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可行性、疗效、毒性及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45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65例,给予顺铂(DDP)60-80mg+表阿霉素(EPI)50-80mg1~2个疗程的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80例为单纯手术组,直接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组2周后判断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肿瘤浸润,分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累积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76.9%,其中完全缓解占13.8%,部分缓解占63.1%,病情稳定/病情进展占23.1%;新辅助化疗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为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3.8%,P:0.041),宫颈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1、0.142和0.334);新辅助化疗组5年累积生存率(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P=0.04)。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安全有效,可缩小局部病灶,降低部分患者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率,控制盆腔淋巴结转移,并减少化疗并发症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动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b2~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期4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动脉介入化疗分为两组: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以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b2~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术前化疗组病例介入化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病灶溃疡面缩小、变浅,出血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76.92%,8例IIb期患者介入化疗后宫旁浸润明显改善,降低了临床分期,获得了手术机会;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化疗组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400±25ml、600±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术前化疗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剐为15.38%(2/13)、48.39%(15/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4),宫旁切缘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癌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宫颈癌(肿瘤直径〉4cm、痛灶出血较多或宫旁浸润明显)术前采用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减少病灶出血量,改善宫旁浸润,降低临床分期,为不能手术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可缩短手术时闻、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了盆腔淋巴结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经PMF方案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2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2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总有效率为67.9%(19/28);术中出血量为342±2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610±36)ml,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28)低于对照组(10/28),P<0.01;术前化疗组宫旁浸润率(0/28)低于对照组(3/2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9.3%(25/28).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结果46例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3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14.3%;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9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36%,术前化疗组术中出血〉400mL者3例,占术前化疗组14.3%;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400mL者11例,占直接手术组44%。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对病灶缩小、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切净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邓元明  张龙  罗勇 《西部医学》2011,23(8):1545-1547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其中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介入组)38例,未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对照组)40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介入组术后短期临床症状、瘤体变化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根治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等情况。结果全部病灶均顺利手术切除,介入组术中见原发肿瘤表面苍白、肿瘤体积缩小或脱落、盆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块周围粘连较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及宫旁浸润明显改善;介入组获得了手术机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结论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选取Ⅱ期宫颈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术前进行介入化疗栓塞,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学指标及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386.3±110.4)ml、(3.32±0.55)h,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受累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分别为8.7%、93.5%,对照组分别为28.3%、78.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是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叶元  尹茳平  李力  王芙霞  王一兵  唐柳林 《广西医学》2011,33(10):1262-1266
目的评价影响宫颈癌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9个,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文献12篇,通过循证分析评价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术前放化疗、术后放化疗、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宫旁浸润、手术切缘情况、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等11个因素与宫颈癌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49.4%~95.2%,5年生存率为49.7%-87.4%;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手术切缘阳性、组织分化程度、术后放化疗是影响宫颈癌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组织学类型、术前放化疗与宫颈癌手术治疗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术后放、化疗对宫颈癌术后预后有益。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注重对有高危因素患者的随访及治疗;放疗及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近期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观察组52例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化疗,分析两组术中病理结果、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所见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显示,切缘未见癌细胞者61.5%,宫旁单侧见癌细胞者19.2%,宫旁双侧见癌细胞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各9.6%;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12篇,通过循证分析评价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术前放化疗、术后放化疗、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手术切缘情况、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等12个因素与宫颈癌手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复发与肿瘤大小、细化的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肿瘤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脉管浸润、手术切缘阳性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年龄、病理类型、术前辅助治疗与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术后予以放、化疗为预防宫颈癌术后复发的良好因素。结论:宫颈癌手术应按规范实行,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尽量避免手术切缘阳性的发生;对于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不仅需要关注宫颈肿瘤的大小及临床分期,更要关注术后肿瘤病理的分化及浸润情况、盆腔淋巴结是否阳性,而根据以上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初治宫颈癌患者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顺铂50 mg/m2+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1~2疗程,化疗后15~20天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并术中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0 mg/m2)+术后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35例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6%;两组术后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转移率、阴道切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对照组患者为72.75%(P〉0.05)。结论术前全身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浸润深度、切缘阳性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26±12.84)min、(442.36±26.39)mL、(21.63±4.9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1/2的几率分别为7.5%、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2.
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59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盆腔介入化疗,药物为DDP80mg、5-Ful 500mg、AT125860mg。阴道B超和CT测量化疗前后的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消退百分比。经1~3个疗程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如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浸润、脉管内  相似文献   

13.
李二虎 《吉林医学》2013,34(21):4241
目的:分析和研究局部进展期宫颈癌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展期宫颈癌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入院后即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动脉内的化疗栓塞治疗2周后,再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脉管浸润、阴道切缘侵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脉内的化疗栓塞治疗应用于发展期的宫颈癌手术前期,能够明显缩小肿瘤的体积,有效清除盆腔内病理的高危因素,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9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盆腔介入化疗,药物为DDP80mg、5?Fu1500mg、AT125860mg。阴道B超和CT测量化疗前后的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消退百分比。经1~3个疗程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如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浸润、脉管内有瘤栓或阴道切缘(+)者都给予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结果化疗总疗程数122次(1~3次/每个病人),化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8例完全缓解(占31%),38例部分缓解(占64%),3例无变化,没有病例发生疾病进展。59例中共有14例发现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占24%),且均为化疗部分缓解者和无变化者,临床完全缓解者中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临床完全缓解者17例无复发,仅1例lla期于术后20月阴道复发,后经综合治疗病灶也消失,18例均无瘤生存。38例部分消退者中3例死亡。3例化疗无效者均已死亡。59例均未发生严重的与化疗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不但方法可行,而且有望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术后复发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颈癌术后复发原因的分析,旨在提高宫颈癌病人手术后无瘤存活率。方法:对2000-01~2009-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术后复发的子宫颈癌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子宫颈癌术后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术后复发与肿瘤病理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60例术后复发患者中,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占80.0%、8.3%,同时有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占11.7%。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盆腔(阴道及宫旁),淋巴结转移者与脉管瘤栓、切缘阳性、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者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72.8%、100.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4.6%、7.1%。结论:子宫颈癌术后以盆腔复发最为常见,有盆腔淋巴结脉管内转移者易出现远处转移。要提高手术成功率必须做到术前诊断与分期准确、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进行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必要的术前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新辅助介入化疗及BOMP方案用于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宫颈癌28例,其中ⅠB2 19例,ⅡA-B6例,ⅢA-B3例,化疗方案为博来霉素16mg,长春新碱2mg,丝烈霉素10mg,卡铂400mg(BOMP),采用股动脉穿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超选择栓塞技术,于一疗程化疗后根据检查决定,或进入第二疗程化疗或手术或放疗。分析临床近期疗效,病理缓解率、手术率;以及化疗后与手术间隔期。结果新辅助介入化疗的BOMP方案临床近期总有效率26例(92.8%),其中完全缓解率14例(50.0%),部分缓解率12例(42.8%);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10例(35.7%),26例手术病例无宫旁浸润,淋巴转移和阴道切缘阳性。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6例(92.8%),行根治性放疗2例(7.1%),其中一疗程化疗后手术22例(78.6%),二疗程化疗后手术4例(14.3%)。全部手术病例均在化疗后第3周施行。结论BOMP化疗方案作为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疗效明显;绝大多数局部晚期病例术前可设计一疗程化疗,从而缩短辅助治疗手段的时间;化疗后第3周施行手术,较为合适,降低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先期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Ib2-IIb期宫颈癌患者行股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卡铂(CBP)方案。结果 23例患者均行一次动脉插管介入化疗,插管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有效率为91.30%。21例患者成功实施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宫旁、阴道断端及盆腔淋巴结均无癌浸润;2例改行根治性放疗。结论宫颈癌介入先期化疗,可缩小局部肿瘤病灶,降低临床分期,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创造手术机会,并可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b~Ⅱ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3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化疗结束后2~3周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43例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术前化疗组较直接手术组的病理情况(淋巴结阳性,宫旁累及阴道切缘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较直接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膀胱、输尿管损伤及术后下肢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尿潴留、淋巴囊肿、便秘以及膀胱麻痹)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应用于临床对病灶缩小、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切净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宫颈癌初诊患者术前MRI检查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与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同时探讨MRI对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术前MRI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检查结果一致性Kappa=0.64,P﹤0.001,其诊断符合率为79.66%。术前MRI对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7.78%、73.91%、87.18%和77.78%,特异度分别为98.0%、96.11%、8 0.0%和9 4.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92%、81.36%、84.75%和91.53%,且检验一致性分别为Kappa=0.794、0.605、0.664和0.687,P﹤0.001。结论MRI对于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对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MR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杜毅新 《中外医疗》2011,30(4):73-7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入院的35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术前给以BIP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博来霉素)的新辅助静脉化疗,所有病人均完成2个疗程化疗,化疗结束后14d经妇科检查,B超测量宫颈肿块消退情况,按UICC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化疗结束后3周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化疗有效率CR34.3%(12/35),PR45.7%(16/35),SD20.0%(7/35),PD0%(0/35),其中Ⅰb1期有效率100(7/7),Ⅰb2期有效率90.47%(19/21),Ⅱa期有效率57.1%(4/7)。宫颈肿块〈4cm有效化疗有效率CR34.3%(12/35),率92.9%(13/14),≥4cm有效率71.4%(15/21);术后病理提示阴道切缘、宫旁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均阴性。结论新辅助静脉化疗作为早期宫颈癌术前治疗,可以明显缩小和消退宫颈肿块,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