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 的流行特点,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诊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876 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CALRTI )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 IgM, 滴度≥1:80为血清学诊断标准。结果876例患儿,急性MP感染177例 (20.2%), 6个月~14岁,平均5.1岁。3岁以上儿童占79.7%,有88/119例MP IgM滴度≥1:320;3岁以下有25/58例,差异显著(χ2=16.1, P<0.005)。持续性咳嗽、发热是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特征,但婴幼儿多见中度发热、喘憋多、肺部体征明显;胸部X线以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大叶性肺炎改变很少;肺外并发症少。儿童期多见高热、干咳为主,咳嗽顽固剧烈,肺部体征少,胸片以大叶性改变为主,合并胸腔积液多,肺外并发症多。结论肺炎支原体是CALRTI住院儿童重要的致病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MP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春、秋、冬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婴幼儿与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血清MP-IgM抗体,分析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的关系。结果 4 53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MP总检出率为30.58%,男、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各年第四季度与其他季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MP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冬、春季易发病。加强对呼吸道感染儿童MP抗体的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1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县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1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并对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2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阳性136例,检出率21.90%.按临床表现分组高热咳嗽45例(28.3%),只有咳嗽49例(23.4%),咳嗽气喘30例(19.1 %),其它12例(12.50%);按年龄分1~3岁组感染率22.32%,3~6岁组感染率25.62 %,6~10岁组感染率(23.11%),10~15岁组感染率13.70% ;按季节分春季感染率25.90%,夏季感染率16.92%,秋季感染率13.79 %,冬季感染率27.20%.结论 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居多,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封开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本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862例住院惠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85例,阳性率为21.5%.MP感染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3,P>0.05).MP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节阳性率高于夏秋季节.结论 MP是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且感染率随儿童年龄增加而升高,冬春季为其感染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特点。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用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G/IgM定量检测,测定MP-IgM阳性率,分析MP感染与季节、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MP感染一年四季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四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仍以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好发,但有低龄化趋势,婴儿组发病率高达18.3%(P<0.01)。结论MP感染一年四季好发,在本地区尤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婴幼儿组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周兰霞  杜晓芸  唐艳  朱江 《西部医学》2012,24(11):2163-2164,2167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患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292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148例,阳性率为5.05%。在不同年龄组中,7~18岁和成人年龄组MP感染显著高于0~1岁两个年龄组(P<0.01)。在不同季节中,春季MP感染明显高于夏秋季(P<0.05)。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可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在成人患者中感染率最高,一年四季中兰州市在春季MP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儿童患者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现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74例住院患儿进行MP DNA定量检测。结果 MP总阳性率为22.97%(17/74);男性MP感染率(21.43%)与女性MP感染率(2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5岁组MP感染率高于≤3岁组(P<0.01);17例MP阳性患者临床诊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加强儿童患者MP的检测,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县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并对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阳性96例,检出率21.92%.按临床表现分组:高热咳嗽21例(28.3%),只有咳嗽23例(23.96%),咳嗽气喘19例(20%),其它12例(12.50%);按年龄分 1~3岁组感染率22.32%,3~6岁组感染率25.62%,6~10岁组感染率(23.11%),10~15岁组感染率13.70%;按季节分春季感染率25.90%,夏季感染率16.92%,秋季感染率13.79%,冬季感染率27.20%. 结论 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居多,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封开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86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85例,阳性率为21.5%。MP感染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05)。MP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节阳性率高于夏秋季节。结论 MP是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且感染率随儿童年龄增加而升高,冬春季为其感染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0.
杨晓华  谭南  林爱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086-1088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为肺炎支原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4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4 827例取咽拭子进行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827例患儿中MP阳性为764例,阳性率为15.8%;男性患儿3 004例,阳性率为15.3%;女性患儿1 823例,阳性率为16.6%.全年均可检出MP,且无季节差异。1岁~3岁患儿的感染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以婴幼儿发生率为最高,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应加强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王群  欧维琳  李雄  杨方源  彭娟 《华夏医学》2012,25(3):323-325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MP)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2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58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率28.2%,健康儿童MP-IgM阳性率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儿童可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结论:MP感染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盐城地区2007~2010年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儿科住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并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4年来总共检测15 981例,阳性结果 3 738例,阳性率23.40%,在本地区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具有季节性差异,冬春季高于夏秋,2009年冬季感染率最高(42.13%);支原体感染具有年龄差异,6个月以下儿童感染率最低(7.68%),4~7岁年龄组儿童感染率最高(39.61%),7岁以后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男女患儿之间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城镇儿童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2009年的总体感染率同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以大叶性肺炎MP的阳性感染率最高(79.14%),其次是间质性肺炎(62.65%),毛细支气管炎的感染率最低(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尤其是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感染率有增高趋势,临床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尤其是幼儿园等集体机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者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对3 277例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的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年龄MP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3 27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MP-IgM检出阳性1 564例,检出率为47.7%.该病全年均有发病,春季(1~3月)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9.7%,随后逐渐降低;儿童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人(50.3% vs 44.4%);男女患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感染与年龄、季节和流行与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患儿在年龄、性别、季节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就MP阳性患儿免疫球蛋白作回顾性总结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987例,进行MP-IgM检测。同时对其中MP-IgM阳性的43例患儿的IgM、IgA、IgG进行分析。结果:MP-IgM阳性率33.84%(334/987),年龄和性别与感染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季节与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阳性患儿血清IgA、IgM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岁学龄前儿童和女孩更易感染MP,该病四季均可感染、季节与感染率关系不明显。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MP感染辅助诊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通常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 h内发生的感染性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 MP)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CAP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2008~2011年诊治的108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发病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1~2006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及儿科15 514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清,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定性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6年检测样本数15 514例,总阳性率28.37%,一年中四季间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1).男性和女性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1),儿童和成人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MP感染率儿童组低于成人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易发季节为冬春季.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进行MP抗体测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并可引起流行.国内资料统计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儿童肺炎住院病人的10% ~20%,流行年可达30%,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40%[1],国外有文献报道为50%,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冯维良 《中国医刊》2013,48(2):82-83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在门诊及住院儿童呼吸道炎症中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运用富士SERODIA-MycoⅡ试剂盒明胶颗粒为载体的凝集试验,检测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测定其血清滴度.抗体阳性即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滴度≤1∶40判为既往感染,血清滴度≥1∶80判为近期感染.结果 受检患儿13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47例,平均感染率33.1%;其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感染率分别为:42.4%、15.1%、16.7%、38.5%.春冬季感染率与夏秋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0 ~3岁、4~7岁、8~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2.2%、33.2%、33.7%,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炎症的重要病原体,掌握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感染率的分布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凤娥  黄远真 《右江医学》2012,40(6):803-805
目的研究门诊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及发热查因患儿2106例,分析其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年份、季节的关系。结果 2106例患儿中共有791例检测出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56%。男女童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段(~3岁、~7岁、大于7岁)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于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最高。2010~2011年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08~2009年(P<0.01)。四个季度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均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童均有感染,学龄期儿童最易感染,冬春季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因下呼吸道感染首次住院治疗的989例患儿中筛选出198例MP感染的患儿,采集患儿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从季节、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等多方面对MP感染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989例标本中MP占198例,检出率为20.0%;198例MP阳性标本中,MP混合病毒的感染率最高(66.2%)。秋、冬季MP感染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P<0.01)。MP感染多见于6岁以上的患儿。在与MP混合感染的病原体中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3型(PIV3)、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与非MP感染组比,MP单独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降低(P均<0.05)。结论 MP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和6岁以上患儿,与病毒混合感染最多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MP感染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