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 ,6 0岁 ,声嘶 6月 ,并逐渐加重 ,于 1999年5月 7日入院。查体 :颈部等表浅淋巴结未扪及 ,左侧声带前联合见新生物 ,心肺均未发现异常 ,肝脾均未扪及。左侧声带病理活检为鳞状细胞癌 ,准备行手术 ,但查血常规 :白细胞 5 0× 10 9/L ,血红蛋白 12g/L ,血小板 2 5× 10 9/L ,外周见少量巨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粘附功能显著高于正常 ,骨髓检查见巨核细胞增生活跃。因出血凝血时间正常 ,仍进行了喉癌切除手术 ,手术完成顺利 ,术中失血 80 0ml,术中输血 4 0 0ml,术后 10天血小板 5 0× 10 9/L。术后 1月血小板 80× 10 9/…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1岁 ,因少量血便 ,腹痛 3天于 2 0 0 0年 12月 10日入院 ,行大肠镜、气钡灌肠、胃镜检查 ,均未发现异常 ,经止血、抑酸治疗 1周好转出院。 5个月后又出现血便、腹痛 2天于 2 0 0 1年 5月2 3日第 2次入院 ,便血量较第 1次增多 ,仍行上述检查及盆腔 CT未发现异常。血常规 :血红蛋白 98g/ L,白细胞8.7× 10 9/ L ,血小板 2 13× 10 9/ L ;骨髓象无异常 ,对症治疗 1周好转出院。逐渐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及活动后心悸、胸闷等。 2 0 0 1年 8月 1日晨突发大量血便、伴头晕、心悸、恶心、出汗、口渴等急症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3.
1 病案摘要患者男性 ,6 1岁 ,农民。因全身淋巴结肿大 ,喉腔溃烂 5月余入院。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血压 110 / 70mmHg ,消瘦、全身有数个蚕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 ,饱满、质中等 ,无活动及压痛 ,口腔恶臭 ,喉腔大面积溃疡 ,表面覆盖白色分泌物 ,底面充血水肿。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 6 5× 10 9/L、中性 0 0 7、淋巴 0 0 3,红细胞 35 5× 10 12 /L、血色素 75 g/L、血小板 10 9× 10 9/L ,喉腔白色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大量滴虫 ,胸部X线片、腹部B超报告正常。对肿大的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拒绝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4.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于2005年4月26日收住他院。患者于2000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间断发热,T38~39℃,伴寒战,化验血常规示WBC增高,PLT降低,未予重视。至2004年WBC最高60×10^9/L,分类不详,PLT最低10×10^9/L,B超:脾大。曾作骨穿未确诊。2004年7月再次行骨穿,考虑慢性白血病,7月9日查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未予确诊。2005年3月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外周血WBC分类:原始粒细胞6%,早幼粒细胞1%,中幼粒细胞6%,晚幼粒细胞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7%,中性分叶核粒细胞61%,单核细胞11%,淋巴细胞4%,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3.19×10^9/L。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23岁,2013年8月8日因面色苍白3周、发热2 d 入院。入院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4×109/L,血红蛋白(Hb)44 g/L,血小板计数(Plt)11×109/L。体检: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可见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胸部 CT 及腹腔彩色超声检查未见肿大淋巴结。生化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42.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6μmol/L;溶血筛选正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筛查阴性;自身抗体全套检查阴性;血清铁蛋白正常,叶酸、维生素 B12正常,血清铁79.6μmol/L。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形态未见异常,淋巴细胞未见异常,巨核细胞23个,以颗粒型为主,血小板散在少见。骨髓染色体:46,XX,[20];流式细胞术分型未见异常;骨髓活组织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先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予适当成分输血,复查血常规示,WBC 及Hb 逐渐上升,Plt 维持在10×109/L 左右,治疗上加用环孢素口服,未诉不适,患者带药出院,嘱其门诊随访。随诊期间检查血常规示:WBC 和 Hb 大致正常,Plt 维持在20×109/L,后失访。9个月后因皮肤瘀点、瘀斑2 d 再次入院。体检:除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的瘀点、瘀斑外,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示:WBC 4.8×109/L,Hb106g/L,Plt 8×109/L;生化检查、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大小便常规均正常;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抗体正常。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 ITP,继续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同时予输注单采血小板,症状改善出院,后失访。11个月后患者第3次入院。查体:WBC 3.5×109/L,Hb 29 g/L,Plt 12×109/L;乳酸脱氢酶(LDH)562 U/L;生化检查、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大小便常规均正常;血清铁蛋白231.28 ng/ml,血清铁、叶酸、维生素 B12均正常;血小板相关抗体正常;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低水平,红系占0.115,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0.555,可见29.5%异常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减少;骨髓活组织检查:造血组织增生减低,可见大量异常细胞,呈间质分布;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26.8%,其免疫表型为 CD34+、CD4+(部分)、CD7+(部分)、TDT-、sCD3-、cCD3+、CD10-、CD19-、CD117-、CD33-、HLA-DR-、CD20-、MPO-;染色体46,XX,[10]。诊断为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予以 CODP 方案行诱导缓解治疗,化疗后外周血三系持续严重低下,后患者要求出院。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粒细胞肉瘤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粒细胞肉瘤 (Granulocytic Saroma,GS)是一种由未成熟粒细胞形成的髓外肿瘤 ,外周血和骨髓均无白血病表现的所谓孤立性粒细胞瘤 (Isolated granulocytic sarcom a)非常少见 ,本文报道 1例 ,并就孤立性 G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文献复习。病例资料患者 ,男 ,2 9岁 ,因“发现皮肤结节 3个月”入院。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腰部皮肤有两个蚕豆大小的紫色结节 ,此后逐渐增多 ,遍及背部、胸部及四肢 ,大小不等 ,米粒至蚕豆大小。曾就诊于当地医院 ,血象 :Hb15 7g/ L,WBC4.0× 10 9/ L,PL t147× 10 9/ L ;骨髓检查 :增生活跃 ,粒系 0 .…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64岁. 于2001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齿龈渗血、皮肤出血点、瘀斑入住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80 g/L,白细胞计数(WBC) 1.4 ×109/L,红细胞计数(RBC)2.30 ×1012/L,血小板计数(Plt)6×109/L. 随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红两系少见,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易见,巨核细胞缺如.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予口服司坦唑醇、环孢素治疗,丙种球蛋白2.0 g×7 d静脉滴注,间断输血及血小板,茵陈蒿汤1剂/d,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控制相对稳定. 2005年7月因间断出现酱油色尿、双目视物不清入院治疗.入院后检查血常规:Hb 32 g/L,WBC 1.2× 109/L,RBC 1.03×1012/L,Plt 16×109/L.随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期幼红细胞红居多,占0.475.溶血试验:酸化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肝、肾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9 U/L、尿素氮13.76 mmol/L、肌酐90.30μmol/L,其他检测项目均正常;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粒细胞CD5548.40 %,CD5956.19 %,红细胞CD5571.34 %,CD5968.15 %.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 应用胸腺肽、多抗甲素、达那唑、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曾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茵陈蒿汤1剂/d、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出院. 2012年11月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示:Hb 18 g/L,WBC 2.13×109/L,RBC 0.51×1012/L,Plt 4×109/L,骨髓象检查显示浆细胞增多,占0.195,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可见双核浆细胞,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相似文献   

8.
1 病案摘要患者男,2 2岁,因腹痛、乏力、消瘦1月于1999年8月5日入院。查体:T 36 5℃,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 ) ,腹肌软,脐周及右下腹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6g/L ,WBC 2 5 0×10 9/L ,N 0 82 ,PLT5 0 9×10 9/L ,RBC 5 34×10 12 /L ,ESR 6 0mm/h ,ALB 7 9g/L ,G37 1g/L ,A/G 0 83;IgM 0 96g/L ;α1球蛋白7 2 % ;α2 球蛋白16 5 % ,β球蛋白12 5 % ,γ球蛋白2 7 5 % ;尿蛋白(- ) ,尿本周蛋白(- ) ;X线胸片;纵隔、两肺正常;骨髓像:增生明显活跃。腹部B超及CT :腹腔及腹膜后多枚肿…  相似文献   

9.
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探讨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救治方法。方法 化疗后当绝对粒细胞计数 (ANC)≤ 0 .5× 10 9/L时 ,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 (G CSF)、抗菌素等直至血象恢复至ANC≥ 2 .0× 10 9/L。当出现感染性发热时抗菌素应用至感染控制。结果 共救治 72例患者 ,ANC≤ 0 .5× 10 9/L的中位持续天数为 3天 ,保护性隔离的中位天数为 6天。抗菌素应用的中位天数为 6天 ,G CSF应用的中位天数为 5天。 7例接受了血小板输注。 2 8例出现感染性发热 ,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 对于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 ,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 ,应用G CSF、抗菌素、输注血小板等综合处理 ,患者可安全、快速渡过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者女性,49岁.间断皮肤瘀斑1年余,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2016年3月,因皮肤间断出现出血点与瘀斑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6.3×109/L;血红蛋白(HGB) 117.00 g/L,血小板(PLT)4×109/L,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活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35个,分类25个,均为颗粒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对性,76岁。因持续发热八个月于1990年3月31日入院。在他院按“败血症”治疗半年,体温降至37.5℃左右.好转出院,两月后体温再次升高收住我院。体检:T39℃,P102次/分,BP16/10.7Kpa。发热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2次/分。腹平软,脾肋下1cm,中等硬,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4×10~9/L,中性分叶核73%.淋巴细胞22%.单核细胞3%,血小板4×10~12/L,血沉64mm/h,胸片示两肺感染性病变,骨髓涂片示感染骨髓象,B超示轻度脾肿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皮下瘀点、瘀斑就诊于我院。血常规:WBC 30×109/L,PLT 10×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3%,单核细胞3.3×109/L。骨穿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分别占8%、5%,余红系、淋巴系未见异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多,其中见较多异型幼稚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 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0岁.头昏乏力14年,多次在外院查血常规WBC、RBC、Hb均低于正常,但未做骨髓检查明确诊断.于2000年6月来我院血液科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紫癜,心肺正常,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血常规示WBC2.5×109/L,N0.62,L0.37,M0.01,RBC1.20×1012/L,Hb29 g/L,Plt85×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原始粒细胞0.015,幼稚单核细胞0.015,成熟单核细胞0.06,骨髓三系细胞均可见病态造血,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18%,(++)21%,(+++)9%,环形铁粒幼细胞(一).  相似文献   

15.
原发卵巢癌伴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洪澜  李小平  崔恒 《肿瘤》2003,23(3):252-252
患者 ,女 ,76岁 ,因“腹围增大 4个月 ,发现腹水 5天”于2 0 0 2年 1月 16日收入院。患有高血压病 5年。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较好 ,腹膨隆 ,扣诊浊实音 ,移动性浊音 (+) ,下腹部触及质硬包块 ,活动差 ,边界不清 ,无压痛。妇科检查于子宫后方触及实质性包块 ,向双侧达盆壁 ,尚有界限 ,上界不清 ,活动性差。辅助检查 :WBC 31.95× 10 9/L ,NE 2 8.92×10 9/L(90 .5 4 % ) ,HgB 12 4 g /L ,PLT 6 33× 10 9/L。外周血涂片分类正常。腹部CT示盆腔肿物并腹膜广泛转移 ,肝顶部多发低密度灶。入院诊断 :盆腹腔肿物性质待查 :卵巢癌 ?原发腹膜…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 病例l,患者,女,28岁,"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出暗红血液50 mL、术后创面渗血2 d入院.查体:血压9/6kPa,心率110次/min,贫血貌,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肛门后正中位距肛缘3 cm处有一组织缺损,约3 cm ×4 cm×5 cm,边缘组织暗红色,创面渗血.血常规:WBC2.0×109/L,Hb 25g/L,PIt 30×109/L.入院后行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转肿瘤科化疗.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性,发病年龄7岁,2017年10月因"牙龈肿胀2个月余"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入院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 5.84×109/L、红细胞(RBC)5.65×1012/L、血红蛋白(HGB)118 g/L、血小板(PLT)215×109/L,骨髓形态: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单核细胞11%+幼稚单核细胞60%,考虑...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9岁,农民,自1995年1月出现左上腹不规律疼痛、泛酸伴腹胀,经对症治疗效果差:1996年7月底上述症状加重,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小弯侧有一个约2.5cm×2.0cm大小的溃疡面,溃疡周围环行隆起,质较脆,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胃窦部中分化腺癌:于1996年9月行胃大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胃小弯溃疡型中度分化腺癌,侵及肌层,两断端未见肿瘤侵犯,淋巴结转移4/13。术后2月开始化疗采用FAM方案(5-氟脲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联合化疗3疗程共9周期,患者一般情况好,饮食尚可,以后未行任何治疗。至1999年3月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等症状,症状逐渐加重,于1999年5月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轻度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常规:Hb61g/l,WBC15.9×10~9/L,PLT29×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占NEC的92%,红系、淋巴系明显受抑,全片见巨核细胞3个,血小板少见,POX阳性。诊断:急性髓性白血病M_1,采用HA方案(高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联合化疗2疗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血常规恢复正常,骨髓象完全缓解,以后曾间断巩固治疗,1999年10月病情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7岁.2020年4月当地医院体检,血常规:白细胞(WBC)10.2×109/L,红细胞(HB)132?g/L,血小板(PLT)33×109/L;余未见异常.发现PLT减少,于2020年5月就诊于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患者既往体健,现无不适症状.体检:皮肤无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及,无肾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用羟基脲作一线药物 ,长期维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11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1例 ,均系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 ,经血常规、骨收稿日期 :1999-10 -2 6;修回日期 :2 0 0 0 -0 1-2 0作者单位 :杭州市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 10 0 15髓及其他化验检查 ,结合临床表现 ,符合1998年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其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6岁~ 73岁 ,平均 46岁。白细胞最高者达 2 0 0×10 9/ L 以上 ,一般在 140× 10 9/ L 左右 ,近半数患者同时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