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荨麻疹从脏腑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治疗方法大多是疏风透邪、消疹止痒。笔者认为,荨麻疹虽病在表,但多与脏腑病变有关。故在临证中常采用脏腑辨证法治之,收效较为满意,兹举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风疹”“瘾疹”范畴,其发病与心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是中医脏腑病机“有诸内者形诸外”的典型表现。现代医学多认为慢性荨麻疹具有自身免疫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征。研究也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调控炎性反应等改善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该文将基于中医心肺脏腑病机,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外治内应”免疫应答现代科学内涵,为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技术优化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慧文  聂晶 《北京中医药》2018,37(6):528-530
鲍身涛教授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治疗疾病是一个调"常"的过程,即调整体内的阴阳平和而达到常态,不应局限于解决某一脏腑或经络的问题,应该脏腑、经络同调,因此,根据中医整体辩证观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等理论,提出"内调脏腑,外治六经"的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分享鲍身涛教授"外治六经法"治疗荨麻疹的经验,对荨麻疹的各种辨证分型的证候、治疗原则、辨证选穴及配穴原则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出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万兰清主任认为荨麻疹发病虽责之于风,治疗当以祛风为主,但是因荨麻疹的发病因时、因人以及脏腑虚实不同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其皮损虽在表,但病位不一,可以涉及多脏。因此根据寒温统一论,其在表则解表,在里则治里,表里合病则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5.
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有效改善症状。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理论,笔者认为慢性荨麻疹虽病位在肌表,却与脏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整理出近10年从心、肝、脾胃、肺、肾论治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是以反复出现风团伴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风团,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红或略带苍白,瘙痒剧烈.风团发无定处,存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消退,常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发作,超过一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的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棘手,常反复发作.笔者近年来采用耳针与体针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为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性风团.其特征为迅速发生与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伴有剧痒,严重者可伴有发热.荨麻疹病名来源是由古希腊人发现,有人在接触"荨麻"后,局部很快产生风团,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该植物有一定关系,所以称为荨麻疹.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种病因可导致其发生。中医作为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手段,倍受关注。本文就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机理进行讨论,从肝、脾、肺、肾等脏腑进行辨证论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常贵祥 《中医研究》2007,20(9):40-40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突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主要表现。急性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痊愈,慢性者迁延数月或数年,经久不愈。2000-2006年,笔者采用升麻鳖甲汤治疗慢性荨麻疹9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蓓蕾、风疙瘩。该病发无定处,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消退后不留痕迹,且较常见,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风的特点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首。荨麻疹皮损特点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皮肤表现为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多数医家认为与风关系最为密切。治疗除以疏风清热或祛风散寒为主外,还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运用调和冲任、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1.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荨麻疹164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潍  李秀萍  黄雅丽 《河北中医》2009,31(3):377-378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在人群中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荨麻疹病因复杂,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慢性,若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者称慢性荨麻疹,多数患者虽经治疗亦迁延难愈。其特点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整理有关慢性荨麻疹从心、肝、脾、肺、肾论治的相关研究,可知当前多数医家已认识到脏腑辨证在慢性荨麻疹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脏腑论治可达到调整阴阳、除病祛邪的目的。但相关临床研究在辨证标准、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今后研究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参考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荨麻疹1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德茹  赵树玲 《中国针灸》2001,21(9):539-539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 ,多发病 ,病因复杂 ,治疗棘手 ,容易复发。近 2年我们采用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荨麻疹 ,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 12 6例 ,男 5 7例 ,女 69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4 3岁 ;病程 2天~ 1年 4 8例 ,1 ~ 9年 5 1例 ,10年以上 2 7例。其中接触性荨麻疹 11例 ,冷荨麻疹 35例 ,不明原因者 80例。1 2 诊断依据(1)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 ,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可孤立或散在 ,或融成片 ,风团处有瘙痒和灼热感。(2 )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 ,消退后不留痕迹。2 治…  相似文献   

14.
王玉玺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荨麻疹急性期多属于表证、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凉血、解毒为主,易于收敛;慢性期多挟湿、挟虚、挟瘀,应结合除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荨麻疹是一种以疹块时隐时现,并伴有瘙痒为主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外多责之于六淫具有季节性,内因脏腑功能受季节气候调控。本文从"五脏应时"角度出发探讨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3方面内容,认为季节气候变化与荨麻疹发病密切相关,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荨麻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荨麻疹是指复发作全身多处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伴瘙痒,病程长于6周的荨麻疹。由于该病病因不明,治疗相对比较困难。笔者运用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乐奇  阎培宁 《国医论坛》1989,4(1):41-42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痦瘤”、“瘾疹”、“风疹疾”等。临床表现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生和消退都较快,伴有瘙痒和烧灼感。中医认为多与风邪有关,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用经方治疗疗效显著,临床报道也较多、今概述如下: 一、桂枝汤类 (一) 桂枝汤:顾氏用本方加味治疗荨麻疹疗效较为满意,并指出,本方治疗皮肤病的范围远不只此,只要逢冬季发作,春暖时症状减轻,伴有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缓者,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范畴,目前中医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着眼于外邪或内在脏腑。笔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发现荨麻疹的发生与风邪密切相关,与脏腑关系亦十分密切:风邪侵袭、内通于肝,心火亢盛灼于肺金,脾失健运血虚风燥,肺卫不固外邪侵袭,体虚邪袭久病及肾等。本文试从脏腑与皮肤、腠理的关系入手,分析脏腑关系失调与本病发生的关系,希望对荨麻疹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军妹  刘玲 《河北中医》2010,32(3):383-384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一般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20.
针灸加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荨麻疹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的局限性暂时性水肿,伴有瘙痒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风团,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红或略带苍白,瘙痒剧烈。风团发无定处,存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消退,常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发作,超过一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笔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该病5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