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慧军  孙鹏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5):411-412,415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6例原发性颅内恶性脑膜瘤术前均进行了CT 和(或)MRI检查,随后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检查确诊,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5例恶性脑膜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恶性脑膜瘤,WHOⅡ级4例,WHOⅢ级2例.结论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良性脑膜瘤无显著不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确诊需根据病理学检查.恶性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可以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脑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硬膜外1例,肿瘤均边缘滑楚,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肿瘤脊髓面可见强化带,硬脊膜增厚可表现为“硬膜尾征”,瘤体具一定的强化特征。结论:椎管内脑膜瘤表现与颅内脑膜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多见于脊髓背侧或外侧,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由WHO Ⅰ型脑膜瘤引起的不同类型瘤旁脑水肿(peritumoral brain edema,PBE)的MR表现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脑凸面及镰旁WHO Ⅰ型脑膜瘤83例,均行MR和MR增强扫描,分析脑膜瘤病理类型与PBE的MR表现的关系. [结果] 脑膜瘤的不同亚型PBE 有不同的MR表现;脑膜瘤增强表现与PBE关系密切,无脑水肿与广泛脑水肿肿瘤亚型的极显著强化比例分别为66.35%与100.00% .本组不同亚型脑膜瘤的PBE易发次序为:分泌型、血管瘤型、微囊型、过渡型(混合型)、上皮型、砂粒体型和纤维型;易发广泛PBE的亚型依次为:分泌型、微囊型、血管瘤型、过渡型、上皮型.[结论] PBE的MR表现与脑膜瘤病理亚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Meningioma)很常见,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属颅内脑外肿瘤,生长缓慢,占颅内肿瘤的确15%-18%,仅次于胶质瘤。MRI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较高,笔者根据对不同部位脑膜瘤MRI征象观察与病理和瘤周附属征象对脑膜瘤定性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WHOⅡ级脑膜瘤和WHOI级脑膜瘤的影像征象,更好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37例WHO I级脑膜瘤与32例WHOⅡ级脑膜瘤的影像、病理资料,对两种不同级别脑膜瘤的病理类型及影像征象(形态、肿瘤有无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强化均匀性、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137例,WHOⅡ级脑膜瘤32例,本组WHO II级脑膜瘤与WHO I级脑膜瘤相比,分叶状、肿瘤囊变、平扫信号不均、强化不均匀程度、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模糊6项MR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颅骨改变、脑膜尾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Ⅱ级脑膜瘤与WHO I级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瘤周水肿、瘤脑界面、强化均匀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级别脑膜瘤.  相似文献   

6.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cell tumors GCT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中线位置的颅内胚胎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组织学形态与起源与性腺和其他性腺外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相似。2007年WHO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分为8个亚型。不同组织学亚型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差别很大。随着MRI及显微外科等的发展,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本文论述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在组织病理学特点、组织起源、遗传学改变、临床特点及神经影像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李宗平  吴健  谭学书  刘平  黄海林  马大鹏 《西部医学》2012,24(9):1719-1720,1722
目的总结颅内巨大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在神经外科治疗的36例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按照脑膜瘤切除的Simpson分级标准,肿瘤Ⅰ级切除18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1例。术后28例病人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加重,死亡1例,复发5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脑膜瘤的有效手段,巨大脑膜瘤因质韧和血供丰富,加之有些肿瘤部位特殊,手术有相当的难度,术者可根椐肿瘤部位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尽可能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及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巨大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般表现基本相似且其病理类型较多。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特别是在MRI诊断上,且随着MRI新序列的开发,使脑膜瘤的诊断更容易,但不排除其他疑难病例。脑膜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发现的脑膜瘤大多数已是晚期。虽然目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很多(比如术前动脉栓塞加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等),但是治愈率较低。本文就脑膜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MR表现较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准确率高,并能准确显示瘤周水肿.笔者对51例脑膜瘤瘤周水肿进行分析,结合手术所见和病理组织学类型,阐述脑膜瘤瘤周水肿与肿瘤生长部位、质地、组织学类型及矢状窦是否受累的关系.1临床资料1.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并分析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增加对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了解,帮助临床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MR诊断和CT诊断。采用MR进行诊断,称MR诊断组即为试验组;不采用MR,而用CT进行诊断,称CT诊断组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颅内外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后,是否能准确确定瘤体生长部位,对患者的治疗有何临床意义。结果在经不同的诊断方法后,试验组经MR诊断的患者瘤体生长部位的准确诊断有41例(51.25%)明显高于经CT诊断的患者20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MR对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部位及大小的诊断有明显的影像学表现,因此对MR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35例患者MRI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所有患者均行T1和T2加权,T1加权增强扫描。记录患者MRI诊断准确率,分析MRI征象、不同部位肿瘤出现率、肿瘤大小及不同亚型脑膜瘤的信号强度。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MRI检查后确诊脑膜瘤33例,诊断准确率为94.29%。脑膜瘤中大脑凹面是脑膜瘤患者肿瘤出现率最高的部位,占34.29%;其次为后颅窝与鞍结节,分别占22.86%与14.29%;MRI显示单个肿瘤最大径在1.4-9.9cm之间,肿瘤大小4.0cm的19例,占54.29%;肿瘤大小在2.0-4.0cm的有13例,占37.14%;肿瘤大小2.0cm的3例,占8.57%。T1WI肿瘤多为低信号与等信号。T2WI不同亚型脑膜瘤多为等信号、稍高信号。结论脑膜瘤MRI表现多样,不同部位肿瘤出现率有差异,诊断准确率较高,T2加权为典型信号,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成人颅脑肿瘤,该病的患病率约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多数为良性的WHOⅠ级肿瘤,少数为WHOⅡ~Ⅲ级肿瘤。部分脑膜瘤可观察到肿瘤向邻近硬脑膜、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侵犯,或镜下在邻近骨骼、肌肉、脑组织标本中找到肿瘤细胞,称为侵袭性脑膜瘤。侵袭性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及治疗与非侵袭性脑膜瘤略有不同,术后复发率、病死率也较非侵袭性脑膜瘤明显升高。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中,首次将脑膜瘤脑浸润列为脑膜瘤WHO分类标准之一。本文就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影像学评估、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膜瘤向颅外侵及的MRI与临床特征,探讨肿瘤的生长特性. 方法 收集1995~2009年间我院与外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30例,并随机抽取相应部位、资料齐全的良性脑膜瘤30例作为对照(良性脑膜瘤为1993年WHO所界定),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大小. 结果本组脑膜瘤均位于大脑凸面,其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肿瘤大小与一般良性脑膜瘤相比 (P<0.05).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表现亦有一定的特性. 结论 脑膜瘤颅外侵及有特定的临床和MRI表现.充分认识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将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为一种罕见的脑膜瘤亚型,其特征是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明显浸润,属于WHOⅠ级脑膜瘤。本文报道1例颅内外交通的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病例资料。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与硬脑膜病变高度相关,术中证实瘤变呈扁平状沿硬脑膜匍匐式生长,并穿破颅骨进入额窦,构成颅内外交通。病理检查结果符合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诊断。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应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治疗是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膜瘤CT及MRI表现,总结对脑膜瘤征象的认识,以提高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47例,对其影像学特点与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等进行总结。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1例,额颞交界处7例,顶部3例,颞部3例,右桥小脑角3例,右额骨内1例,大脑镰旁5例,鞍旁4例;WHOⅠ级30例,WHOⅡ级16例,WHOⅢ级1例;脑膜瘤大部分密度均匀,在CT上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的明显强化;17例瘤周脑实质出现明显水肿;4例瘤内见较多的钙化;34例可见脑膜尾征;23例见"瘤脑面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检查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基本上可明确诊断;非典型影像学表现则需与脑部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附3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脑膜瘤为起自脑膜中胚层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胶质瘤,可发生于颅内许多部位,绝大部分脑膜瘤附着于硬脑膜[1]。本文对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39例脑膜瘤患者MR I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脑膜瘤MR I诊断有进一步的认识。1资料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特点,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例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其中,11例位于大脑凸面,13例见瘤周水肿,仅3例出现坏死、囊变。结论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正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脑膜瘤全切除后复发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第1次行肿瘤全切术的脑膜瘤复发病例31例,对复发时间、肿瘤病理类型及临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复发脑膜瘤,其中25例复发1次,5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第1次手术切除的肿瘤病理类型包括WHOⅠ级15(45%),Ⅱ级(32%),Ⅲ级6例(20%)。第1次术后复发有26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复发时间平均为63个月,其中Ⅰ级脑膜瘤为76个月,Ⅱ级为65.8个月,Ⅲ级为33.7个月,复发后脑膜瘤病理类型保持相对稳定。结论:脑膜瘤术后应密切随访,复发应积极治疗,复发脑膜瘤组织学无恶变倾向,复发速度与肿瘤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定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膜瘤分级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脑膜瘤患者76例,对患者所得MRI图进行分析,计算不同级别膜瘤NADC、ADCmin、ADCmean以及与健侧白质ADC值差异以及不同亚型脑膜瘤NADC、ADCmin、ADCmean值,并分析不同亚型脑瘤水肿情况。结果按照脑膜瘤2007年WHO分类方法分为:Ⅰ级脑膜瘤患者67例(88.15%),Ⅱ-Ⅲ级脑膜瘤患者9例(11.84%),不同级别膜瘤NADC、ADCmin、ADCmean以及与健侧白质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级病灶ADCmean明显高于健侧ADC值(P<0.05),Ⅱ-Ⅲ级脑膜瘤ADCmean与健侧ADC值无差异(P>0.05);不同亚型脑膜瘤中ADCmean值最高为血管瘤样,纤维型最低;血瘤样型水肿最为严重,其次为分泌型脑膜瘤。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与ADC值可为脑膜瘤诊断提供参考,ADC值可提示出I级脑膜瘤的微观结构,但在不同级别脑膜瘤鉴定中临床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对1998~2003年我科收治的12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占同期脑膜瘤患者的5.1%。术前CT、MRI共发现颅内孤立性肿瘤37个。全部患者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首次治疗,共完整切除脑膜瘤25个。其中7例一期全切除,3例分期切除,2例切除主要肿瘤,5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无手术死亡。表明多发性脑膜瘤临床少见,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措施,必要时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