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问荆合剂对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IL—1β和TNF-α及滑膜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作对照,通过对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外周血IL—1β和TNF-α和关节滑膜的病理变化及含药血清对滑膜细胞增殖的观察,探讨问荆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理。结善问荆合剂能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降低外周血IL—1β和TNF-α、减轻关节滑膜病理改变、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结论问荆合剂抑制IL-1β和TNF-α及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鹏膏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分组给药,测定大鼠关节损伤症候指数及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IL-1β及TNF-α的表达;以活化巨噬细胞系THP-1为模型,检测青鹏膏提取物对THP-1细胞TNF-α、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青鹏膏对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给药组在关节肿胀指数、关节腔IL-1β、TNF-α表达水平等方面比模型对照组有所降低;青鹏膏提取物可使THP-1经LPS刺激的升高的IL-β1和TNF-α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青鹏膏具有改善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状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关节滑膜IL-1β及TNF-α分泌及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对CIA大鼠原代滑膜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测定,观察痹痛灵颗粒对滑膜细胞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痹痛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的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痹痛灵颗粒通过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病理性增生,降低滑膜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争  薛鸾  曹瑶 《河南中医》2009,29(12):1169-1171
目的:探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爽的作用杌理。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甲氨蝶呤组、蜂毒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均为15只,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外周血IL-1β.TNF—α、PGE2的变化。结果:蜂毒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外周血IL-1β、TNF-α、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外周血TNF—α、PG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蜂毒对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IL-1β、TNF—α、PGE2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清热活血方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type Ⅱ-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滑膜组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自噬相关蛋白p62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清热活血方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清热活血方组、依那西普组,用免疫源性牛Ⅱ型胶原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治疗28 d后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水平、滑膜及PBMC中p6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关节红肿,血清TNF-α、IL-1β水平上升(P<0.01),关节滑膜组织及PBMC中p62 mRNA水平上升(P<0.01),p62蛋白相对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活血方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1),滑膜组织及PB...  相似文献   

7.
痹康饮合剂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痹康饮合剂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牛鼻软骨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观察实验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关节及肝病理变化、关节放射学、细胞因子及肝功变化。结果:治疗组均明显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明显降低关节炎指数,放射学及病理学改变方面,甲氨喋呤组大鼠ALT显著升高,肝细胞轻微损伤变性,而BKY高、低剂量组则正常。给药6W后,痹康饮合剂显著降低异常增高的IL-1β、TNF-α水平,升高低下的IL-4、IL-10水平。结论:痹康饮合剂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及对抗RA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作用明显,作用与甲氨喋呤大致相同,但不良反应较甲氨喋呤小。其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下调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上调抑炎细胞因子(IL-4、IL-10),维持细胞因子网络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8.
青鹏膏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鹏膏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制备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采用足趾肿胀测量仪测定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IL-1β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IL-1α及TNF-α的表达,并对关节滑膜的病理变化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青鹏膏对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药组在关节肿胀指数,关节腔IL-1α,TNF-α表达水平等方面比模型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青鹏膏具有改善胶原性关节炎症候的作用,该作用与其降低关节滑膜IL-1α及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寒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及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寒痹康汤(HBKT)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的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牛II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4水平。结果:寒痹康汤能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1β、提高IL-4水平,作用与甲氨蝶呤相当。结论:寒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提高IL-4的水平,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通过复制改良病证结合CIA模型,观察比较不同外感致病因素对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IA对照组、风寒湿痹证CIA组、风湿热痹证CIA组、寒热错杂痹证CIA组。分别采用风寒湿、风湿热等外感致病因素刺激,结合牛II型胶原乳化剂诱导的方法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度测量,对比三种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RF、ACPA、IL-1β、IL-10、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IA模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血清RF、ACPA、IL-1β、TNF-α含量上升,血清IL-10含量下降。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关节软骨可见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及骨质的破坏。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IA模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以寒热错杂痹证CIA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风湿热痹证CIA组,风寒湿痹证CIA组次之,CIA对照组下降程度最低。结论:风、寒、湿、热等外感致病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是有影响的,在CIA模型基础上,联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可以诱导出稳定可靠、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其中,以寒热错杂痹证CIA组最为严重,滑膜细胞凋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作和比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及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选择外观及病理变化更明显的模型来观察昆明山海棠制剂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构建AA和CIA大鼠模型,采用肿胀度评分法观察造模前后大鼠关节变化情况,造模后28 d分离关节滑膜、切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TGF-β)水平;观察昆明山海棠对大鼠关节肿胀度、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TGF-β)及关节滑膜组织炎症的影响.结果:从造模后16 d开始AA组和CIA组的关节肿胀度升高(P<0.01);AA组在出现肿胀的时间及程度上与CI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28 d,两个模型组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升高,TGF-β水平下降(P<0.01),同时,两个模型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AA组滑膜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样渗出及出现丰富的血管翳;经过昆明山海棠的干预,高、中剂量组关节肿胀得到明显改善(P<0.01);昆明山海棠高、中剂量能抑制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及提高TGF-β水平(P<0.01).结论:AA大鼠模型与CIA模型比较出模时间更早,症状更明显;昆明山海棠能改善AA大鼠关节肿胀度,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对AA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TG)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IA)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观察大鼠足爪容积,记录关节炎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病理变化及检测滑膜组织中MIF表达。结果:给药14d后,治疗组明显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三者水平。大鼠踝关节病变积分与模型组比较皆明显下降。免疫组化定量分析,TG组MIF表达阳性密度降低最显著。结论:TG治疗大鼠CIA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清、滑膜组织内MIF、TNF-α和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萆薢牛膝总皂苷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ig总皂苷高、中、低剂量(200、60、20mg/kg)、吲哚美辛组(5mg/kg),每天1次,连续5天。采用微晶型尿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测定关节肿胀度、关节浸出液中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明显肿胀,活动减少,右后肢弯曲或抬起,肿胀关节浸出液中NO、TNF-α、PGE2、IL-1β、IL-6和IL-8水平显著增高,关节滑膜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针状尿酸盐结晶沉着。总皂苷200、60mg/kg组大鼠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关节及周围组织病理学病变显著减轻。200mg/kg组大鼠步态明显好转,关节浸出液中NO、TNF-α、PGE2和IL-6、IL-1β均显著降低,60mg/kg组大鼠肿胀关节浸出液中TNF-α、PGE2显著降低。结论:总皂苷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和激活,抑制炎症因子与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测量其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VEGFmRNA表达量,评价痹痛灵颗粒的治疗作用。结果:痹痛灵颗粒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评分,抑制关节滑膜组织VEGFmRNA过量表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关节滑膜VEGFmRNA过量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小鼠胸腺细胞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性,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均可使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及IL-1β活性明显升高,治疗组起下调作用,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TNF-α、IL-1β异常增高,与RA发病密切相关。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降低CIA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β浓度,从而抑制或控制RA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文强  吕书龙  马玲  吴洁  付冬冬  王培山  李利  梁舒 《中草药》2019,50(16):3866-387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安全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0.4mg/kg)组和雷公藤甲素低、中、高剂量(0.1、0.2、0.4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II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从第3周开始,各组分别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足爪肿胀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和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IL-10、IL-17、TNF-α、VEGF、IFN-γ、TGF-β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内滑膜细胞显著增生,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毛细血管,骨小梁变细,软骨表面侵蚀严重。其余各组组织内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给药后,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较给药前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CD4+Foxp3+Treg和CD4+CD25+Treg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TGF-β水平升高,IL-17、TNF-α、VEGF、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组织IL-10、TGF-β表达明显增多,IL-17、TNF-α、VEGF、IFN-γ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或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与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比较前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明显改善II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情况,作用机制与促进IL-10、TGF-β表达,增加Treg细胞比例,抑制IL-17、TNF-α、VEGF、IFN-γ表达有关,并且无明显肝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痛宁胶囊(JTN)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祛风通络活血法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2次在大鼠背部、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连续刺激14 d复制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大鼠模型。设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0.02 g·kg~(-1))和脊痛宁低、中、高剂量组(0.2,0.4,0.8 g·kg~(-1)),ig给药,连续28 d。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关节肿胀和多发关节炎指数的影响,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并对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后肢关节严重肿胀,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踝关节可见严重滑膜炎症、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可改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体重,降低关节肿胀率、关节炎指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P0.05)。病理结果显示,脊痛宁和雷公藤组较模型组踝关节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软骨及骨破坏减弱,病理评分降低(P0.05,P0.01)。结论:脊痛宁胶囊可明显减轻风寒湿痹大鼠关节炎症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示脊痛宁胶囊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穿山龙总皂苷(total saponin from Rhizoma Dioscorea nipponica,TSRDN)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于初次免疫后第14天,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组.其中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胃灌服100 mg·kg-1·d-1,50 mg·kg-1·d-1、25 mg·kg-1·d-1剂量的穿山龙总皂苷,雷公藤组灌服12 mg·kg-1·d-1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灌服等体积溶媒.用药后21 d,记录各组大鼠后肢体积、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结果 经穿山龙总皂苷灌胃治疗21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后肢体积、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有降低趋势(P>0.05),大鼠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软骨及骨组织侵蚀破坏减轻,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穿山龙总皂苷能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Iβ和IL-6水平,减轻滑膜组织的病理损伤,表明其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Ⅱ-induced arthritis,CIA)的防治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Ⅱ型胶原二次免疫诱导大鼠CIA模型,初次免疫前3d分别以0.21,0.42,0.84g·kg-1量ig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动态观察大鼠关节炎积分和发病率;免疫后35d取材,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IgG和IgM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防风色原酮提取物能降低大鼠关节炎积分和发病率,抑制血清中IgG和IgM含量,减轻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X光片的骨破坏程度,降低血清IL-1β,TNF-α和IL-6水平。结论:防风色原酮提取物能控制大鼠CIA病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对促炎细胞因子的有效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寒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6 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寒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的血清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牛II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NO水平。结果:寒痹康汤能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NO水平。结论:寒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6、NO的水平,其作用与甲氨蝶呤相当,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