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头面部皮脂囊肿治愈后不留疤痕。方法:采用小针刀,微切口,分次取出囊内容物。结果:所有观察病人均痊愈,无感染,术后基本上看不出疤痕。结论: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头面部皮脂囊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术后没着明显疤痕。  相似文献   

2.
段旭东  左爱欣  侯绪肖  赵辉 《河北中医》2006,28(10):742-743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感染,皮脂腺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难以彻底清除,因而易复发。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先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切口愈合后再行皮脂腺囊肿切除术,此法较费时。我们临床应用70%石炭酸配合中药治疗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31例,并与应用皮脂腺囊肿切  相似文献   

3.
<正>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多发于头面、项背、臀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皮脂腺囊肿生长缓慢,但感染后会突然增大,局部红肿、疼痛、高突,甚至化脓破溃,如不根治,极易反复,并可形成窦道。近年来,我科采用中医外治为主治疗本病15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9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我科病房的  相似文献   

4.
粉瘤又称表皮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囊肿、皮脂腺囊肿等,为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及其分解成分的真性囊肿,其囊壁为表皮结构,系由于表皮进入真皮引起的一种囊肿,部分为寻常痤疮引起的毛囊、皮脂腺周围炎症所致,在临床上较常见。皮损好发于头部、面部、颈部及前胸或后背等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腐清创术治疗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皮脂腺囊肿伴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采用化腐清创术;对照组31例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时间长短及愈合后瘢痕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有效,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治疗皮脂腺囊肿伴感染在伤口的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的大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腐清创术治疗皮脂腺囊肿伴感染具有操作简单、病程短、愈合瘢痕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严重者可形成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而囊肿型痤疮以炎性结节化脓为其临床特点,愈后常留有瘢痕,临床治疗颇为棘手[1-2].2007年3-9月,我院采用化痰散结方治疗囊肿型痤疮患者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MEBO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皮脂腺囊肿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切开清创后填塞MEBO和复方丹参滴丸混合纱条换药。结果:脓腔愈合速度明显加快。结论:MEBO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皮脂腺囊肿感染中疗效显著,缩短愈合时间,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8.
运用内服罗红霉素,外用拔毒生肌膏临床治疗皮脂腺囊肿感染溃破41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五烟丹治疗皮脂腺囊肿感染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脂腺囊肿感染亦称之为粉瘤感染 ,是临床常见病。皮脂腺囊肿感染时不宜手术切除 ,而用药物治疗 ,又不易痊愈且费时较长。近几年 ,笔者在临床尝试使用五烟丹治疗粉瘤感染 ,收到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中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3~ 6 7岁。发病部位 :  相似文献   

10.
应用汉章针刀治疗皮脂腺囊肿;用汉章针刀微创切开囊壁治疗:将囊内的分泌物挤出或者用拔气罐法将其抽出,使囊肿消失或被组织代谢吸收,术后无疼痛,不遗留瘢痕,医疗成本低;保留原有的皮脂腺细胞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16岁 ,主因脐窝红肿、疼痛 5天就诊。患者于 5天前无诱因始感脐部疼痛 ,近 2天加重 ,既往否认脐炎肿物史。体格检查 :脐窝充血、水肿 ,触痛 ( ) ,质软 ,波动感 ( )。诊断 :脐窝化脓性感染。处置 :切开引流。术可见脓液伴有豆腐渣样物质 ,基底有不完整包膜。手术彻底清除包膜并送病理 ,切口经换药愈合。病理诊断 :皮脂腺囊肿并感染。讨论 :皮脂腺囊肿是上肤囊肿之一 ,常发生于皮肤皮脂腺丰富之处 ,如头、面、臀、背等处。脐窝部发生者实属罕见。皮脂腺囊肿感染后 ,在切开引流时 ,一定要将残余的包膜清除 ,否则愈后易复发。切除物…  相似文献   

12.
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及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原因有关。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分泌增加或体内雄激素,雌激素水平失衡。雄激素水平增高可使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皮脂为毛囊内寄生菌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寄生菌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从而刺激毛囊皮脂腺开口处上皮增生及角化过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3岁。因领前肿物10年。增大2个月来诊,该患者10年来无任何不适。查体:预前稍有偏右,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有~圆形肿物约3cm×3cm×2cm大小,表面皮肤无颜色改变。肿物质软,囊性感,左右稍活动,并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伸舌运动移动不明显。表面光滑,无压痛。入院诊断:甲状腺囊肿。术中所见:囊肿位于胸骨舌骨肌以下。与周围组织及甲状软骨粘连。囊肿为灰白色。术中完整切除囊肿。术后切开囊肿其内容物为灰白色粉碴样物质。囊肿送病理检查。报告: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为皮肤内的皮脂腺满留所致,其位置在真皮层,此囊肿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高频探头对20例皮脂腺囊肿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皮脂腺囊肿声像图表现为: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密集点状或粗颗粒状。结论皮脂腺囊肿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高频超声检查对皮脂腺囊肿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皮脂囊肿是良性肿瘤,通常不伴有炎症。此次对经外科治疗以及内服药物不能控制的炎症性多发性皮脂囊肿给予十味败毒汤观察其疗效。患者25岁,男,19岁时躯干部多发性皮下囊肿,自溃后减轻,但反复发作,即使外科切除亦复发。内服米诺环素、ST合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芳维甲酸乙酯、环孢菌素、DDS等药均无效。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轻度白细胞增多;细菌学检查阴性;病理组织学检查有皮脂腺萎缩的囊胞和被破坏囊胞壁周围的中性粒细胞、巨细胞浸润。以上病  相似文献   

16.
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的皮脂腺囊肿,感染后患处皮肤上继发带状疱疹,发病部位特殊且病灶重叠临床较为罕见。本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试述余土根分型辨治痤疮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散在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为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盛处。余土根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面部分属不同的脏腑,发病部位的不同,邪毒涉及的脏腑各异。他认为,皮损聚集于前额、鼻颊沟、鼻尖,多与肺胃有关;在口周,多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多与肝有关;泛发于胸部、肩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处,则多与任督二脉有关。现将其具体诊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鱼石酯软膏治疗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的疗效,探讨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的换药方法.方法:将40例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鱼石酯软膏外涂加3M敷料外贴换药的方法和遵医嘱口服抗菌药物加常规换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采用鱼石酯软膏外敷加3M敷料外贴换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皮肤瘙痒症多由于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及退行性萎缩等因素引起。临床上常见因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湿疹化和苔藓样变,甚至出现皮肤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养血祛风汤内服加中药熏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脂瘤外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瘤又称粉瘤,是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而引起皮脂瘀积扩张而形成的肿瘤,脂瘤好发于头面、耳后、背及臀部,瘤体呈圆形,位于皮肤表层内,小者如豆,大者如橘杏,表面与皮肤粘连,皮肤上常有一蓝黑色小点,囊腔内有的为糊状粘液,有的充满豆渣样物.多年来,我们改进古籍上所用的药物"三品一条枪"治疗方法,不用砷剂而改用白降丹,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