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经过手术治疗26 例鼻腔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达到预防该病复发和恶变的目的,并对本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方法:采用鼻腔和上额窦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病变。结果:随访24 例中复发3 例,失访2 例,随访率923 % 。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过手术治疗26例鼻腔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达到预防该病复发和恶变的目的,并对本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方法,采用鼻腔和上额窦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病变。结果;随访24例中复发3例,失访2例,随访率92.3%。  相似文献   

4.
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8.8岁。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鼻阻,占82.4%;其次是鼻部手术史,占64.7%。治疗首先手术,术前应进行CT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NIP),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8.8岁。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鼻阻,占82.4%;其次是鼻部手术史,占64.7%。治疗首选手术,术前应进行CT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本组17例NIP行鼻内肿物摘除2例,柯陆氏进路4例,软腭进路1例,鼻侧切开10例,复发者5例,复发率为29.4%;5例复发者再次手术,癌变者4例,癌变率23.5%,对癌变者术后应辅以放疗,术后长期随访,定期观察,对NIP患者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属上皮源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40~70岁,男女之比约为2∶1[1].发病率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4%~4.7%[2],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生长力,可以呈多中心发生,易破坏周围组织和骨质,向邻近器官扩展,切除后易复发[3],有恶变倾向[4],故多将之归属为良恶性之间的边缘性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对其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现就9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1991~1996年间2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2例行鼻内筛窦切除术的患均于半年内复发,7例上颌窦治 筛窦切除术有4例复发,19例鼻侧切开及鼻腔外侧壁大部切除有1例复发。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复发和恶变,应该采用根治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杰  陈丽  高莉莉 《东南国防医药》2011,13(1):40-41,69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原因和预防。方法选取1997年7月至2005年10月48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施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并观察疗效,根据Krouse分期,T1级8例,T2级28例,T3级12例。结果 48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恶变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T1~T3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微创,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复发,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翻性乳头状瘤系发生于鼻腔及鼻窦的一种少见的上皮源的真性肿瘤,其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上皮细胞乳头状倒生,向粘膜下层呈内翻性生长,形成分枝状隐窝及细胞巢,从而构成其特殊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内翻性乳头状瘤”一名是Ringertz氏(1938)所提出,临床上的特点是鼻腔和窦有肿块增生堵塞鼻道,易出血,流脓涕或清涕,并有发生癌变者。我院自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七五年中遇到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兹报告如下:一,附表: 一、讨论一、发病率本瘤约占鼻腔及鼻付窦原发性肿瘤的3%,各年龄组可罹患,然多见于40-60岁,男女比例约3-10∶3,本组9例中6例为男性,年龄最小者10岁,最  相似文献   

11.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慧芳  任明中 《天津医药》1995,23(4):215-217
鼻腔和鼻窦和内翻性乳状状瘤虽属良性,但容易复发,可以癌变,我院1985年至1993年住院手术治疗23例,观察半年-8年复发率为16%。此瘤的扩展是由于相邻粘膜组织的化生,存在邻接扩展倾向或在主瘤附近可能同时存在伴发癌,因而复发的关键是肿瘤切除是否彻底,切除范围是否够大,笔者采用鼻腔外侧壁大块切除术,切除的范围包括全部的筛窦和上颌窦的内侧壁,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减少了复发。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均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鼻内镜随访24~36个月,3例术后6个月时可疑鼻腔外侧壁上原肿瘤基底部位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在筛窦术腔,9个月在上颌窦术腔复查出现可疑性病变,钳除可疑病变及并以射频烧灼基底黏膜,病理报告为乳头状瘤,其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应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有侵蚀性、复发性、恶变性并易误诊等特点.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人,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近年我们收治16例本病患者,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志坚  刘鸿源 《天津医药》2004,32(3):174-17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具有浸润性生长、复发率高、部分有恶变倾向的良性肿瘤。彻底摘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3月采用面中部翻揭术联合鼻内窥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和无复视、斜视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74例治愈,6例肿瘤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又随访12个月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无面部瘢痕、病变切除彻底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礼头状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4个月-4年,29例治愈,术腔恢复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曾楠  马军  姚程川  黄馨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91-119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鼻腔、鼻窦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仅次于鼻部血管瘤,多发生于中年,以男性较多见,约占鼻腔肿瘤的0.4%~4.7%.肿瘤发生于鼻前庭者,其来源为鼻前庭皮肤的鳞状上皮,质较硬,呈桑葚状,多单发,其病理象及性质与起源于其他皮肤的乳头状瘤相似;肿瘤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为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以鼻窦及鼻腔同时受侵犯为常见,其次为鼻腔外侧壁单发,鼻窦单发者居第三,发生于鼻窦者,以上颌窭为常见,筛窦次之,额窦极少见[1].本病为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常破坏周围组织,切除后极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故世界卫生组织将鼻腔及鼻窦区的良性乳头状新生物称为过渡性乳头状瘤.2000~2009年本科共收治NIP 94例,其中有完整资料并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的NIP患者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 总结50例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的表达,并取鼻息肉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结果 5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率26.0%,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术的复发率最低;5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中HPV16阳性27例,阳性率为54.0%,20例鼻息肉仅有4例HPV16阳性,阳性率为20.0%,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4.53,P<0.01).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易复发,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术的复发率最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可能与HPV16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