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00例肠系膜上动脉主要分支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0例成人尸体的肠系膜上动脉作了调查研究。对小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以及中结肠动脉的起始、支数、吻合及分布范围等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我们特别注意到小肠动脉弓在空回肠各段的吻合级数,据此,可将空回肠共分为四段,其各段动脉弓的级数由上而下分别为2-3-3-2级,这与一般书中所载不一致。另外,我们也观察到在空回肠交界处的小肠动脉以第5—7支为多,可以此作为手术中区分空回肠的参考。本文也记录了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一些少见的分支。  相似文献   

2.
空回肠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回肠出血介入治疗的安全栓塞部位和明胶海绵的直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空回肠出血的介入栓塞资料,其中7例拟介入术后手术者分为2组。A组4例,小肠肿瘤及血管畸形各2例,以明胶海绵微粒(直径约0.2 mm)栓塞;B组3例,小肠肿瘤1例,血管畸形2例,以明胶海绵颗粒(直径约0.5-1 mm)栓塞。在2组手术后,另有10例为散在出血,以B组方法栓塞。结果:17例均取得了即时止血的疗效。A组4例手术显示栓塞段局部肠坏死,明胶海绵微粒位于直动脉的肠壁干及其分支内,B组栓塞部位为小肠动脉弓1-3级(近、中级),3例小肠肿瘤及血管畸形手术未见肠坏死,仅见栓塞肠段呈轻度缺血改变,10例未行手术者,随防6-12个月未见肠坏死,未见再出血。结论:空回肠出血的安全栓塞部位为小肠动脉弓1-3级(近、中级),明胶海绵颗粒(直径约0.5-1 mm)是安全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3.
正常小肠血管与小肠平滑肌肿瘤血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认识正常小肠血管形态及小肠闰滑肌肿瘤血管形态。方法:对8例正常成人新鲜小肠标本、10例(15个瘤体)经病理证实的手术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血管铸型、血管造影1解剖镜观测及图像分析。结果:脸肠段直动脉通常分三支--两长支、一短支;回肠段直动脉通常分两支--长、短各一支;空-回肠段呈移行改变,直动脉在进入肠壁之前可吻合。血管密度以十二指肠中最低,在空回肠呈现出低增高;继而降低的变化规律。平滑肌肿瘤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在腹腔镜下行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再造阴道病人的随访观察,讨论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选取、回肠端端吻合及回肠段下拉移植阴道成形术。结果: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28~32个月,移植肠段成活良好,再造阴道无明显挛缩,粘膜红润,功能和形态恢复基本达到生理要求,供区肠功能正常。2例已经结婚,性生活正常。腹部及会阴疤痕轻,病人可以接受。结论:腹腔镜用于回肠代阴道手术,是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阴道成形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下行带血管蒂回肠移植再造阴道两种术式的效果,为临床提供阴道成形手术新方法.方法:(1)全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术(1例):应用腹腔镜引导,配合使用超声刀、线形切割器,不开腹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切取、肠端吻合、回肠段下拉移植成形阴道;(2)腹腔镜辅助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术(12例):腹腔镜下选择移植肠段,经扩大右麦氏点切口将移植肠段取出腹外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切取、肠端吻合后,将移植肠段及吻合后的回肠送入腹腔,腹腔镜辅助下完成回肠段下拉移植成形阴道.结果:2002年2月以来,为13例需再造阴道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随访1个月至3年,移植回肠段成活良好,再造阴道符合生理要求.方法(1)美容效果更佳,但操作难度大,费用较高.结论:由于避免了剖腹和以往术式的供区瘢痕,极大地缓解了此类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阴道成形方法,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6.
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及临床应用 ,观察并直接测量国人 2 0例成年男性小肠系膜、系膜小肠、空回肠动脉。小肠系膜根长 12 .94± 1.52cm。空回肠动脉第 3、4、5支起点距肠系膜上动脉起点长度分别为5.80± 1.31、6.96± 1.4 7、8.38± 1.38cm ;距小肠系膜缘长度分别为 9.76± 1.62、9.92± 1.65、10 .39± 1.74cm ;对应肠管外径分别为 2 .10± 0 .4 5、2 .2 9± 0 .4 5、2 .0 1± 0 .38cm。建议临床采用空回肠动脉的第 3、4、5支对应处的肠管进行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JICD)。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Thin-MIP不同重组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分级数和血管连续的显示能力,优化肠系膜血管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图像后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肠系膜血管MSCTA检查正常的患者60例,原始图像进行3种Thin-MIP方式重组,两位经培训的中高级医师独立观察,统计4种重组模式显示空肠?回肠?回结肠和中结肠动脉的分支分级数和血管连续显示能力,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空回肠动脉9~13支,平均10.2支,回结肠动脉1支,中结肠动脉1支?回结肠动脉显示3级及以上分支联合冠状位较单一冠状位Thin-MIP有优势(P < 0.05),但连续性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冠状位显示中结肠动脉?空回肠动脉的分级数及连续性较单一冠状位Thin-MIP有优势(P < 0.05)?结论:常规冠状位联合斜冠状位Thin-MIP能够完整显示回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和空回肠动脉及其分支,为小肠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可作为后处理常规?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阴道成形术(附2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再造阴道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腹腔镜引导,配合使用超声刀,线形切割器,不开腹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切取,肠端吻合,回肠段下拉移植阴道成形。结果:随访3-4个月,移植肠段成活良好,再造阴道无明显挛缩,黏膜红润,功能和形态恢复基本达到生理要求,供区无继发性畸形和功能影响。结论: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是目前创伤小,较符合生理状态的阴道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例1:杨某,女,7岁,于2000年8月15日以肠梗阻手术。术中见回肠顺时针扭转180°。复位后发现距回盲部15cm处有一段5cm长的肠管发黑塌陷,肠管边缘动脉搏动消失。V形切断肠系膜后切除坏死肠管端吻合。术后第7天患儿出现持续性腹痛,以右下腹为重,并有压痛、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出含内容物液体。急诊剖腹探查,发同吻合全部断裂,远端回肠变黑。找其原因发现次行肠切除吻合术时,误将供应远端回肠的小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回肠支切断结扎。切除远端坏死肠管,关闭回盲瓣,近端回肠经右下腹造瘘。半年后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全术,术…  相似文献   

10.
肠缺血后大鼠回肠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缺血回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白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用AchE对大白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肠缺血后,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AchE活性减弱。结论 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抑对肠缺血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42侧成人尸体上肢,动脉内注射有色乳胶后,用大体和显微解剖法,观察了肘关节的动脉起源、吻合及分布,测量了动脉起始部外径及其起点到内上髁的距离。肘关节的动脉供应符合关节血供的一般规律,动脉在关节周围吻合成网,与关节周围肌肉的血供关系密切,关节伸侧较屈侧血供丰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原发性空、回肠肿瘤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空肠肿瘤4例,1例间质瘤术后1年复发、死亡,1例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一年余,2例腺瘤存活已3年余。2例空回肠腺癌并肠梗阻术后2年余。2例回肠恶性淋巴瘤术后半年~1年,均化疗结束,在随访中。1例回肠腺癌肝转移术后4月余,全身化疗2周期,转移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一次,在随访化疗中。结论本病早期诊断困难,X线钡剂造影、内镜、CT、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小肠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牦牛GEP系统中,从十二指肠开始,高糖素免疫瓜细胞分布密度呈现上升趋势。但盲肠除外。空肠、回肠、直肠分布密度较高。肠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形态多为锥体形、长颈瓶形;其次为椭圆形和棱形。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为棕黄色——棕灰色颗粒。颗粒多分布于核周围和基底部。小肠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多位于肠腺中,绒毛中较少。大肠中高糖素免疫反庆细胞多位于肠腺中部了上部。肠上皮中也有一定数量的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腺胰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多居于胰岛周边。其颗粒多为棕黄色。胰腺腺泡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为数很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成年人小肠各段粘膜层内的淋巴细胞的分布规律,为探讨小肠粘膜的免疫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成年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粘膜层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计数。结果上皮内淋巴细胞各段间无显著差异,固有层淋巴细胞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绝大部分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区,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核水平,P〈0.01。结论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多位于核下方,固有层内淋巴细胞数量自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surgical results of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s in complete 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 Methods A total of 113 patients underwent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from Jan. 2001 to Dec. 2005. There were 60 patients with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and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TGA/IVS) and 53 patients with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TGA/VSD). The lowest body weight was 2. 3 kg and the smallest age was 6 h. The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deep hypothermia with circulatory arrest and low-flow perfusion. Results The total mortality was 9. 73%. There were 5 deaths in TGA/IVS (8.3%), 6 deaths in TGA/VSD ( 11.3%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he total mortal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16. 65% in the early times to 5. 5% lately. Conclusion The vital risk of the operation is coronary artery malformation.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malformation is higher in TGA/VSD than in TGA/ [VS. Th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great arteries does not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operation. The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should be prevented when the pressure ratio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ventricle is less than 0.6, otherwise it is great likely to cause severe low cardiac output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6.
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表现,评价消化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肠多发性憩室12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10例,2例合并回肠多发性憩室。结肠多发性憩室6例,1例并发回肠多发性憩室及结肠癌。结论 空肠多发性憩室多并发于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近-中段是好发部位。结肠多发性憩室多见于右半结肠,可有结肠变形。未见独立发生的回肠多发性憩室。钡餐造影能够确诊,小肠灌钡及钡灌肛可提高发现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回肠Na^+/胆汁酸性转运体(IBAT)基因表达与高脂血症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实验组)。喂养13周后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wistar大鼠的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近端组织,应用RT—PCR和免疫SP法分别检测2组模型Wistar大鼠的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近端组织的IBAT基因表达强度;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BAT基因表达:结肠近端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表达,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表达实验组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的IBAT表达升高,引起体内胆酸池增大和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从而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加速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辣椒素经大鼠肠黏膜的区段透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椒素经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的区段透过特性。方法应用体外Ussing Chamber法,评价100μg.mL^-1辣椒素经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的经时吸收方向的累计透过量,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辣椒素在接收池中的浓度用HPLC法测定。结果辣椒素经结肠和回肠的透过性显著高于空肠,在结肠的透过性也显著高于回肠。结论辣椒素在大鼠肠黏膜中的透过性存在区段性差异,在空肠部位吸收最差,结肠部位吸收最好,可考虑将其制成结肠定位肠溶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生活在高海拔(海拔4300m)的5只成年藏绵羊和低海拔(海拔1800m)的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形象和数量进行观测.结果 高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总体显著低于低海拔藏绵羊,其中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比低海拔藏绵羊的少70.81% (P <0.05),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比低海拔藏绵羊多7.76% (P >0.05)、44.33% (P <0.05);高海拔藏绵羊小肠杯状细胞多于低海拔藏绵羊(P>0.05),其中高海拔藏绵羊十二指肠、空肠的杯状细胞分别比低海拔藏绵羊多57.36% (P <0.05)、30.52%(P <0.05),而回肠比低海拔藏绵羊的少27.08%(P<0.05).结论 高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较低海拔低,可能与高海拔藏绵羊所采食物结构有关,高海拔藏绵羊小肠杯状细胞较低海拔藏绵羊多,说明高海拔藏绵羊小肠黏膜的分泌的黏液多,对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强.不同海拔藏绵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的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何婉儿  王洪丽  龚四堂 《广东医学》2012,33(12):1700-1702
目的探讨人腺病毒A41攻击对昆明乳鼠肠道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4、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从腹泻病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出腺病毒A41毒株,用A293细胞进行接种增殖,予腺病毒A41病毒液灌注5日龄昆明乳鼠,于接毒后24 h开始每天处死3只乳鼠,连续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乳鼠的空肠、回肠和近端结肠黏膜细胞的AQP 1、4、8 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腺病毒A41攻击昆明乳鼠后,乳鼠空肠、回肠和近端结肠黏膜AQP 1、4、8 mRNA表达量与空白对照乳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病毒A41与昆明乳鼠肠道水通道蛋白AQP 1、4、8 mRNA的表达无关,腺病毒肠炎与AQP间可能存在的其他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