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哲学教育与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弱化",是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的共性问题。中国传统哲学教育在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养成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化认识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等"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切实发挥中国传统哲学课程对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哲学方法论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衍化,主要涉及的哲学范畴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是中医学观察和认知客观世界、深刻认识自然规律而产生的原创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特色方法论体系。中医学本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责任,亟待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阶段等极早期即将中医学学科特征贯穿于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培训中,以中医哲学方法论为思维模式、以传统"师带徒"为形式特征、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探究深度为评价机制,"早吸引、早关注、早创新",实施中医学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培训。  相似文献   

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开展有教无类,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达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快培养人才而特设的方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分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热爱中医思维、明晰中医理论、阐释中医精髓,深谙中医方法、自信民族文化等教学目标而设,设计并采用数字化多语种在线教材,经典传承象思维,实训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哲学、中医藏象理论,在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中接受"心主神明"为核心的藏象理论,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背景,培养和建立学生联系中国哲学学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李定祥  彭珣  郭芮  刘琴  邓奕辉 《中医教育》2020,(2):40-43,49
"象思维"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培养此思维方式对刚接触中医学的学生十分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者需带领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将其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象思维"。从汉字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和天人合一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掘"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易学、道学、儒学、释学等"四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不仅以"水土"之功来涵养着中医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医思维走向,阐述和分析"四学"对中医学思维的影响及中医学在此影响下的发展,明确中医学思维的哲学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医“意象”思维理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学无论是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还是在思维层面都借鉴并延伸了"意象"思维与表达方式。审视中医"意象"思维,以象说象,以象解象,因象会意,意象交融,达到立象以尽意的高度,"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可以说中医"意象"思维既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延续,更是一种医学理念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变易思维是构建中医哲学的重要基础,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变易思维的阐释、变易思维在中医学及中医诊断学中的具体体现、对变易思维的思考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辨证和诊法中的变易思维,以期搭建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建立了传统中医理论体系,而辩证思维可谓中国古代哲学最为突出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诊治中,具体反映为对疏肝与养肝、补虚与泻实、清热与利湿、养阴与利湿等关系的辩证把握。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中医运气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重要中医经典课程之一,由于内容涉及古代天文历法等古代自然科学内容,给教与学带来很大难度。基于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教无定法适合为佳、手段多样贵在得法、建设平台重在创法3方面,对中医运气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适合多种教学方法,并提出了"重在创法"的教改观点。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及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