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了解济宁口岸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济宁口岸742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7421名受检人员中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率为2.03%,其中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52%,丙肝病毒感染率为0.31%,HIV感染率为0.05%,梅毒感染率为0.16%。在出入境人员中,劳务人员的性传播疾病感染率较高,为2.31%。结论:性传播疾病中病毒性肝炎感染率较高,出入境人员中劳务人员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故应加大对劳务人员的监测力度,加强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较多,目前已知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黄热病毒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EB病毒肝炎、疱疹病毒肝炎、虫媒病毒肝炎、鼻病毒肝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甲、乙两型肝炎。我国通常说的病毒性肝炎,就是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两种。  相似文献   

3.
某部1994~2003年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某部1994~2003年的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1994~2003年某部所属医院门诊、住院病人的传染病登记和报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分类,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用Exe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部在1994~2003年间,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基本稳定,肠道传染病仍是主要的传染性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占肠道传染病的69%,甲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肺结核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性传播疾病的上升趋势明显,通过数学模型对性传播疾病发病人数进行预测,到2004年发病人数为49例。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是该部主要传染病,性传播疾病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要加大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增高的趋势。它们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是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 早在70年代,国内外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学者发现,病毒性肝炎除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之外,还存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在,医学界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其每年造成的相关死亡人数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为控制全球病毒性肝炎的流行,WHO提出了《2016-2021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GHSS),并成立了艾滋病病毒、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策略技术咨询委员会(STAC)。本文总结了GHSS目标和2020年STAC会议主旨,分析了我国消除病毒性肝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本期刊发的论文进行评论,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六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在国内均有发生和流行。根据疫情报告,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为950/10万人,其中乙型肝炎占36%~41%。推算我国有6~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其中1亿2千万人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对HDsAg携带者的诊断多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由多种不同型的病毒引起,如:甲型肝炎病毒、乙性肝炎病毒和一种或多种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自1963年Biumberq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以后实验证实这种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1971年巴黎国际肝炎会议时将澳抗定为乙型肝炎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97~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1997—2007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太原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56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1.49/10万。1997~2003年年发病率在44.78/10万~64.12/10万之间,2004年之后明显持续上升,2007年达到212.53/10万。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变化趋势不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上升,甲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构成有所变化,主要发病型别已由甲型肝炎转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结论太原市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重点加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防控,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控制太原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浦东新区1993-2008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发病率进行拟合及预测,为制定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1993-2008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2009、2010年的发病水平预测。结果 1993-2008年浦东新区共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19699人,年均发病率74.21/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8年全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降至22.10/10万。15岁以下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降低,女性儿童已连续2年无病毒性肝炎新发病例报告。乙型肝炎发病占全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20.00%~44.16%。甲、乙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丙肝和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 1993年以来浦东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丙、戊型肝炎的发病率未见下降现象。在做好甲、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同时应重视丙、戊型肝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经过接种试验、临床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人们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肝炎(传染性肝炎)和乙型肝炎(血清性肝炎)两个类型。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除上述两型病毒外,还有EB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一些尚未详加研究的病毒,都有病原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桐城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桐城市1993~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3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甲型肝炎下降明显,乙型肝炎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甲、乙型肝炎的发病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在全部人群中接种甲、乙肝疫苗是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在一生中,可能患三次甚至四次病毒性肝炎,仅部分患者是某一型病毒性肝炎的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是先后感染了数型肝炎病毒。近年来研究表明,除甲型、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外,还有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学和免疫反应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往往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难以用常规免疫学技术检出抗原和抗体。据文献报道,能用免疫扩散、对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证明,暴发性肝炎可由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及某些药物引起。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暴发性肝炎的动物模型,致使其发病机理、药物疗效和有效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难以深入。为此,人  相似文献   

14.
性传播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1、它是常见病.2、它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3、性传播疾病所致的生殖器的分泌物或生殖器的溃疡增加HIV的传播.主要的性传播疾病有病毒(爱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Ⅰ型、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性疾病、细菌(淋病、梅毒、软性下疳感染)性疾病,还包括条件致病菌,象滴虫性和细菌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04-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及发病死亡规律。方法 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2013年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中的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发病和死亡分析。结果 全国以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份为高发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构成以乙型肝炎(80.63/10万)和丙型肝炎(9.68/10万)为主,分别占病毒性肝炎报告总发病例数的80.90%和9.25%.甲型、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呈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10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10 008例(年均死亡1 001例).甲、戊、未分型肝炎报告死亡数呈减少趋势;乙型肝炎报告死亡数波动减少,但所占构成比变化不大;丙型肝炎死亡报告数呈递增趋势。结论 2004-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无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显着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总体病死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仍为病毒性肝炎死亡的主要构成,丙型肝炎死亡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乙、丙型肝炎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重点,西部7个高发病省份为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6.
早期确定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病原体型别,不论对病人的治疗还是防止临床交叉感染皆很重要。近年来,随着甲、乙型肝炎感染标记及其检测技术的发展,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诊断不仅越来越确实可靠,而且正从回顾性诊断向早期诊断发展。国内有关病毒性肝炎分型的研究已有一些报告。本文目的在于试图从敏感的血清学方法早期鉴别儿童急性甲、乙型肝炎病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可能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例。  相似文献   

17.
<正>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慢性传染病。近年来,通过对病毒性肝炎的积极防制以及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使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定改变。为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例,全国估计有1.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O~5O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对国家、家庭及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在机体内的持续感染是由病毒和机体免疫状态两方面因素决定的。HBV感染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不同病因的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急性期蛋白(AP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转铁蛋白(Trf)和结合珠蛋白(HgL)的动态变化,作者应用JCSⅡTM自动分析仪对9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重度甲型肝炎25例,中度乙型肝炎25例,重度乙型肝炎33例,中度丙型肝炎9例)和6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乙型肝炎20例,丙型肝炎20例,乙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9例,丁型肝炎12例)进行了APP测定。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4±3.2岁。对照组为25例健康者。  相似文献   

20.
南战区部队人群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南战区,病毒性甲、乙型肝炎是威胁部队人群的主要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大部队进行海练,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因素增加。免疫预防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分析了甲、乙型肝炎疫苗的成本与效益。方法按照本军区甲、乙型肝炎的年发病率,计算病毒性甲、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成本与效益。结果 无论免疫预防前是否筛检抗体,对甲、乙型肝炎的发病来说免疫预防,成本效益比均大于l,筛检抗体后进行免疫预防则更为经济。结论 广州战区步兵服役期内免疫预防是病毒性肝炎预防的根本措施,且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