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甲状腺滤泡癌术前的超声特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31例手术证实的甲状腺滤泡癌患者均为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009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患者,根据超声征象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对比2组术前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亚型将甲状腺滤泡癌分为广泛浸润型与微小浸润型.结果 31例手术证实的甲状腺滤泡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曲晓峰  刘洋  谭翠松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61-186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1989~2008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8例甲状腺微小癌中35例术前考虑良性病变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发现或是术后病理检查才发现(92.11%),仅3例是在术前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中诊断为甲状腺癌(7.89%);38例微小癌中36例为乳头状癌(94.73%),2例为滤泡型癌(5.26%)。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多并存于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中,且多数为乳头状癌。对可疑病灶进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标本多取材,细致阅片,能够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Galectin-3;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表达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minimally 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MIFTC,简称MIC)与甲状腺腺瘤的区别在于有无包膜和脉管的浸润,故诊断困难、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滤泡型乳头状癌表现为甲状腺结节.17例中部分有完整包膜,部分无包膜或局部有包膜.镜下肿瘤细胞构成滤泡结构,滤泡不规则,不见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大,轮廓不规则,毛玻璃样核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可见.免疫组化可以表达CK19、Galectin-3、HBME-1.结论 滤泡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一个亚型,主要构成滤泡结构,不见乳头形成.可被分为包裹亚型与浸润亚型.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滤泡癌鉴别有一定困难,正确认识其细胞核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3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超 《中外医疗》2010,29(18):102-10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病理特点。方法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9年11月检查的3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标本进行分析,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术前诊断可疑微小癌9例,术中诊断13例。巨检肿瘤呈多结节状或星形,边界不清,浸润甲状腺实质内,质地硬,部分有砂粒感。镜检均呈典型的乳头状癌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肿瘤组织为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和细胞构成的滤泡,血管轴心和纤维组织中见圆形或多边形砂粒体。19例有圆形或梭形毛玻璃样核。免疫组化染色均为胞质内棕黄色。13例核重叠呈核沟。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常并发其它良性疾病,需鉴别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
徐松  李海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44-1344,1370
目的探讨31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5年间病理科诊断明确的甲状腺滤泡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甲状腺滤泡癌是由各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构成的肿瘤,癌细胞核致密深染,常有包膜及血管浸润。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本组31例TG、TTF-1、CD34(血管)均阳性,13例CK19阳性,13例HMBE-1阳性,7例P53阳性,8例PCNA阳性,Calcitonin均阴性。结论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肯定有包膜浸润、血管侵犯或甲状腺外的转移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状腺不典型腺瘤、腺瘤恶变以及混合型腺瘤的病理形态及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162例。结果 经病理切片染色后显示甲状腺腺瘤127例,包括滤泡型腺瘤116例,乳头状腺瘤7例,腺瘤恶变4例;甲状腺癌35例,包括乳头状腺癌27例,滤泡状癌5例,髓样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结论 关于不典型腺瘤及腺瘤恶变与腺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析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给予实验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55例确诊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5例患者中,乳头状癌为49例(89.1%),滤泡型癌为6例(10.9%),髓样型癌0例(0%);性别: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5例;治疗:行全甲状腺切除术1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5例,术后无复发。结论:女性为甲状腺微小癌多发人群,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治疗多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即行患侧、峡部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手术切除的4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45例中,男性6例,女性39例。多发病灶:单侧39例,双侧6例。组织分型:乳头状微小癌35例,滤泡型微小癌10例,髓样型微小癌0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大多为单发结节,以乳头状微小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方式主要是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部分切除,无淋巴结转移,无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2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27例甲状腺微小癌中乳头状癌123例,髓样癌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清扫15例,6例有转移,占40%(6/1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多并存于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中,临床治疗以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实质不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周围无声晕,可见微小钙化,以内部血流为主。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在病理镜下观察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存在纤维假包膜,内部可见砂粒体,病灶内部组织由滤泡状、乳头状结构排列的纤维间质与癌细胞构成,不同病灶中三者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决定了其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郭亦爱  邓连桂  王晓波 《海南医学》2013,24(22):3389-3390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显像图特征,以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识别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结果 乳头状癌25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5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在超声显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综合分析各项超声指标,可以提高TMC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排除小于1 cm的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声像图资料。以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29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纳入本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共74例,根据超声声像图不同滤泡亚型分为类经典型亚组55例(74.3%),类腺瘤样亚组19例(25.7%)。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淋巴结转移率较甲状腺滤泡状癌常见,但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少见(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和4.8%。两亚组肿瘤大小、多灶癌的概率、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拥有超声恶性征象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比无恶性征象的更具侵袭性,超声可以帮助预测其临床生物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探讨CK19与TPO蛋白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滤泡性癌10例,髓样癌5例,滤泡性腺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桥本甲状腺炎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对CK19、TPO蛋白进行检测。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滤泡性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9.2%、40%、40%、10%、12.5%、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癌,滤泡性癌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癌(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滤泡性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60%、0%、100%、100%、100%,滤泡性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滤泡性腺瘤(P〈0.05)。结论通过CK19和TPO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地对甲状腺肿瘤进行诊断,特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标志性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8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术中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文 《中原医刊》2007,34(3):88-8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病变大体、冰冻切片、细胞学印片特点并加以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有6例被误诊为良性改变或延迟诊断,2例诊为本病。结论掌握本病的冰冻切片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大体标本所见及细胞学印片,可有效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癌乳头,癌滤泡,微小癌及纤维化的病理特点及相关疾病的病理改变。结果:甲状腺癌的癌乳头,癌滤泡及微小癌均具有浸润性和细胞的异型性及组织结构的特异性。结论:甲状腺癌的诊断需根据乳头,滤泡及浸润性综合分析,并与相关良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唐敏  刘孟洋  王嘉鑫 《中外医疗》2013,32(3):181-182
目的研究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旨在于提高临床诊治中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精确性。方法采用2011年3—12月进行甲状腺超声健康体检中发现的364个直径≤1.0cm实质低回声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按5分法对甲状腺结节弹性图像进行评分,分值在0~2分之间判定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分值在3~4分之间判断为甲状腺恶性结节,分析8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364个结节,评分0分的0个,1~2分的277个,3~4分87个。≥3分的87个结节病理结果:乳头状癌74个,滤泡癌8个,髓样癌3个;腺瘤2个。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勇  苏祖兰  龙捷  唐录英  何丹 《广东医学》2001,22(6):502-503
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腺癌的诊断要点,甲状腺腺瘤和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及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 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复验3435例甲状腺病例的显微形态学诊断,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甲状腺腺瘤是各种甲状腺疾病中的首位病种(49.5%);冰冻诊断的良恶性鉴别(定性)准确率为100%,具体类型诊断(定类)准确率为88.2%,细针穿刺诊断准确率为77.8%,结论甲状腺疾病、尤其甲状腺恶性疾病的细针穿刺诊断准确率低,无法取代传统的冰冻切片诊断;分化好的甲状腺滤泡性癌在诊断上难度大,需仔细寻找包膜和血管的浸润协助诊断;应重视甲状腺腺瘤与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探讨完全腔镜手术对甲状腺微小癌冰冻病理诊断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分别通过完全腔镜手术(包括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和经口腔前庭入路的甲状腺切除术)及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病变且最终石蜡病理诊断包含有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共29和37例患者。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结果以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本研究共包括68个微小癌受累腺叶,其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出56个受累腺叶,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完全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分别包括31和37个微小癌受累腺叶,冰冻病理检查确诊的分别有23和33个腺叶,两者冰冻病理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6)。结论冰冻病理检查对于术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能起到积极肯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率;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这种可能影响病理取材的手术方式并不会降低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该术式能够较好地运用到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领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