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p53抗体对肺癌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肺癌未治疗患者,19例经手术或化疗治疗后的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以20例良性疾病患者作对照,其中5例肺癌患者同时检测胸水p53抗体,以6例良性胸水作对照。结果肺癌未治疗组血清阳性率为50.0%,p53抗体水平为(4.054±6.308)IU/mL,高于对照组(0.177±0.085)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治疗组阳性率为31.6%,血清p53抗体水平为(1.660±3.591)IU/mL,与对照组和肺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对照组胸水p53抗体水平为(0.398±0.443)IU/mL,结果略高于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p53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0.0%,胸水阳性率为80.0%,肺癌组胸水p53抗体水平为(15.510±8.813)IU/mL,高于其血清中含量和良性对照组胸水中含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简便、特异性强的p53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血清p53抗体可成为肺癌的血清标志物,p53抗体的产生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指征,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因子,有望应用于预测复发和评价疗效。胸水p53抗体检测比血清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p53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以重组p53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ELIS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度与稳定性,同时对203份正常人血清及548份临床确诊恶性肿瘤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包被液为0.05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3份p53抗体阳性血清稀释至1∶400时,仍均为阳性;重复8次其变异系数范围为3.67%~16.88%。中和阻断试验结果表明阻断率随着p53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高。203份健康人血清的p53抗体全部为阴性,548份病人血清有78例阳性,阳性率为14.23%。结论该方法敏感、特异、稳定,可用于人群血清p53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醛对S180荷瘤鼠肉瘤生长及血清中p53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SPF级雄性昆明种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肿瘤移植组、甲醛干预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肿瘤移植组饮用纯净水,甲醛干预组饮用0.05%甲醛溶液。1周后,甲醛干预组、肿瘤移植组小鼠分别于左前腋皮下接种2×106个瘤细胞。每周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包括小鼠的体重、活动状况和精神状况,并观察肿瘤的形成时间及其生长情况。4周后,测量肿瘤的体积和质量,采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p53抗体水平,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的活动状况和精神状况均正常。甲醛干预组和肿瘤移植组小鼠皮毛干枯无光泽,出现消瘦倦呆、行动迟缓等恶病质症状。甲醛干预组和肿瘤移植组小鼠体重增长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醛干预组体重增长速度第1、2周较为缓慢,第3、4周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肿瘤移植组小鼠体内肿瘤出现时间迟于甲醛干预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小于甲醛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血清中p53抗体水平依次为:正常对照组<肿瘤移植组<甲醛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光镜下,瘤组织为低分化肉瘤,细胞形状不规则,呈片状、巢状或索状排列,细胞核畸形、深染。与肿瘤移植组比较,甲醛干预组肿瘤细胞增生显著,排列紧密,异型性显著,细胞分化差,核质比增大。结论低浓度甲醛明显促进荷瘤鼠S180肉瘤生长,可能与其提高血清p53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职业接触汽车废气的人群中血清p53蛋白的过表达情况 ,分析经常大量接触汽车废气是否增加了 p53基因异常的危险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 p53蛋白的表达 ,采用卡方检验对工种与血清 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交警外勤人员血清p53蛋白的过表达率为 5.74% ,高于内勤人员 ( 4 .89%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外勤人员工龄3 0年以上组血清p53蛋白过表达率为 12 .12 % ,高于 3 0年以下组 ( 5.3 6% ) ,P <0 .0 5,OR =2 .43 ,95%CI :1.11~ 5.3 3 ;平均每周接触汽车废气 40h以上组的血清 p53蛋白过表达率为6.89% ,远高于40h以下组的 4.16% ,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OR =1.71,95%CI :1.0 3~ 2 .81)。结论经常大量接触汽车废气可能增加了p53基因异常的危险性 ,从而使得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urvivin(生存素)、p5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采用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85例肺癌和35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Survivin、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VEGF、Survivin、p53蛋白水平均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中VEGF、Survivin、p5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显著相关(P〈0.05)。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p53和survivin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结论:血清中VEGF、Survivin、p53可作为肺癌转移和判断分期的一个良好指标,联检可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用PCR-SSCP分析法对36例矽肺患者的石蜡包埋的原发性肺癌组织p53基因第5、7、8外显子进行了检测,检出突变15例。突变在第5、7、8外显子上都有发生,但以第8外显子上发现的阳性突变最多。对肿瘤类型和p53基因突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矽肺病例肺腺癌p53基因阳性突变率最高,为53.9%,高于普通型肺癌(33.0%)。进一步对其中1例样本进行核苷酸序列直接测定,结果显示第5外显子非突变热点区的第144位密码子核苷酸由CAG突变为AAG,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为赖氨酸,以上结果与非职业肺癌明显不同,提示p53基因突变在矽肺病例肺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与矽尘作业环境中含有的某些化学致癌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p53蛋白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分析并探讨血清p53蛋白在HCC发生、发展及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1例HCC病人术前、术后7天及随访3个月血清p53蛋白的浓度;以30名健康献血者及21名肝炎后肝硬化(HL)病人为对照;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全部标本石蜡切片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病人术前血清p53蛋白浓度高于健康献血者及HL病人,差异有显著性;根治性切除术前血清p53蛋白浓度与非根治性手术间无差异;根治性切除术前、术后7天,随访3个月血清p53蛋白的浓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根治性切除随访3个月复发组较无复发组在术前、术后7天,随访个3月同期之间比较,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血清p53蛋白浓度升高与免疫组化p53蛋白过度表达密切相关。结论血清p53蛋白浓度升高反映p53基因的突变,为HCC形成的早期事件,且与其转移、复发密切相关;p53蛋白可作为HCC一种潜在性血清肿瘤学标志物,评估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 (以下简称结核组 )及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 (ELISA)检测 2 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4 7例癌性胸腔积液 (其中肺腺癌 2 6例、肺鳞癌 2 1例 )患者血清及 2 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肺腺癌组(12 1 75± 6 0 82 )和肺鳞癌组 (16 7 5 4± 6 9 76 )患者血清TNF -α水平 (6 2 6 4± 18 0 0 )明显高于结核组 (P <0 0 1) ,三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43 79± 2 3 82 ) ;选择结核组血清TNF -α水平的P75数值作为判断界限 ,血清TNF -α水平作为鉴别这两种不同性质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 77 70 %、72 0 0 %、90 19%。结论 血清TNF -α检测对鉴别结核性及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癌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利用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来研究石棉肺癌的基因突变情况,选用10例石蜡包埋的石棉肺癌组织进行PCR-SSCP分析,检测其抗癌基因p53的第5、第7和第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经银染检查,发现4个病例的p53基因的第7或第8外显子片段呈突变阳性。用放射性自显影的PCR-SS-CP方法分析这10例病例,检测到7个病例的p53基因第7或第8外显子片段呈突变阳性。用两种方法检测均未发现这10个病例的第5外显子呈突变阳性。银染PCR-SSCP检测可检出放射性自显影PCR-SSCP分析结果的60%,二者的结果相符合。因而,简便、灵敏而且危害性小的银染检测方法,可以代替放射性自显影用于PCR-SSCP分析,研究石棉肺癌的基因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类型和可能致癌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肺癌中p53基因的作用及突变类型与不同致癌物的可能关系,用PCR-SSCP核酸序列技术分析了原发非小细胞肺癌中p53基因的突变谱,结果发现128例中94例发生突变,其中86例为点突变,7例为缺失和插入突变,1例为拼接部位突变。点突变以G→T和T→G突变为主(63.9%),G→A和A→G占25.6%,这些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并根据其突变特点分析了可能的环境致癌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酸性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π)和p5 3蛋白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 60例肺癌组织GST -π和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肺癌中GST -π和p5 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 6 67%和 3 1 67%。GST -π和p5 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高中分化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及未分化者 (P <0 0 5 )。GST -π与p5 3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 3 75 ,P <0 0 5 ) ,p5 3蛋白阳性者中GST -π阳性率高于p5 3蛋白阴性者。结论 GST -π和p5 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GST -π表达对预测肺癌多药耐药、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接触矽尘及电焊烟尘工人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矽尘与肺癌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法对36例矽尘相关肺癌和6例电焊烟尘相关肺癌的抑癌基因p53的突变进行了研究。样品为石蜡包埋的肺肿瘤组织块,平均保存13.4年。PCR-SSCP分析显示,18例病例中存在异常的电泳条带(20处突变),占所测42个样品的42.9%,其中50%的突变发生于第8外显子上(10/20)。以上发现有别于非职业性肺癌的基因突变谱。在非职业性肺癌中,第8外显子的突变频率介于17.5%~23.5%。尘肺相关肺癌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在不同病理分类的肺癌中也与普通肺癌不同。在普通肺癌中,小细胞肺癌p53基因突变率最高(70%),肺腺癌最低,为33%。而本研究结果相反,肺腺癌最高,小细胞肺癌为最低,分别为53.9%和30.8%。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也显示了很高的p53突变体蛋白表达的发生率(46.9%)。本研究仅做两例测序分析,意外地发现,探测到的两处点突变均发生于p53基因突变的非热点区,而且均发生于第144密码子上。基因突变谱的不同,显示矽尘、电焊烟尘中可能具有特异的致癌物和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p5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乳腺癌及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相关性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1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乳腺组织中p5 3 ,VEGF表达水平 ,比较MVD的大小。结果 VEGF ,p5 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0 % ( 99/ 110 ) ,42 7% ( 4 7/ 110 ) ;癌旁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 3 5 5 % ( 3 9/ 110 ) ,4 5 % ( 5 / 110 ) ,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均值为 ( 16 4± 12 3 ) ,癌旁乳腺组织则为 ( 7 3± 6 8) ,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MVD值在p5 3、VEGF阳性表达的组织中明显高于p5 3、VEGF阴性表达的组织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结论 联合检测p5 3、VEGF和MV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