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巧华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6):1420-1420,1423
研究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健康体检人群为对象,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中中心性肥胖、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以健康体检者中非脂肪肝者为对照组。结果: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中心性肥胖占78%,血糖异常(包括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占46%,高血压病占35%,高甘油三脂血症占5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占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症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等多种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集结出现的临床综合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症中的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症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对1 01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肝脏B超检测。结果 1 012人中MS和NAFLD检出率分别为10.7%和31.8%,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NAFLD组中MS、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1)。结论 MS与NAFLD关系密切,NAFLD患者具有MS的各种组分聚集的特征,应重视NAFLD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男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结果:男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35.56%,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脂肪肝发病率较血脂、血糖正常人群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与血脂、血糖密切相关,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年龄、体重、糖、脂代谢紊乱及饮食的原则。方法:收集近3年来我院体检的地区人群1430例,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病率男女间有显著差异;脂肪肝组合并高TC、TG、高血糖、肥胖(超重)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积极开展与脂肪肝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非常必要,对不同年龄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提高保健意识。从而减低脂肪肝与肥胖(超重)、血脂、血糖的密切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5.
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威海市参加健康体检的机关职员,收集一般情况、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资料。结果:在3753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795例,患病率为21.18%(男22.61%,女19.59%),男性以40岁以上组最高,女性以60岁以上组最高,但标化后患病率为24.57%(男20.35%,女16.17%)。脂肪肝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臀围比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随着BMI的增高,男女脂肪肝的患病率均不断上升。脂肪肝组在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方面患病率与非脂肪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高,并有低龄化趋势,以中青年为主。脂肪肝的发生与BMI、肥胖、腰围、腰臀比和甘油三酯等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致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09年4月-2011年6月于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为脂肪肝组与经本院体检群随机抽取150例为健康组对照研究;抽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血脂、血糖;ELISA法对乙肝五项及抗-HCV,并统计相关数据.结果:脂肪肝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异常,饮食结构与作息不合理.结论: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为预防脂肪肝发生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260例健康体检者脂肪肝的体检结果分析,寻找与健康人群脂肪肝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我中心2009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选取260例做为研究对象,男147例,女113例,平均年龄42.3±12.31岁。根据体检结果将体检者分为脂肪肝组和健康对照组。结果:本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为自然人群,排除病毒性肝炎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病体检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比例为33.08%。脂肪肝组BMI、CCT、ALT、TG、TC、HDL—C相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LDL—C相比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脂肪肝发病例与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研究,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 458例体检者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对2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脂肪肝组TG、TC、VLDL-C、GUL、BMI发生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2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该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分析干预效果。方法:对健康调养门诊确诊的3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资料填写,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望、闻、问、切综合判断患者体质后给予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或运动、饮食调养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回收问卷312份,偏颇质占276/312(88.46%),平和质占36/312(11.54%);偏颇体质中,痰湿质占120/312(38.46%);在脂肪肝体质类型中,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进入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治疗组给予中医健康管理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7.3%,与对照组的9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人数最多,中医预防保健措施进行健康管理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探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35例酒精性脂肪肝及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几乎均为男性,其肥胖(22.9%),2型糖尿病(17.1%),高脂血症(14.3%)和高血压的发病率(11.4%)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60.3%,55.9%,66.2%和52.9%)。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酒精性脂肪肝好发于男性,肥胖、2型搪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其肝功能损害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出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健康管理,研究中医综合健康管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自日照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群,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普通组和中医综合组,每组40例。空白组不予特殊干预,普通组给以理论指导、膳食营养管理、运动指导,中医综合组在普通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融合以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给以体质辨证、穴位按摩、针灸、中药汤剂或药膳调理。观察比较3组的健康管理效果。结果 3组的健康管理效果存在差异,中医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普通组为62.50%,空白组为25.00%。中医综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如胁肋疼痛、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口干口苦、倦怠乏力等,降低体质量,改善体质量指数,降低血脂水平,纠正脂肪肝。结论中医综合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脂肪肝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同时对疾病发展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改善症状、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就诊和健康体检成年人2 478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对照组和NAFLD组。分析NAFLD合并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NAFLD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相关性。结果 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NAFLD组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分别为51.80%,32.76%,37.22%,39.28%,24.53%,45.97%,显著高于对照组。NAFLD组合并心脑血管病较无NAFLD组显著增高,NAFLD合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显著相关。结论 NAFLD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组分集聚,合并心脑血管病显著增高;随着MS组分聚集数增多,有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部B超筛查健康体检者脂肪肝阳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106例健康体检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体检者年龄分为A组(30岁)13例、B组(30~39岁)37例、C组(40~49岁)28例、D组(49~59岁)22例、E组(≥60岁)6例,均行腹部B超、CT检查,观察腹部B超对体检者脂肪肝患病情况的筛查结果,评估腹部B超对健康体检者脂肪肝的筛查价值。结果:腹部B超检查显示,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C、D、E组患病率较高,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B超与CT诊断脂肪肝符合率为92.45%,且腹部B超的阳性检出率低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发病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年龄较大的人群应更加重视脂肪肝的防治。腹部B超对脂肪肝的阳性检出率虽低于CT,但其诊断结果与CT有较高的符合率,且经济、便捷、无辐射,更适用于对健康体检者脂肪肝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者常常相互影响,致使肝病进展、内分泌代谢紊乱加重和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从而使疾病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然而目前西医很少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而中医药整体综合调治优势,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通过系统检索和分析中国知网上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文献,总结了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等研究进展。并在综述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对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展望,以期更好发挥中医药整体综合调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钢铁企业一线职工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脂肪肝的防治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健康体检的7523例酒钢一线职工中脂肪肝患病率、超重或肥胖、血压、甘油三脂、血糖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男性37.1%,女性10.8%.结论:酒钢一线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与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血脂等密切相关.对策 对钢铁企业职工要加强健康检查、普及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便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脂肪肝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防治脂肪肝的有效策略,探讨脂肪肝的形成与血脂、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对266例体检干部的肝脏B超、血甘油三酯、血总胆固醇和血糖检查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高脂血症、高血糖及年龄对脂肪肝患病率的影响。结果高脂血症组与高血糖组的脂肪肝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年龄组间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高脂血症(特别是甘油三酯增高)、高血糖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动态监测血脂、血糖变化,及时纠正高血脂、高血糖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建议,干预组采用中医健康教育、中药饮片、耳针、运动干预等社区综合干预,1 a后采集调查问卷及BMI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B超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知晓率为67.3%,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00);对照组知晓率为33.9%,与1 a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观察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的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02,0.006,0.042),而总胆固醇的水平较干预前亦有所降低,但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543);B超结果改善率为61.7%,明显高于对照组8.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中医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知晓率,对轻中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及亚太地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效果,对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陶诗秀 《养生月刊》2022,(4):308-311
饮酒,并非肝脏生病的唯一原因,即使不饮酒或看似健康,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可能找上你!你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风险人群吗?如何预防或管理非酒精性脂肪肝?下面就为你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变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在各年龄段的变迁,寻求有针对性的健康防治策略。方法对我院体检中心的12 300例干部体检者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B超检查,并分组行对照分析。结果患脂肪肝者2 350例(19.11%),男性发病率较高,患病率随年龄有增高趋势;与非脂肪肝者比较,脂肪肝组中高血压、总超重者、糖尿病者、TG异常、TC异常、LDL-C异常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脂肪肝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超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应实行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