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发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J  Wu SL  Wang YX  Wang JL  Zhao HT  Hou GS  Li DQ  Jin C  Li JF  Di YR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469-472
目的 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新发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观察队列中新发脑出血患者323例,对照组646例.比较两组组间基线hs-CRP水平,分析不同基线hs-CRP水平对新发脑出血的风险.结果 新发脑出血患者基线hs-CRP水平(1.10 mg/L)高于对照组(0.66 mg/L,P<0.01);hs-CRP四分位数水平较高者(>2.12 mg/L)新发脑出血的风险是较低者(≤0.30 mg/L)的2.58倍(95%CI 1.77~3.76,P<0.01);对hs-CRP以3 mg/L及以第八十百分位点为临界值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hs-CRP与新发脑出血风险的相关性依然存在,OR值分别为2.26(95%CI 1.60~3.20,P<0.01)和2.24(95%CI 1.60~3.13,P<0.01).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对新发脑出血有预测价值,基线hs-CRP水平较高者新发脑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相关性。方法分析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PIS组及非PIS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以及PIS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PIS组血清hs-CRP水平于第1、3、7天均高于非PIS组(P0.01),PIS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1)。结论 PIS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s-CRP水平相关,可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IS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病与靶器官受损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和分析了高血压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年1月~2005年1月,因高血压病收治住院患者300例,按WHO/ISH,(1999)标准进行高血压分级,高血压Ⅰ级80例,高血压Ⅱ级160例,高血压Ⅲ级60例。所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各种不同类型感染、近期有外伤、手术史及肝病等。所有病例都全程跟踪随访。1.2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试剂由瑞典进口;测定值范围设定为0.1~10 mg/L,浓度<3 mg/L为正常组(n=147),浓度≥3 mg/L…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相蛋白,是机体潜在炎症的征兆,在机体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与缺血性卒中有关。文章就CRP与缺血性卒中发病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除了作为炎性标记物外,其血浆基础水平还可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其浓度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主要通过凝血纤溶、炎症和补体系统等发挥作用,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有可能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近年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除了作为炎性标记物外,其血浆基础水平还可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其浓度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主要通过凝血纤溶,炎症和补体系统等发挥作用,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有可能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相蛋白,是机体潜在炎症的征兆,在机体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与缺血性卒中有关。文章就CRP与缺血性卒中发病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后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存在着炎性反应,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炎症事件的发生,hs-CRP是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和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2].  相似文献   

9.
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反应蛋白被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之一.各种炎症、组织感染损伤均会引起循环中多种血浆蛋白水平增加,其中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增高是体内炎症的敏感指标.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高敏C反应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度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选取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共33 913人,于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4 441例(男性19 345例,女性5096例),年龄19~93岁。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lg hsCRP水平对第二次体检时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按基线hsCR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①2年间观察队列中有8026例进展至高血压,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为32.8%。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线lg hsCRP每增加1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39 mm Hg(P<0.01)。③按基线hsCRP四分位数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后,hsCRP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高四分位数组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组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在TOAST、CISS分型中变化以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发生END,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on_END组),并按照TOAST、CISS分型进行统计,检测hs_CRP在不同分型中的变化,同时探讨hs_CRP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END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NIHSS评分、体质指数(BMI)、颈动脉闭塞、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hs_CRP以及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穿支动脉疾病(PAD)亚型同Non_E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分型,各亚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CISS分型,各亚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LDL_C、颈动脉闭塞、NIHSS评分、CISS分型、FIB以及hs_CRP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LDL_C、FIB、NIHSS评分以及CISS各亚型与hs_CRP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hs_CRP与CISS分型各亚型、LDL_C、FIB、NIHSS评分等明显相关,其浓度升高,预示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含量并作比较;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以及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与恢复期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血管病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s-CRP含量与空腹血糖、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与血糖、血脂、血压等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入选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佳阈值.计算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记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原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事件组54例,非事件组150例.结果: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hsCRP、平均年龄、糖尿病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在预测心脏事件的指标中hsCR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25,0.536,0.694,0.519,只有hsCRP及LVEF有预测价值.将hsCRP阈值点定为12 ms/L时对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54.3%,阴性预测价值为72.2%,敏感性为46.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5.5%.hsCRP>12 mg/L的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12 ng/L的患者(44.4%比1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可见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hsCRP、LVEF与预后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只有hsCRP、LVEF及年龄、糖尿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结论:hsCRP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特别是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1例低LDL-C同时伴有高hsCR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常规治疗 辛伐他汀20 mg,1次/晚)和对照组63例(常规治疗),观察12周调脂治疗对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猝死)的影响,及血浆LDL-C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LDL-C由(3.04±0.76)mmol/L降至(1.58±0.43)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由(5.29±3.67)mmol/L降至(1.62±0.54)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hsCRP由(5.83±4.14)mmol/L降至(3.18±1.62)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DL-C及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LDL-C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了心脏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及冠脉支架植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13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5例,术前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按hs-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hs-CRP<3.0 mg/L)55例,B组(hs-CRP≥3.0 mg/L)84例,比较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前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1);B组患者病变程度较A组严重(P<0.01),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是冠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指标,提示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尿酸等。结果: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共同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1)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35),于入院后24h内抽血测定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Hs-CRP对判断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无糖尿病共296例患者分成五组:单纯冠心病冠脉局灶病变组(I组)92例,单纯冠心病冠脉弥漫病变组(II组)78例,单纯糖尿病组(III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局灶病变组(IV组)3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组(V组)64例。检测与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V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I、II、III、IV组(14.65±8.74vs.7.78±5.91,9.16±8.13,7.47±4.62,10.58±7.43mg/L),均P0.01;IV组hsCRP水平高于I组和III组,P0.05。IL-6水平V组高于II、III组,均P0.05;TNF-α水平IV组(77.7±41.65)高于II、III组,均P0.05;IV组IL-6水平和V组TNF-α水也高于I、II、II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I、II组间三者均无明显差异。hsCRP与弥漫病变和糖尿病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的升高不仅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子也是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