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术语中与阴阳相关的短语较多,中译英时可将其大致划分成“阴阳……”、“阴(阳)…阳(阴)…”和“阴(阳)……阳(阴)”这三种格式来译,使其简单化,且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运用阴阳学说阐述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心肌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严重者可突然发生死亡。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加以概括说明。一般来说,上部属阴,下部属阳,表面属阴,体内属阳,在体表则背为阳,腹为阴;在体内则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居于上部的心、肺属阳,居于下部的肝、肾属阴。具体到某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素问·金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相似文献   

4.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学说既然是研究和阐释大自然气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而人又是应天地之气而生,由大自然所化育。因此,也就必然可以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至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保健养生等,也就是说,阴阳五行学说融入、渗透到了中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乃至保健养生的各个方面。以下谨就应用的主要方面作一些概要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1用于说明形体、脏腑的部位和功能特点人体的内外上下无不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两方面。以部位言,人体上半部属阳,下半部属阴;肌表属阳,体内属阴;…  相似文献   

6.
蓝美成 《广西医学》2000,22(6):1268-1270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被引进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以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阴阳转化是阴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1).中医临床辩证分析中,常可见到阴阳转化的证候.因此,充分认识阴阳转化的机理、条件,对于指导中医临床辩证论治,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阴阳转化的理论基础、阴阳转化的因素和条件、阴阳转化的临床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论阴阳气血水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气为阳动作火,血为阴难成易弓”.阴阳水火气血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一、阴阳: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它来源于实践而又为实践服务,古代各种学术思想基本都受它的影响,中医也不例外.纵观古今,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它最早见于《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也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8.
阴阳在中医领域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中医认为人体无处不存在阴阳,并把阴阳作为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的依据。例如人体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每一内脏又分阴阳,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等。当阴阳相对平衡时,人体就健康,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生病。治病的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9.
轩岐精言(32)     
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守,镇守;使,役使。阴阳互为内外,须臾不可分离。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互根。就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言,物质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就包含阴阳互根的道理。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以物质为基础,物质以功能为表现。功能表现于外,物质镇守于内,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此生生不息。如果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阴阳学说来说明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这是中医学的特点。可是在中医教学中,尤其对西医班学生来说,把它引用到医学领域以后,借助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成为祖国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对西医班学生来说,刚开始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所得,谈几点体会如下。1 阴阳学说是对立的统一祖国医学的阴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米,而相米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阳有余”之“阳”变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针刺疗法强调在不同病情要用不同手法,这一原则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它用朴素的对立统一观看待人体的结构、功能、病理以及临床的诊断、治疗。诊病要分虚实,虚属阴,实属阳,治疗要分补泻,用药用针均需按此原则,就是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相似文献   

13.
<正>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及其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一概念起源于《易经》的易卦。至春秋时期,医家开始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阐述以《内经》最为详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明确了阴阳论在中医领域其哲学思维模式的属性,一直沿用至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故《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外属阳,内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不断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失眠成为现代人难以摆脱的困扰.溯古追今,中医论治失眠观点独特,收效甚佳.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后世医家精炼为"阳不入阴",并以此作为失眠(中医称不寐)的总病机.人体阴阳任意一方偏盛偏衰,阴阳失衡,均可导致"阳不入阴",成为不寐的发病基础.阴阳失衡,大体可归纳为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4个方面.针灸辨治不寐,贵在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探索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那么都是阴。从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那就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人体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中医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的核心是"精、气、神"。着重阐述中医阴阳理论和养生的关系,为养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那么都是阴。从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那就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人体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中医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的核心是"精、气、神"。着重阐述中医阴阳理论和养生的关系,为养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基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的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就阴阳的特性而言,阴阳是对立制约也是相互滋生的,这就是所谓的“孤阴不具,孤阳不存”。经书[1]云:“五行之理…… 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水火。”心肾之关系可见。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慎斋遗书》[…  相似文献   

18.
从重症肌无力与阴阳学说、五脏相关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关系探讨针灸和推拿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基础.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病位在脾,亦常累及心肺肝肾,与五脏相关.脏属阴,阴病则要治阳,因此涉及阴阳学说.治阳可用升补脾阳的补中益气汤,再根据五脏虚损加减治之.但少数患者长期服药不愈,则与其经络欠通畅,...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古代哲学“精气合一”到中医学中精、气涵义分离的演变,揭示了中医学中“精”与“气”的根本区别在于:“精”为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与本原而无调控之用;“气”为调控维护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不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本原。古代哲学气分阴阳、阴阳和则万物生化的辨证调控思想在中医学得到充分合理的继承。中医学“气分阴阳”最大的意义是在气为人体调控之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人体之气的调控之道。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方法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内容的辨证性,可为自然科学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因此,数学在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各种学科都有广泛的运用。1.阴阳学说——二进制的运用 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临床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从哲学上说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从数学角度则为二进制。在上古时代,古人结绳记事就有了阴阳概念。古人用“--”表示阴,用“——”表示阳。这符号称为“爻”。而卦就是从爻相交错而变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