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饮病“以温药和之”的临床体会临朐县朐山医院(262600)郎会汾关键词痰饮温药和之临床体会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痰饮病,根据水饮停留的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并提出了温阳化饮、发汗、攻下、逐水等治法,其中所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  相似文献   

2.
小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王桐萍,巫浣宜“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此乃仲景所提出的痰饮病的治疗大法。为什么痰饮病要用“温”药?“和”之应如何理解?这一法则在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今不揣浅陋,抒此管见求教于...  相似文献   

3.
五版教材《全区要略讲义》痰饮病篇中原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已无异议,但教材释义中的“实为治本之法”、“治本的主要方法”等句,细究涵义,似觉欠妥。新释如下,愿与同道磋商。首先,从痰饮病的形成来看,是由阳虚失运,水饮内停而致.阳虚是本,阴邪盛是标,所以痰饮病性质属本应标实之证。治疗此病当依据其性质来治疗。治本应是使阳气衰微得以改善,治标则是使痰饮之邪得以间除。单纯阳虚而无水饮停聚则不会形成痰饮病,所以痰饮病必县阳虚阴盛两方面,治疗痰饮病的正治法即应是标本兼治之法,“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4.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因温药有振奋脾肾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作用。痰饮之邪得温药始开,得阳始运。阳气运则水液行;温药和,则饮邪化。而苓桂术甘汤乃治痰饮病的基础方。  相似文献   

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金匮要略》提出的痰饮病治疗大法。通过从痰饮病成因,痰饮与水饮的相关性,温药和之的含义与肾性水肿的关系及其具体临床运用为出发点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进行理论探讨。痰饮为患,应用温运、温化之类的药物温阳行水。临床中应根据痰饮部位、轻重等因素制定具体治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临床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临床浅识长沙市二医院(410008)金秀英主题词痰证/中医病机,痰证/中医药疗法,补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语出张仲景《全匮要略方论》.它非常精辟地揭示了痰饮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就此浅淡...  相似文献   

7.
周业学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6-136
本文通过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解读,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对此条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加深了对"痰饮病"的认识,揭示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指出痰饮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而且提出了以温药和之的治则,奠定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痰饮病是体内水液停积于局部的一种病证。“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病总原则。笔者通过学习《金匮》痰饮篇 ,试对“温药和之”论述如下 :1 “温药和之”的含义“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治疗痰饮病的重要原则。所谓温药是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温运为主 ,温热药能助胃阳、燥脾湿以胜阴邪  相似文献   

9.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3,24(3):279-279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四十一首治痰饮病方剂。其方既宗经旨 ,又有创新。选方用药注重实效 ,独具特色。兹将其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探析如下 ,供临证参考。1 痰饮者 ,温药治之 孙思邈先生遵经旨“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根据痰饮病的病位及病情的轻重 ,灵活运用温热药。在所  相似文献   

10.
将一肾功能尿毒症晚期的症状和病机与中医痰饮病作为分析比较,认为有诸多相近相似之处,因此以痰饮证治方法治疗尿毒症晚期,在利水泻浊的同时,重点强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11.
浅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仲景《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阐述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临床应用,指出“病痰饮者”并非皆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病亦有阴阳、虚实、寒热之分,必须辨证施方遣药,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千金方》辨治痰饮病的方药。方法首先,唐以前辨治痰饮病的源流进行梳理;再次,采撷《千金方》辨治痰饮病方药,探讨其制方思想;最后,以辨治痰饮病的经方为尺度,对《千金方》所载录的方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千金方》辨治痰饮病方药的制方思想是以温药为主,囊括吐法和下法,并且推崇丸剂缓消痰饮。结论《千金方》在仲景痰饮学说及其辨治痰饮病方药的的基础上,丰富了痰饮病的病名、证候和主治方剂,这是对仲景痰饮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陈继婷  王俊霞 《河南中医》2010,30(9):839-840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大法。本文从痰饮的形成,饮邪的性质及特点,温药的功效综合分析,阐述痰饮病必用温药,说明温药既可温化饮邪,又可调节水液代谢,杜绝痰饮生成之源。而"和"者,调和也,应以温化、温运为原则。所谓"温药和之",就是使用温运、温化一类药物,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而达到扶正祛邪,助阳化饮的目的,对后世治疗痰饮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桑红灵 《光明中医》2009,24(4):614-615
《金匮》痰饮病篇第十五条明确提出痰饮病的治则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文旨在讨论仲景这一治则制定的依据、内容及在《痰饮病》及相关篇章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5.
浅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 《陕西中医》2006,27(12):1546-1547
《金匮》第12篇第15条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论痰饮病的治疗大法。然对其中“痰饮”为“广义”还是“狭义”?“温药和之”是何意?历代医家则见解不一。笔者疏正于后,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6.
《内经》有水饮、积饮、溢饮之名,《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载有痰饮、溢饮、支溢、悬饮主治之方,提出了广义之痰饮病当以温药和之的总的治疗法则。《金匮要略》“当以温药和之”里有药与法的关系,也有发汗利水、攻补行消等治则,但均属温药,只适宜痰饮之属于寒者,不能统治所有痰饮病,即使是狭义之痰饮,不辨寒热虚实率以温药和之也会使治疗失于偏颇。  相似文献   

17.
史红 《天津中医药》2005,22(3):222-223
以《金匮要略》痰饮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从痰饮产生的病因病机、痰饮致病的特点和痰饮的治法等三方面对痰饮病进行探讨,痰饮的产生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其致病具有阳虚阴盛、证候繁杂、易兼夹其他病邪的特点。痰饮病的治疗应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原则,详审病机,分辨饮停部位,抓住痰饮病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这一特点,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根据病势之轻重缓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法则,后世医家对痰饮实质、广义与狭义痰饮、"温药和之"等内容存在不同见解.笔者追根溯源力求原意,张仲景所论之痰饮实为饮邪,"温药和之"针对广义痰饮.饮为阴邪,多由脏腑阳气不足、水液停聚导致,证属本虚标实当以温药治之,但须遵循"和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应当根据邪正之盛衰、病势之缓急...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第166条原文为:“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活,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统编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认为“寒作邪解,此指痰饮。胸有寒,指胸隔停滞痰饮的病理。”以寒训邪.又推之痰饮,实觉牵强。笔者细绎仲景原义.前后互参,认为“胸有寒”作“胸有实”较妥。试论如下:三寒饮当温不可妄吐《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论,指出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总的原则,治本的主要方法。(金匾要略)冶痰饮,分治…  相似文献   

20.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乃张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宗旨和根本大法。本文从痰饮的涵义、病因病机、致病特点、温药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温阳化饮方药的运用,一则从源头上阻止了痰饮的化生,二来温药可以调节水液运化。而"和"者,调和也,应以温化、温运为原则。所谓"温药和之",就是使用温运、温化一类的药物,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而达到扶正祛邪、助阳化饮的目的,这对后世治疗痰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