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鼠脊髓腰膨大发育的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小鼠脊髓腰膨大发育具有差异的近交系。检测小鼠各世代群体中个体的数量性状值 ,研究遗传因素在小鼠腰膨大发育中贡献的大小。方法 :取 4种近交系小鼠 ,A/J;C5 7BL/6J ;DBA/2J ;12 9xl/SvJ以及A/J与C5 7BL/6J杂交获得的F1和F2个体 ,多聚甲醛灌注后进行腰膨大截面积测定。结果 :四个近交系中 ,A/J与C5 7BL/6J脊髓腰膨大截面积差别显著。脊髓腰膨大发育遗传度为 3 5 % ,最少控制基因对数为 2。结论 :小鼠脊髓腰膨大发育的数量性状值与遗传参数的确定 ,为其数量性状基因座的确定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nt7b基因及Wnt信号系统分子对小鼠脊髓发育的作用。方法:基因测序比较A/J和C57BL/6J两种小鼠Wnt7b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序列差异;以RT-PCR方法测定Wnt7b基因在两种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法测定Frizzled在2种孕14天胎鼠脊髓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测序结果中发现两种小鼠Wnt7b开放阅读框架序列结构具有差异;在2种小鼠8种组织中,脊髓、肌肉、脾和肾中的Wnt7b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的测定表明,发育14天的胎鼠脊髓上的Frizzled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A/J小鼠在神经管周围表达明显强于C57BL/6J。结论:基因表达差异和基因结构差异提示,Wnt7b基因与脊髓发育具有一定的关联,应为一脊髓发育候选基因;Frizzled的强表达与脊髓发育的抑制相关,Wnt7b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了控制脊髓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脊髓的发育与脊髓畸变及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畸变和脊髓损伤是中枢系统常见病变,它们与脊髓的发生发育关系密切。本文试图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脊髓畸变和脊髓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小鼠脊髓重量和脊髓颈膨大截面积大小两个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traitlocus ,QTL)的分析定位。方法 :利用了两个近交系品种的亲本A/J(简称A)和C5 7BL/ 6J(简称B)以及其F2代小鼠 ,根据已知小鼠微卫星DNA数据资料合成了 87对覆盖小鼠全基因组微卫星DNA引物 ,在基因组中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15 .5cM。取 10 0只脊髓发育偏向两个极端的F2代小鼠 ,其中一半来自A×B杂交 ,一半来自B×A杂交 ,应用PCR方法进行基因组扫描。结果 :有 9个QTL与脊髓重量相关 ,这些QTL分别位于 4、8、14、15、17、18、19和X染色体上。A×B (F2 )小鼠基因组扫描的结果显示 ,D14Mit3 7、D15Mit15 8、D17Mit16和D19Mit16四个位点与脊髓重量连锁 ;B×A(F2 )则是在D4Mit2 14、D8Mit2 42、D18Mit12 2、DXMit14 0和DXMit64五个位点上与脊髓重量连锁。其中 3个QTLp <0 .0 1;分别位于D15Mit15 8、DXMit14 0和DXMit64附近 ;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 2 4%、19%和 15 % ;加性效应分别为 -3 .78、3 .41和 2 .0 6。其他QTL的P值在 0 .0 1~ 0 .0 5之间。 7个QTL与颈膨大截面积相关 ,分别位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胎儿脊髓发育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3例正常胎尸标本上观测了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长、终丝、脊髓重及脊髓体积等指标。至胎龄4个月,脊髓已脱离骶管;至出生前,脊髓圆锥下端相对于L2 ̄L3椎体之间;硬脊膜囊下界相对S1 ̄S2椎体之间;外终丝止点基本保持在Co1 ̄Co2椎体之间;脊髓长与身长之比显示逐月下降趋势;至出生前,脊髓长为身长的1/3;脊髓重与体重之比保持在0.1%左右。上述各项脊髓发育指标的性差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9~41周的193例胎尸的脊髓与脊柱进行了观察测量:求得了二者在8个相应时期的增长数据;对二者各部位的发育作了对比分析;对脊髓的发育进行了性别的对比。结果表明:脊髓与脊柱的增长率大不相同,脊髓增长了3.85倍,而脊柱增长了5.17倍,以至二者的长度差从9周的5.75mm,增加到出生前的83.60mm。二者的发育不仅存在着时限阶段的不平衡性,而且也存在着部位的不平衡性。脊髓发育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特征对其毒作用机制做一初步探讨,方法以氯化锂为受试物,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进行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毒性试验。结果 氯化锂经口灌胃染毒后,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P〈0.05);骨髓细胞微核率,胎肝细胞微核率增高(P〈0.05,P〈0.01)。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P〈0.05);着床前胚泡细胞微核率增加(P〈0.01)。结论:一定 相似文献
9.
用含不同浓度乙醇的Whitten氏培养液对小鼠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葚期胚胎分别进行体外培养,研究乙醇对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含0、0.1%、0.5%、1.0%、1.5%、2.0%、3.0%、5.0%、10.0%乙醇的Whitten氏培养液对2细胞胚胎进行培养,观察研究小鼠2细胞胚胎对培养液中乙醇浓度的耐受极限。然后再用含1%和3%乙醇的Whitten氏培养液分别对小鼠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葚期胚胎进行培养。结果:含低浓度乙醇(1%以下)的培养液对8细胞胚胎和桑葚胚的囊胚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在2细胞和4细胞胚胎中则影响不明显。含高浓度乙醇(≥3%)的培养液则对各期胚胎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胚胎发育其对乙醇的耐受力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LFZ近交系小鼠的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动物室利用我国昆明种实验小鼠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出LFE近交系小鼠。我们对该品系小鼠进行了尾部皮肤移植试验获得成功,确定该系为同系组织遗传品质,然后对该系及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大连医学院的昆明种小鼠进行了16个生化基因位点的检测。结果LFZ系全部位点为纯合子,沈阳化工研究院昆明种小鼠6个倍点出现杂合,大连医学院昆明种小鼠在Es-3位点上基因型为b型,属罕见基因,它丰富了我国实验小鼠的基因库,在遗传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刺激对脊髓全横断(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在T9、T10间行SCT,随机分为电针(EA)组、对照组,每组9只小鼠。EA组于术后第1d开始电针刺激至第13d结束,对照组仅做SCT。术后28d时,取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皮质运动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蛋白和mRNA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皮质运动区神经元。EA组、对照组皮质运动区BDNF蛋白表达分别为(1973.41±194.71)pg/mg、(1615.22±137.21)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N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督脉电针刺激能够有效增加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BDNF蛋白表达,这有助于揭示电针刺激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1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69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在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②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③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住颈椎。④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⑤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6例,失访4例,76例获得12~54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56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5%,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3.9%,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存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脊髓损伤,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大致包括外科手术、药物、物理治疗等。近些年来,在亚低温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和亚低温预处理保护髓内切开手术的研究。现将亚低温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SCI组)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MP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h、12h、24h三个时相组,每组6只,采用Allen'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在各时相提取伤段脊髓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Ⅲ态(R3)、Ⅳ态(R4)、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结果:SCI组在伤后6h、12h和24h的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MP组伤后6h和12hR3、RCR和P/O高于SCI组,R4低于S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MP组R3、R4和RCR在6h和12h时相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4h时相R3、RCR和P/O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局部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受到影响,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程度明显受到抑制。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改善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保护伤段脊髓线粒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并对3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4.2年的随访。结果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的强化。对于鉴别困难的病例进行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本组42例均获得全切,术后症状改善者27例,6例无明显变化,5例加重。结论脊髓MRI及血管造影可以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手术疗效可靠,全切肿瘤可治愈本病,同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样-1(Ttll1)在脊髓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孕18天胎鼠及出生后1天、5天、10天、20天、40天的A/J(A)和C57BL/6J(B6)小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发育阶段Ttll1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2种品系小鼠不同发育阶段Ttll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A/J小鼠在出生后1天表达最强,C57BL/6J小鼠在胚胎18天表达最强且峰值显著高于A/J的峰值。提示Ttll1的表达与脊髓的发育及与两种小鼠脊髓发育的差异有关。结论:Ttll1基因与脊髓发育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表达强度调节脊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天用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组织中Ca2 的含量。 结果 :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含水量、Ca2 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 ,用CNTF治疗后水含量、Ca2 含量有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和正常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 结论 :CNTF可能是通过阻止Ca2 内流、稳定细胞内外Ca2 平衡而起到减轻创伤性脊髓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干预对AM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Allen's WD法制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AM表达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观察MP干预对脊髓损伤后AM表达、神经功能和组织学的影响.设假手术组、脊髓损伤非MP干预组(非干预组)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各组中均有AM的表达,其中假手术组AM持续低表达;MP组及非干预组AM表达增高,8h均达峰值,以后渐低,但伤后3d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MP组AM表达于伤后8 h、1 d、2 d、3 d高于非干预组(P<0.05),3组间在伤后2 h、6d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形态学显示假手术组无明显异常,MP组病理变化轻于非干预组.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非干预组和MP组(P<0.01),MP组伤后3 d,6 d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AM表达增高可能是脊髓损伤自身保护机制之一.通过药物上调AM的表达可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这为AM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