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38例确诊为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钠达稳态血药浓度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血药浓度〈40mg/L的13例(9.42%),在40~50mg/L范围内的15例(1087%),在50~100mg/L范围内的99例(71.74%),〉100mg/L的11例(7.97%)。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在丙戊酸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莲  周黎  虞燕霞  杨辰  尚尔宁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4):2040-2042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未达有效治疗范围的相关因素,以促进丙戊酸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26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 mg·L-1的患者,分析其丙戊酸钠用药剂量、降低丙戊酸钠浓度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和酶诱导剂使用情况。结果 55例(43.65%)为丙戊酸钠单用,普遍存在剂量偏小;31例(24.60%)与碳青霉烯类药合用,下降幅度(79.00±7.00)%;28例(22.22%)与酶诱导类抗癫痫药苯巴比妥或卡马西平合用,下降幅度(50.54±8.40)%;12例(9.52%)为丙戊酸钠与碳青霉烯类和酶诱导类抗癫痫药的三药合用,下降幅度高达(94.56±2.44)%。结论 碳青霉烯类药物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幅度比酶诱导类抗癫痫药更大,临床宜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年龄、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方法:利用SPSS10.0软件辅助分析2240例/次儿童丙戊酸血药浓度数据与服药剂量、年龄、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儿童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剂量有一定的差异,血药浓度在各层次组均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约为7.2%,其中治疗窗内的发生率为6.5%,治疗窗外的8.3%。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效范围窄,个体差异大,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旭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78-79
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是儿童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AEDs),可用于多种类型癫痫发作.其药动学较复杂,受年龄、剂型及其他AEDs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大.同时,它对消化系统、肝脏及血液系统均有潜在的毒性作用,甚至可能出现致死性的肝坏死.在癫痫儿童中开展VPA血药浓度的监测,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者,女,21岁,因反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3年,复发3天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首次出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多、冲动、睡眠减少、精力充沛、食欲增加,1周后就诊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躁狂症,予住院治疗3月后获显效出院,1年后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爱好丧失、精力减退、早醒、疲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癫痫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癫痫患者329例的疗效,按年龄分为3组(0~20岁组、21~40岁组、40岁以上组),每3月随访1次,随访1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3个组别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8.60%、21.31%、21.42%,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21~40岁组中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丙戊酸钠在各年龄段出现的不良反应类似,但各有其特点,应有针对性地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老年人虽然属于成年人的范畴,但身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对药物和损伤的耐受能力与中青年人存在着差别。推测老年人这组特殊成人的服药量比一般意义上的成人(中青年人)低。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丙戊酸钠治疗老年癫痫病人的剂量和有效血浆药物浓度,为老年癫痫病人合理应用丙戊酸钠提供依据。方法和材料:研究对象为我科2009年8月到2010年3月新诊断的60岁以上的癫痫病人。给病人小剂量起始量丙戊酸钠0.2—0.4/日,以完全控制癫痫癫痫发作为目标上下调整剂量形成个体化的维持剂量。于用药1周、1月或3月检查丙戊酸钠空腹和服药后两小时血药浓度。结果:病人用药维持剂量为0.1-0.6/天,平均剂量约0.289/天(D=0.089),是通常成人丙戊酸钠推荐维持剂量(0.6—1.5,天)的20—50%。血空腹丙戊酸钠浓度是4.97—33.71mg/L,平均19.1mg/L(D=8.57),也几乎是正常丙戊酸钠抗癫痫血药浓度(40—100mg/L)的20—50%。所有病人癫痫发作控制良好。结论:老年癫痫病人服用丙戊酸钠约0.1—0.4/天是有效的。有效丙戊酸钠空腹血浆浓度可以在4.97—33.71mg/L。本研究提示应该生产小剂量丙戊酸钠片(0.1)或控释片(0_3),以满足老年癫痫病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老年化,用成人药物剂量来代替老年人药物剂量已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医学界需要对其他药物,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如其他抗癫痫药物、降压药、降血糖药)的老年人推荐剂量和有效血药浓度进行研究,使得老年病人得到更加安全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额叶癫痫患者4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小儿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46例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简称缓释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与其他剂型(糖浆、糖衣片)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癫痫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两种,80%的患儿可通过药物控制发作。本文分析本院78例儿童全面性特发性癫痫通过丙戊酸钠加中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标准:患者资料来源于我院儿科门诊,均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癫痫发作的典型表现和脑电图特征、有明确的病因、诊断标准符合1981年I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定痫丸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5例特发性癫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予定痫丸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均治疗6月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04%优于对照组75.00%,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4%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 P〈0.05。结论定痫丸加减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特发性癫痫效果确切,对癫痫造成的持久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癫痫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0例,左乙拉西坦组30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5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25例(83.4%)。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3例、有效18例、完全控制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24例(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总有效率差异吴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7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70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0例,左乙拉西坦组30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5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21例、完全控制8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29例(82.8%)。左乙拉西坦组35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3例、有效23例、完全控制5例、加重4例、总有效率28例(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2例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丙戊酸钠结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1例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6%;对照组81例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对于癫痫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药治疗,在治疗前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将来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对癫痫病患者的控制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单独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32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 2组 ,A组予丙戊酸钠 ,B组予托吡酯 ,观察 2组疗效。结果 A组 14例中有效 10例 ,有效率为 71% ,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者 3例 ,嗜睡者 1例。B组 18例中有效 15例 ,有效率为 83% ,表现为头晕者 1例 ,睡眠不安、困倦者 1例。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2 =0 .6 5 3,P >0 .0 5 )。结论 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单独治疗小儿癫痫均疗效较好 ,安全性亦较好 ,而丙戊酸钠相对价廉 ,故仍可作为抗癫痫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癫痫儿童的血清丙戊酸浓度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122例癫痫儿童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建模因子分别为6及12的模型Ⅰ和模型Ⅱ,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利用模型Ⅱ前瞻性预测12例癫痫儿童的血清丙戊酸浓度。结果 模型Ⅰ和模型Ⅱ测试组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986;均方预测误差平方根(RMSE)分别为5.864、2.998;平均预测误差百分率分别为0.42%、-0.59%(P>0.05);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分别为7.67%、4.40%(P<0.05)。前瞻性预测(12例)其误差百分率在±5%以内的7例,±5%~±10%的3例,±10%~±20%的1例,大于20%的1例。结论 模型Ⅱ对癫痫儿童血清丙戊酸浓度的预测精准度优于模型Ⅰ。所建立的针对儿童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癫痫儿童的血清丙戊酸浓度,可指导临床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患者丙戊酸蛋白结合率。方法用超滤法分离血清中游离丙戊酸,然后用FPIA测定血清丙戊酸及超滤液中丙戊酸浓度,最后计算丙戊酸蛋白结合率。结果丙戊酸蛋白结合率达88.78%~95.91%,平均为93.63%,丙戊酸的蛋白结合率个体差异不大,RSD为2.06%。结论癫痫患者有高的丙戊酸蛋白结合率,临床上不能仅以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为依据,必须综合考虑,建议在适当情况下监测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认知能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儿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且观察组患儿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两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δ、θ频段功率较用药前降低,α、β频段功率较用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棘波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观察组患儿言语、操作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应用于小儿癫痫治疗效果相近,但可控制疾病发作,减轻疾病对认知功能损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癫痫患儿予VPA单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的变化,并与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癫痫患儿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服用VPA 6个月后,患者出血时间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VPA可降低癫痫患儿血小板计数,延长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厦 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 56 例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 平治疗),各 28 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 有效率为 92.86 %,高于对照组的 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持续发作时间、 发作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 对照组,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高迁移率蛋白 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可提高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持续发作时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