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成人脊柱结核的患者中资料者完整200例,其中19例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椎间盘型2例,椎体型4例,椎弓型4例,全椎骨型2例,跳跃型4例,多发性骨结核型3例。回顾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非典型性脊柱结核主要的影像学特征为:①椎体骨赘形成,主要见于椎间盘型及椎体型;②椎体前柱破坏,见于椎体型;③椎体终板虫蚀样破坏,见于椎间盘型和椎体型;④椎旁软组织影中脓液成分,见于各型;⑤连续单侧骨破坏,见于椎弓型;⑥影像学破坏重,面全身症状轻,即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不对称,见于多发性骨结核型和跳跃型,根据上述影像学特征可以与脊柱转移癌相鉴别。结论:了解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脊柱单椎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12—2015-12诊治的8例单椎体结核。8例均经过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强化治疗2个月后,异烟肼、利福平巩固10个月。2例行脊柱病灶清除、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无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1例胸片提示肺部结核,其余7例胸片及脊柱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提示所有患者均有死骨,病灶边缘无硬化。MRI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1例,增强提示不均一椎体高信号;5例合并软组织肿块。8例均获得随访16~37个月,平均23个月。7例腰痛症状消失,1例右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结论单椎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不同于典型的脊柱结核,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脊柱结核的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3例不典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不典型脊柱结核具有某些结核的共有特征.X线片、CT、MRI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探查、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结论导致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结核的认识不足及缺乏整体的观点,对有伴随症状的椎体破坏.应将脊柱结核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误诊为脊柱结核的非特异性感染病例,探讨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的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23例疑似脊柱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13例患椎部位有明显疼痛;10例有轻度疼痛,活动后加重。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椎前软组织肿胀。均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学培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术后应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结果本组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PCR检测阴性,普通细菌培养阳性10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大肠埃希菌2例、克雷伯白菌1例、真菌1例;细菌培养阴性13例。治疗后疼痛均明显好转,神经损害有所恢复。感染得到控制,无复发。结论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的诊断应当结合临床症状,全面有针对性的细菌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技术或辅以诊断性治疗才能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25例脊椎椎体肿瘤误诊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例脊椎椎体肿瘤误诊结核临床分析李少良,李志强,杨玉理,尚家福,崔跃辉脊椎结核目前诊断并不十分困难,我院从1979~1989年共收治1390例椎体结核,其中有25例椎体肿瘤误诊为椎体结核,误诊率为1.8%现将误诊原因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误诊资料本组误...  相似文献   

6.
被误诊及误治的儿童脊柱结核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误诊及误治的儿童脊柱结核的治疗探讨官众薛茂堂王登文我们对1975年以来的37例被误诊、误治的儿童脊柱结核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7例小儿脊柱结核中,男28例,女9例。1~4岁14例;5~9岁12例;10~14岁11例。颈椎2例,胸椎...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74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首诊时即考虑脊柱结核并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者28例,占37.8%。行X线片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51例,占68.9%,行CT及MRI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73例,占98.6%。临床、影像资料齐全,术前仍误诊为脊柱转移瘤1例,占1.4%。[结论]早期的脊柱结核或不典型脊柱结核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在首诊时即诊断为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CT及MRI对于脊柱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极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作介入穿刺检查或者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脊柱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上较少见,后果非常严重,须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不典型患者不易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及影像学特征的脊柱结核相鉴别,容易造成误诊。本院自1999—2006年间一共收治该类患者8例,均误诊为脊柱结核,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节段椎体结核者146例,其中2个椎体者78例,3个椎体者26例,4个椎体以上者42例。伴有四肢骨关节结核者22例,伴骶髂关节结核者29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全身骨与关节多个结核病灶,对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MRI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例脊柱病变(31例结核,32例肿瘤)MRI资料。[结果]32例肿瘤椎间盘均未受累,其中10例仅累及椎体,20例椎体、附件均受累,2例仅累及附件。31例结核软组织均受累,附件均未见受累,其中29例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无论结核,还是肿瘤,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结论]MRI有助于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椎间盘未受累为肿瘤特点,椎间盘、软组织受累及附件完整为脊柱结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诊治不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诊治不当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本院收治的12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并对其诊治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延误和误诊7例(占5.6%),规范抗痨治疗85例中结核复发3例(3.52%);不规范抗疲劳治疗40例中结核复发5例(12.5%)。手术方法不当5例,占手术例数13.1%(5/38),术后护理不当2例,占5.2%(2/38)。结论:脊柱结核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及护理方法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治、加强规范的抗痨治疗方法,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9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再次手术病例,分组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因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再次手术者的相关因素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再次手术者中因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者38例,因第一次手术误诊者2例,因术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者5例,因术后发生椎管狭窄者2例。统计分析表明,术前患肺或胸膜结核、术前用药时间〈4周及胸腰段(T10-L2)脊柱结核患者复发或迁延不愈发生率较高(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是否应用内固定间的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包括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误诊、术后椎管狭窄及脊柱后凸畸形等,术前是否患有肺或胸膜结核、术前用药时间及病变部位与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下肢神经根放射痛3例,胸腹束带感2例;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15例,近期体重减轻8例,明显夜间痛6例,低热、盗汗3例;临床体征为脊柱叩击痛15例,脊柱活动受限10例,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髓功能轻度受损1例。15例CT检查显示椎体破坏13例,细小颗粒状死骨形成5例,椎间盘受累3例,伴较小的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对10例X线片及CT检查不能确诊者行MRI检查,显示病变椎体呈骨髓炎性水肿及骨质破坏表现,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及椎管受侵的显示优于X线片及CT。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以脊柱局部疼痛为主,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轻微,脊柱后凸畸形少见。MRI可清晰显示受损椎体的病变性质,为老年脊柱结核的诊断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7例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3个椎体者4例,4个椎体者8例。5个椎体及以上者5例。术前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者5例.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应用改良吴启秋结核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住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个月~5年,平均3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创伤小,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身体条件和/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是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体环形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椎体环形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变椎体彻底病灶清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前路或后路器械内固定手术,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 患者结核病灶均清除彻底,结核治愈无复发,4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病例中,D级2例均恢复至E级,C级2例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脊柱后凸成角术后平均矫正度数为18.5°,植骨界面骨性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结论 椎体环形结核可造成椎体广泛的骨质破坏,一期彻底的病灶清除与植骨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脊柱重建稳定及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5~1995年施行脊柱结核手术共1380例,其中发生9例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65%,现就本级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病情术中防止血管损伤的问题。临床资料手术合并血管损伤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2~65岁;T7-8百椎体结核1例,T5-6椎体结核2例(其中1例会并截瘫),T9-10椎体结核2例(其中1例会并截瘫,1例为再次手术),L5S1椎体结核合并窦道1例,S1-2;椎体结核合并窦道1例,L4-5椎体结核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1个月。9例血管损伤中动脉出血3例,均为助间动脉,静脉出血6冽,其中椎管静脉丛2例,髂总静脉1例,髂外静脉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1例老年人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60~82岁。其中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12例。2个椎体破坏15例,3个椎体破坏5例,跳跃式椎体破坏1例。根据结核并发症、合并症及抗痨疗效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15例,术前均抗痨治疗2周,采用Ⅰ期椎弓根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手术治疗。6例因合并症重行单纯抗痨保守治疗。结果:15例手术病例中13例术后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1个月,其中2例单个椎弓根钉断裂,1例单侧支撑棒断裂,无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满意。9例治愈,2例缓解(截瘫部分改善),2例复发。未手术6例门诊随访2年均因合并症死亡。结论:老年人脊柱结核以胸椎及腰椎结核常见,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重要途径,Ⅰ期病灶清除并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患者,在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8例,腰椎结核15例,前路固定26例,后路固定9例。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2例术后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行二次翻修外,余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椎体间植骨5个月融合,12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15例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23°。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脊柱源性腹痛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分析脊柱源性腹痛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 报道7例由于脊柱病变、外伤引起脊柱源性腹痛的误诊和误治。结果 2例下胸段椎体结核误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例脊髓肿瘤误诊为慢性阑尾炎,4例腰骶椎骨折误诊为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结论 医生对脊柱源性腹痛临床特点认识不足,影像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是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