢性乙肝(CHB)/丙肝(CHC)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的发展,对肝纤维化(包括早期肝硬化)病理组织学的可逆性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改善翻开了新篇章;复方中药治疗难治性CHC肝纤维化美国Ⅱ期临床试验的成功实施为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难治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抗乙肝病毒新药——阿德福韦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是Gilead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该药化学名为9-[2-[双(特戊酰羟甲氧基)膦酰甲氧基]乙基]腺嘌呤(9-[2-[bis[(pivaloyloxy)methoxy]phosphinyl]methoxy]ethyl]adenine),分子式C20H32N5O8P,相对分子质量为501.48,为其活性母体药物--阿德福韦(adefovir,PMEA)的双甲基特戊酸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丙肝冲剂加减联合长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组给予丙肝冲剂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4周、8周、12周时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时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2组在3个月内HCV-R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丙肝冲剂联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对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收集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的相关数据。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至2017年7月。由4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文献,提取资料及根据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纳入试验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纳入研究对象321例,其中试验组321例,对照组314例,所有试验都被评为低质量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对照组大黄蛰虫丸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其中肝功能指标ALT水[MD=-20.4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CI:-23.72,-17.15)P0.00001],其中透明质酸(HA)水平[MD=-30.32,(95%CI:-40.57,-20.07),P0.0000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MD=-0.39(95%CI:-0.81,0.03),P0.00001],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MD=-24.81(95%CI:-29.99,-19.63),P0.00001],层黏连蛋白(LN)水平[MD=-34.35(95%CI:-44.28,-24.43),P=0.006]。结论根据现有证据显示,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大黄蛰虫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还需要展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s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大青叶有效单体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大青叶单体1#,2#,3#,4#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和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药物抗RSV活性, 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 ,IC50),并从药物抗病毒吸附,药物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及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3个方面初步探索大青叶单体抗RSV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 大青叶单体1#,2#,3#,4#对RSV无直接灭活作用,也不能阻止RSV的吸附,而能抑制RSV在Hep-2细胞内的的生物合成,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57,26.37,31.60,29.61 μg/ml,治疗指数(TI) 分别为6.15,10.50,9.21,13.22,其抗病毒效果优于病毒唑(IC50=103.20 μg/ml, TI=5.21)和抗病毒口服液(IC50=105.21 μg/ml, TI=5.03) ,P<0.01.结论 大青叶单体1#,2#,3#,4#能安全高效地抑制RSV在Hep-2细胞中的增殖,抑制作用发生在病毒入侵细胞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75例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清肺排毒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河北地区7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史、疾病分型、临床症状特征及其转归,构建数据库,联合组47例,西药组28例,回顾性分析其疗效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以普通型患者为多,为45例(60.0%),重型21例(28.0%),危重型9例(12.0%),其中临床分型在不同年龄、有无基础病、有无寒战、有无乏力、有无腹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患者的证候分布不同,以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为常见证候,普通型患者以寒湿郁肺证(55.6%)为主,重型患者以湿热蕴肺证为主(66.7%),危重型患者以疫毒闭肺证为主(44.4%)。75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应用了α-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普通型患者均未使用免疫调节剂,危重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激素的应用以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多见。α-干扰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在不同分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α-干扰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药物、抗菌药物、激素等应用持续时间缩短,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乙肝抗病毒质量方法已经有点明显改善,对病毒的抑制和慢性乙肝肝损害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对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被批准的成人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针剂干扰素α-2b、干扰素α-1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以及口服抗病毒制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即将上市)。笔者通过临床研究经验对这些部分热点药物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陈鸿珊,曾在上海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从事微生物学病毒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国协和医科学院(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细菌免疫学系从事病毒学教学和抗病毒科研工作,从1958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研究所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坚持抗病毒药物研究至今50余年。自1983年至今曾承担国家和卫生部多项研究课题,并与美国卡洛瑞杜(colorado)和约翰霍普金斯(JohnsHopkins)大学合作研究抗艾滋病和疱疹病毒药物。陈鸿珊在研究抗艾滋病、肝炎、流感病毒等中药中,重视发掘传统医药,为中西医结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