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确定辅料配比.方法用均匀设计法,以片剂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为指标,优选辅料配比.结果辅料配比为:3%羧甲基淀粉钠(CMS-Na),3%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L-HPMC),0.2%硬脂酸镁,0.1%微粉硅胶.结论优选的辅料配比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片薄膜包衣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包衣片的稳定性,同时优化选择包衣的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崩解、耐温湿实验比较薄膜包衣及糖衣对银杏叶片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摸索出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薄膜包衣可提高银杏叶片的储存期稳定性,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银杏叶片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结论银杏叶片可采用薄膜包衣。  相似文献   

3.
芒果止咳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优化选择薄膜包衣的生产工艺条件,提高芒果止咳包衣片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摸索薄膜包衣工艺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溶出度、耐温耐湿实验,比较糖衣及薄膜衣对芒果止咳片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薄膜包衣可提高芒果止咳片的储存期稳定性。结论芒果止咳片采用薄膜包衣比糖衣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指定库克亚片的最佳崩解剂及润湿剂。方法:以制粒情况、压片情况、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等为考察指标,指定最佳崩解剂及润湿剂。结果:熏鲁香与浸膏及芦荟以及司卡摩尼亚脂等细粉分别制粒,5.94%速崩王内加和5.76%PVPP外加为崩解剂,片剂硬度为3~4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药孜海甫片的辅料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定孜海甫片的最佳崩解剂及润湿剂。方法:以制粒情况、压片情况、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等为考察指标,指定最佳崩解剂及润湿剂。结果:薰鲁香与芦荟等6味药材的细粉分别制粒,5%速崩王内加和5%PVPP外加为崩解剂,片刺硬度为3~4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薄膜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中的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2 h,加水量为6倍量、4倍量、4倍量。结论:所筛选的水提工艺条件基本稳定,可用于血府逐瘀片的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7.
复方石韦片的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华  李忠思  董晓强 《中草药》2010,41(5):727-729
目的确定复方石韦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评分的方法优化复方石韦片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结果薄膜包衣最佳工艺参数是:包衣液质量浓度0.14g/mL,包衣液喷量16~20g/min,进筒风温75℃。结论验证试验和放大试验表明,此工艺可用于复方石韦片薄膜包衣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指定通窍阿亚然及派克日片的最佳崩解剂及润湿剂。方法:以制粒情况、压片情况、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等为考察指标,指定最佳崩解剂及润湿剂。结果:熏鲁香与浸膏及芦荟以及西红花等细粉分别制粒,加入6.94%淀粉及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以及10%微晶纤维素外加为崩解剂,片剂硬度为3-4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首乌片薄膜包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聚丙烯酸树脂为薄膜包衣主材料的包衣方法,并与糖衣片进行了平行比较,选择了合适的薄膜包衣配方。结果认为,250g片蕊,其包衣配方应是;滑石粉6g,钛白粉3g、HPMC水溶液80g、聚丙烯酸树脂溶液40g、乙醇100ml,吐温-80 2ml、聚乙二醇2ml。另外还应注意片剂表面的粘着力,固体辅料的细度等。薄膜包衣首乌片经外观、崩解度、硬度、水份等比较,均优于糖衣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以薄膜包衣预混剂的用量、出风温度、雾化压力、包衣液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崩解、外观合格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结果:薄膜包衣预混剂的用量、出风温度对包衣工艺具有显著影响,其次为雾化压力,而包衣液浓度对包衣工艺无显著影响,综合确定其最佳工艺为薄膜包衣预混剂用量为4%,出风温度40℃,雾化压力为0.35 MPa,包衣液浓度为7%。结论:优化后所得包衣工艺参数有效可行,结果稳定,可用于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新清宁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取包衣液质量浓度、包衣液喷量、进风温度、包衣锅转数为考察因素,综合评分法优化新清宁片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结果:薄膜包衣最佳工艺参数为包衣液质量浓度0.14 g·mL-1,包衣液喷量5.05 ~5.15 g·min-1,进风温度80℃,包衣锅转速6~8 r·min-1.结论:优选的薄膜包衣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龙血竭结肠定位片包衣处方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制备龙血竭结肠定位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制备龙血竭含药片芯,采用HPMC,EC与丙烯酸Ⅱ号树脂等制备龙血竭结肠定位片.单因素试验考察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确立处方组成,采用正交设计对包衣液处方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包衣处方为溶胀层增重3%,肠溶层增重2%,丙烯酸Ⅱ号树脂与EC比值1∶10,结肠定位片的时滞6h,时滞5h后累积释药达80%.结论:龙血竭结肠定位片在体外具有结肠定位释放的特性,能达到治疗结肠部位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通薄膜衣片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方法:以颗粒性状、制粒难度、休止角、片面光洁度、硬度、崩解时限为指标,单因素法优选片剂处方。结果:按照浸膏粉-淀粉-乳糖-微粉硅胶(1:0.5:0.4:0.1)的比例混合,85%乙醇制粒,压片、包薄膜衣。结论:骨通薄膜衣片处方合理,工艺简便易行,可达到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安神补心丸糖衣工艺,提高成品稳定性和扩大适用人群。方法采用素丸表面包薄膜衣代替糖衣的新工艺。结果采用薄膜衣制得的成品较好地解决了原工艺成品表面形成花斑和部分人群不宜服用的问题,减少了非活性成分的服用量,缩短了溶散时限,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结论薄膜包衣工艺方法简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通关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尿潴留肾气亏虚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04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及常规尿潴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通关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单次尿量和尿管留置时间、尿动力学参数、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P和CGRP及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单次尿量、最大尿流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及最大尿意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排尿无力、小腹坠胀、怠倦乏力评价均有降低(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P和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XOD,MDA水平降低更明显,而SOD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加味通关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尿潴留肾气亏虚证取得了一定疗效,其上调体内SP和CGRP水平及增强抗氧化作用可能与上述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浓缩当归丸不同配比的打光包衣材料及工艺进行探讨,研究不同打光包衣材料对浓缩当归丸质量的影响,并筛选符合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注册标准要求的打光辅料。方法:通过选用不同打光辅料及配比,同时对浓缩当归丸实施6种打光包衣工艺操作,以打光包衣后的产品外观、水分、溶剂残留量、溶散时限和质量标记化学成分含量等为考察指标,探讨不同的打光包衣材料对浓缩当归丸质量的影响,优选出符合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注册指南要求的浓缩当归丸打光包衣材料及最佳的工艺流程。结果:除12D15-2和12D15-5外观较差,12D15-3批次乙醇含量轻微超标,其他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不同打光包衣材料及工艺对浓缩当归丸外观有较大影响,对溶剂残留影响不大,对水分、质量标准控制中的标记化学成分阿魏酸含量及溶散时限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辅料在口服结肠靶向制剂中的应用,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对常用于口服结肠靶向制剂的几种辅料及其相应的释药系统进行分析概述。结果: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口服结肠靶向制剂的发展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结论:辅料的选择对制剂的结肠定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通管汤加减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提供经验。方法:选取56例双侧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行输卵管整形术,并给予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症辨证给予活血通管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妊娠率为35.7%,治疗组的妊娠率为60.7%,治疗组的妊娠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辨证使用活血通管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