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ScvO2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入SICU的外科术后危重病患者共18名,根据预后及及有无并发MODS分为对照组、MODS组以及死亡组3组,进行持续ScvO2及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ScvO2值在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心率、血压、CVP监测结果直到经抢救治疗后24 h才显示出差别.ScvO2监测值与血乳酸值、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r:-0.721/-0.80).结论 患者ScvO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早期持续监测对评价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危重患者氧代谢的监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作为许多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在危重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休克等各种病理情况下,由于供氧障碍或代谢率增加,均可以造成机体绝对或相对缺氧,发生以氧供不足及氧摄取利用受限为特征的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3.
4.
吴燕  印卫芩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18-1120
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随着对谷氨酰胺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补充谷氨酰胺可减少重症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赖军华  李敏  刘欢 《医学综述》2012,18(10):1548-1549
乳酸作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产生与排泄的平衡,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由呼吸或者循环衰竭导致的组织缺氧,会引起血乳酸浓度的升高。血乳酸升高可极大地增加乳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血乳酸水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不仅可以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预测组织缺氧情况,防止引起其他严重症状。  相似文献   

6.
杨松 《医学文选》2013,(5):622-624,612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监测是临床上指导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随着微创医疗技术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普及,其对监测CPP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将脑灌注压监测指导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马羽琦  郗光霞 《医学综述》2021,(9):1791-1795
血糖监测是目前糖尿病控制中的主要手段,能够及时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程度,方便降糖方案的制定,同时可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短期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一环,短期血糖波动与心血管事件、视网膜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可全面显示短期血糖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朱芬芝 《中国医疗前沿》2013,(6):102-102,12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30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监测后统计患者辛普森等级、ICP检测情况和生命体征表现情况,以此评价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应用的意义。结果辛普森等级:0级6例,1级24例,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时间范围为82-150h,其中24例患者ICP指标为16-18mmHg,生命体征表现稳定,6例患者ICP指标为大于20mmHg,MRI检验结果显示有继发性的颅内出血现象。进行二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2例。结论脑膜瘤术后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85.00%,远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17.50%,远低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当中,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给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改善预后,控制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老年重症患者术后乌司他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内脏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比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该人群由于许多重要脏器功能的衰退,承受手术侵袭及机体应激反应的能力减退,使外科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乌司他丁是一种高效、光谱的酶抑制剂,基础研究发现乌司他丁具有抗手术侵袭和防御组织损伤的作用,就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0例危重患者,入院后同时给于PAC及PiCCO监测,观察检测开始后1min、12h、1d三个时间点的检测数据,数据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六项指标分别经球形检验发现,P>0.05,符合球形分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续结果。结果显示,患者六项指标不同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但组别与时间交互项均无差异(P>0.05)。说明患者患者六项指标两种检测方式不同时间点存在明显差异,但个时间点两种检测方式比较,无差异。结论两种检测方式所得血流动力学相似,但PiCCO可进一步测量 ITBVI、EVLWI,对判断液体及血管容量影响较大,对危重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推广及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颅内压监测(ICPM)技术是临床上积极治疗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是降低颅内高压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的有利手段,本文就结合近年来相关颅内压监测临床使用进展,对有创性颅内压监测临床优缺点给予评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危重病人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病人预后关系。方法监测147例住院危重病人动态血压,计算:(1)24h平均收缩压(24hSBP)、舒张压(24hDBP)、动脉压(24hMAP)和脉压(24hPP);(2)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舒张压(dDBP)、动脉压(dMAP)和脉压(dPP);(3)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舒张压(nDBP)、动脉压(nMAP)和脉压(nPP);(4)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SBPF,DBPF);(5)血压变异性,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APACHEⅡ>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变化;再根据24hPP分为两组:PP>40mmHg组和PP≤40mmHg组,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APACHEⅡ>20分组24hSBP、24hDBP、24hPP及非勺型率均高于APACHEⅡ≤20分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病人的24h收张压变异、舒张压变异及昼间收缩压变异、舒张压变异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40mmHg组病人年龄、女性比例、心率(HR)、SBP、MAP、血糖、APACHEⅡ评分、总病死率均高于PP≤40mmH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4hPP、APACHEⅡ评分、24hSBP和昼间收缩压变异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监测危重病人动态血压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病人血压情况,对血压风险评估更有价值;24hPP也是危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177;2.9)%、(7.5&#177;3.2)mmol/L、(3.2&#177;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177;4.1)%、(9.9&#177;3.0)mmol/L、(5.6&#177;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177;5.0)%、(11.6&#177;3.6)mmol/L和(5.5&#177;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ICU危重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例危重病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进行CRRT,测定CRRT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血清电解质钾、钠、氯等变化。结果8例患者经CRRT治疗后,BUN、SCr均下降,3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危重病患者应用CRRT治疗,可以稳定机体内环境,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发展,达到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后危重病人氧代谢监测变化,指导救治,评估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10例我科收治的术后危重病人,分别于术后2、6、12、24、36、48 h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按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处理各项指标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PEM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氧供需变化.结果 生存组在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方面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生存组中,患者血液动力学逐渐平稳,氧供指数(DO2)和氧耗指数(VO2)均明显升高,血乳酸水平较低,经综合治疗后患者得于存活,而死亡组数据显示,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DO2和VO2的提高非常困难,且血乳酸水平持续较高,提示组织缺血缺氧严重,细胞功能衰竭不可逆,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但患者最终死亡.结论 术后动态观察氧供需及分析DO2、VO2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反映机体氧合情况,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指导救治危重病人,提高术后危重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梁占浩  胡春江 《医学综述》2007,13(13):1040-1040,F0003
危重患者的抢救是重症监护(ICU)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呼吸、循环功能的支持技术日臻完善,可以对氧供进行监测,然而难以监测组织氧代谢。我们对危重患者进行氧代谢方面的研究,发现氧利用率可以反映组织氧代谢情况,协助评估危重患者的预后。对4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