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从肝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乃定 《光明中医》2004,19(2):35-3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从实践中总结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肝有密切相关 ,特提出供同道参考。肝与心两脏在经络上相互关系 :足厥明肝经起于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向上沿足内踝前缘上行 ,抵小腹 ,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 ,沿喉咙上行连目系 ;布胁肋 ,绕阴器 ,抵少腹。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 ,属心系 ,其分支从心系分出 ,从心系上挟咽、沿食道上行连目系。心经和肝经在咽喉及目系交汇以相互联系。又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交汇于胸中。因此 ,心与肝不仅在经络上相互衔接 ,而在五脏之间也…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眼睛能视万物,辩明五色,全靠脏腑精气供养。而精气又赖经脉的灌输,使目得血而视。正如《素问》说:“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从经络的解剖来说,无论是正经还是奇经八脉与眼都息息相通: 肺经起于中焦,络属大肠连肝脾而通于目;大肠经分支于迎香,交胃经而通于目;胃经起于鼻缘,上行交叉过目内眦;脾经出胃口结心,会肺而通于目;心经分支从舌头旁上行目系;小肠经上行外眦折入耳中,分支行眼下到内眦;膀胱经起于内眦;肾经结心包经于胸中,与肝、心、肺相连通于目;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16,(1)
正"肺肾相关"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曰:"肾上连肺"。《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示肺肾两脏经脉相连,经气互通。为全面认识肺肾关系,本文从呼吸运动、津液代谢、阴阳互资三个方面探讨"肺肾相关"理论,并对其现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手少陰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属气管(心系)、下横隔膜络小肠。其枝上心系挟咽縏於目。其直经却心系上肺出腕之下,下走上膊内侧,臑内之后廉,即内侧二頭膊肌沟,(少陰心主即由心包经之后)出肘之内侧,通过内尺骨肌舆前膊屈肌之间,抵豆骨(掌后锐骨)之端,入于掌中之后缘小指球之下缘,循小指内侧,终于小指桡侧爪甲根部去爪甲根部一分之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阳痿从肝论治及其机理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对肝与性的关系、肝对性功能的调节机理却鲜有探讨者。笔者仅就肝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初探如下。1 肝与阴器相关肝经与阴器的关系: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肝之经脉名足厥阴经,《素问·举痛论》说:“厥阴之脉,络阴器,属于肝”。《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足厥阴之别……循胫上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神经疾病,发病率高、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棘手。视神经在中医眼科属目系,其通过足厥阴肝经与肝相连,也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相通,经络为全身气血通道,气血循经上达目系,以维系眼的视瞻光明。邪侵络脉或络虚不荣,导致血阻络病气滞经病,络邪传经,引起目系疾病。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气血经络密切相关。本文以“六经辨证”结合“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在临床中应肝肾同治调气血以治其本,辅以针刺疏经通络以治其标。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提供理论指导及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理论早就认为肝是人体一个重要脏腑,前人称其为"五脏特使""将军之官".足厥阴肝经在体内循行分布最广,上至巅顶,下至足底,贯通上下,联系脏腑最多.<灵枢·经脉篇>日:"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日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相似文献   

8.
姚俊丽  高志强 《新中医》2015,47(11):255-256
<正>肝经的走向及其在体表的分布在《灵枢·经脉》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首载自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笔者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根  相似文献   

9.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10.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是治疗心及心包经疾患的主要穴位之一。娜灵枢·经脉》曰:‘”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其病”实则心痛,虚则倾心’。根据古代文献有关针刺内关穴治疗心经及心包经疾患的记载,近代医家作了大量针刺内关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不但肯定了内关穴在心脏疾患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而且从现代医学角度阐释了内关穴治疗心脏疾患的内在机制。笔者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浅谈针刺内关穴对心脏疾患的治疗作用。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1.
王景泉 《国医论坛》1996,11(5):43-44
在中医学中,一般认为肝主动、主开而为刚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而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所以肝的病证中亦是阴血不足居多,实证也多为火热为病;而肝之寒证,无论是阳虚还是实寒,均属少见,所以五版《中医诊断学》论述肝寒证时也仅举寒滞肝豚之寒疝腹中痛一端,对于肝寒证之请端均未述及。证之临床,肝之寒清之证,亦显于多端。1肝寒证与肝脉的关系肝之寒证多从肝脉的特定部位有所表现,亦与藏象密切相关,《灵格·经脉》曰:肝经“循股明,人毛中,环明器,抵小腹,扶胃,属肝,络胆,上贵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人顿领,连目系……  相似文献   

12.
1 心-肾-子宫轴的理论依据 1.1 经络的直接联系 子宫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功能由脏腑的支持而实现,其联系以经络为基础.五脏之中,肝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肺"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灵枢·营气>)与督脉、任脉相通;心与子宫藉直通的经络相联系,如<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故肾通过冲脉、任脉、督脉三脉与子宫直接相系;此外肾还藉一条直通的经络与子宫相联系,如<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由此可见,与子宫具有直接经络联通的脏腑主要是心与肾.经络上的联系和通达,奠定了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肖家翔 《中医药通报》2008,7(3):33-34, 39
中医眼科有“目病属火”之说,因手足三阳经起止于目,或循于眼周,外感六淫之邪可化热生火,循经上客于目;情志内伤,五志之火,皆可上犯于目,尤其是肝火,因肝主情志,肝气通于目;因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化火,邪火势盛,可上扰于目;因目既为肝之窍,亦为心之窍,君相二火妄行,必上窜于目。目虽居于上,但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火邪为患,使气机紊乱,气血津液运转失常,火邪既可灼津炼液为痰,又可熬血动血为瘀,导致目之玄府不通,目络不利引发眼病。针对致目为病之火以及目窍为人体升降出入玄府之特性,因此治眼病之火,在实火者泻其有余,虚火者补其不足的总则下,须注重具有眼科特色的发越郁火、平降气火,泄散阴火。  相似文献   

14.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之脉,起於小指之尺侧,循手掌之尺侧,(稍近手背)上腕,上行前膊之尺侧,达七膊骨内上髁之后侧,上行上膊之后内侧,由肩胛骨肩胛棘之后下方,经其后下缘至中央部,出其上缘,向内方交於脊柱之大椎,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於胃,属小肠。其支由缺盆循颈,上颊至外眥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眥,斜络於颧。少泽部位:在小指尺侧,去爪甲角一分陷中。取穴法:伏手取之。(挨穴法曰:在小指外侧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风”之名始于《内经》,见于历代医家论说中。《金匮要略》以邪之深浅、病情之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元·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和类中两类。当今所说的中风乃为类中风,属中经、中腑、中脏之类。轻则眩晕,语言障碍,半身不遂;重则神志不清。在脏属心,在腑属脑,累及经络。病机无非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或有兼夹之轻重,主次的不同,总有虚实夹杂的表现。或以肝风为主,则有肝阴不足之因;或以血瘀为主,则有气不行血之前兆;或以火旺为主,则有阴虚在先;或以痰阳为主,则有脾肺气虚为由。多以内邪为主,风、火、痰、瘀为标。从正气来…  相似文献   

16.
论三焦     
历代医学家对三焦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使后之学者疑难丛生无所遵循,故有论清之必要。三焦,包括上、中、下三部分,是六腑之一。《难经·三十八难》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张世贤注曰:“其腑不同各腑之在内。”《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循属三焦。”又心包络“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历络三焦”。这说明三焦与心包络,一脏  相似文献   

17.
咽干口渴 ,红肿微痛 ,喉部梗塞不适 ,如有异物 ;痒而时咳 ,乃属中医虚火喉痹范畴。古人咽和喉往往互混不分 ,虚火喉痹以喉命名而实为咽痹 ,类似于现代医学所称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等 ,其病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 ,而今多以消炎镇痛药治之 ,为治标之法 ,于医无补 ,见效甚微。笔者从肾论治 ,取得一定疗效 ,现阐述如下。虚火喉痹一证 ,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调理肺、肝、脾三脏为主。其中从肺论治者认为 :咽喉属肺系 ,若肺肃降之职失司 ,则虚热内生 ,上熏咽喉 ,发而为病 ;从肝论治者 ,多以肝之经脉“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 ,上入顽颡……”和…  相似文献   

18.
江成林 《中医研究》2009,22(5):52-53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以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由此可以看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故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刘爱东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病位虽在心,但临床治疗不应单纯局限于从心论治。心与胆在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及经络络属上关系密切,胆腑疏泄不利会引发心主血脉及心主神志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时从心胆入手,注重胆心同治,胆腑得疏则血脉通利,神志得安,心系疾病得愈。  相似文献   

20.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