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病变的41.6%,直径〉5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随着介入放射治疗学的发展,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瘤剥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剥除组与介入组各40例。剥除组实施血管瘤剥除术,介入组采取TAE。比较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至2018年12月的复发率。结果剥除组治愈率100%,显著高于介入组的85.00%(P0.05)。剥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16.57±31.21) min、(9.20±2.95) d,显著高于介入组的(58.74±16.22) min、(7.11±2.04) d(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与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25.00%(P0.05)。剥除组随访(30.57±9.85)个月,2例患者失访;介入组随访(28.89±10.22)个月,失访3例。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16.22%(P0.05)。结论 TAE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与血管瘤剥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好;血管瘤剥除术创伤相对大,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TAE,远期疗效优于TAE。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共22个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分层多点或多次叠合消融治疗55点,平均每例行2.9点。结果 19例患者随访6~96个月,平均随访(44±28)个月。经一次治疗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3例,缓解率(CR%+PR%)达100%。病灶直径平均缩小79.8%(80.2%~92.1%),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8天。结论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特点,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年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1例伴有典型的Kasabach-Merri综合征,正确综合应用B超、CT及放射性核素血池显像等影像学技术,大多数病例可于术前确诊。手术前应权衡利弊,肿瘤剜出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7.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导管注入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再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34次),术后随访12~24月,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3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部分缓解者(瘤体缩小大于50%)19例(67.9%,19/28),好转者(瘤体缩小25%~50%)7例(25%,7/28),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临床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8例行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患者,血管瘤直径5~8.2 cm,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为10~26 min,术后复查超声造影。结果 9个病灶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10~60 mL,术后8例患者均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增高、发热,无胆瘘、出血、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肝血管瘤(HC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2例HCH患者,其中56例接受TAE治疗,另46例接受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 TA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49.2±14.6)min、(13.4±3.7)mL和(3.4±1.6)d,而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组分别为(57.5±18.9)min、(7.5±1.9)mL和(1.5±0.5)d,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TAE治疗组瘤体容积分别为(49.2±22.5)mL和(31.4±15.7)mL,与RFA治疗的(49.1±22.3)mL和(31.2±15.5)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瘤体缩小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显著高于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组的6.5%(P<0.05)。结论 采用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HCH患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两组方法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动脉栓塞术(TAE)与微波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综合介入科就诊的74例CHL患者,其中37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另37例接受TAE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6.5%对75.7%,P>0.05);治疗后,微波消融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47.9±5.7)U/L和(35.5±4.3)U/L,显著低于TAE组【分别为(93.5±11.2)U/L和(61.3±5.8)U/L,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时,微波消融组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8±0.5)分、(1.7±0.2)分和(1.1±0.1)分,显著低于TAE组【分别为(4.7±0.9)分、(2.6±0.8)分和(1.8±0.3)分,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和微波消融治疗CHL患者疗效类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根据技术条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6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640例吴伯文吴孟超张晓华陈汉姚晓平杨甲梅杨广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市200433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surgery;hemangioma,cavernous/surge... 相似文献
12.
13.
1998年4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碘油、平阳霉素(PYM)、明胶海绵(GF)混合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对无症状并不靠近肝脏边缘的巨大非肝血管瘤暂不做特殊处理,进行定期复查和动态观察,依其发展决定治疗方案,对小而有症状的肝血管瘤采用栓塞治疗,对巨大肝血管瘤采用直接手术切除或先栓塞再手术,以后者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肝血管瘤(CHL)的肝动脉造影诊断及特异性鉴别诊断征象,总结栓塞治疗效果,寻求理想栓塞方法,回顾分析了25例CHL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表现与鉴别诊断征象,观察平阳霉素(PYM)超液态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的效果,随访6-48个月。CHL典型的瘤体显影形态,造影剂染色时间的特点,可与肝癌鉴别,动-静脉瘘的出现作为鉴别依据缺乏特异性;25例栓塞治疗,其中1次栓塞18例,2次栓塞7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临床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诊断肝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应作为首选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E+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 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完全充填,并用GF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定期观察瘤腔碘油充填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PLE GF栓塞治疗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LE 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肝灶性结节性增生(简称FNH)伴肝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临床上常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目前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进展,主要对射频电极、治疗方式、并发症及防治进行介绍,为规范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治疗奠定基础。射频消融术作为肝血管瘤重要的微创技术,其规范化有助于临床应用推广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腹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13个肝血管瘤开腹后采用输出功率为150 W的射频发生仪行射频消融治疗,血管瘤平均直径6.2(4.6~8.2)cm,射频消融时间5~28 min,平均16.5min.术后复查超声造影.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中、术后无大出血、胆漏、膈肌损伤、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复查超声造影13个病灶血流完全消失.随访11例,随访期5~2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开腹射频消融治疗较大肝血管瘤足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