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置换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后加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PE)对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抗体(PRA)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在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作膜分离法血浆置换。结果:PE能清除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循环抗体,PE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E治疗后全部患者(30例)PRA≤10%,肾移植后经过6-9个月的观察,27例(占90%)未出现超急,加速或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10例肾移植的出现加速性提斥反应者,8例(占80%)逆转。结论PE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常规治疗几乎都是增加糖皮质激素用量,仍有一部分病例排斥反应不能逆转。我们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对1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45岁。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法为:环孢素A10mg·kg-1·d-1,分次口服;甲泼尼龙于术日至术后2d500mg/d静脉滴注,以后改为泼尼松2mg·kg-1·d-1,开始每日递减5~10mg,至30mg/d口服维持;硫唑嘌呤2mg·kg-…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治疗对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46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88%)患者,先作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后,当PRA<30%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0例PRA阳性,强度≥30%(30%~77%)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3.3%(19/30)。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7%(10/46),(P<0.001)。结论 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皮质激素的加速期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加速或排斥反应(AR)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我们从1992年8月一1993年2月对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抗皮质激素的AR采用血浆置换(PP)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7例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32~54岁,6例患者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PRA)及T、B淋巴细胞毒试验均阴性,1例PRA30%阳性,T淋巴细胞毒试验100%强阳性,该例移植前曾做PP,移植后仍发生AR,且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于术前1天至术后2天用环泡素A(CsA)3mg·kg-1/d静脉滴注,以后改为8mg·kg-1/d分2次…  相似文献   

5.
血浆置换疗法用于免疫性疾病及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观察潘健涛朱兰英曾牡华吴志平血浆置换治疗(PE)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用此法治疗免疫性疾病及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PE共85例、106例次,其中S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1252岁,平均46岁.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规律血液透析.术后采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周内均经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及血清供者特异性抗体测定诊断为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1 000 mg/d)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50 mg/d)治疗无效,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5例患者均分别行血浆置换7次.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血清肌酐为(784±154) μmol/L,术后2周内开始进行血浆置换;1例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为935 μmol/L,术后35 d开始进行血浆置换. 结果 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经7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逆转,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为(113±12) μmol/L.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患者,血浆置换后排斥反应未得到纠正,移植肾功能未恢复,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524 μmol/L,继续血液透析治疗,随访12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758 μmol/L,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萎缩,予口服他克莫司0.5mg/d治疗. 结论 2周内应用血浆置换能有效地逆转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血浆置换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血浆置换(PE)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淋巴毒(CDC)增高的患者进行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PE治疗。结果9例患者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PE治疗后PRA及CD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7例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结论对肾移植术前PRA及CDC增高的患者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PE治疗可以有效降低PRA及CD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去除+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32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90%)患者,先作血淋巴细胞去除加PE治疗(LAPE)1~3次后,当PRA<30%后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2例PRA阳性,强度≥30%(30%~70%)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68.8%(22/32)。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4%(3/32),P<0.001。结论淋巴细胞去除加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分别给予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和100例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环孢素A(CsA)组进行了持续三个月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应用ATG组肾功能恢复快(3 ̄10天,CsA组7 ̄15天);急性排斥率低(ATG组18%,CsA为47%);肾中毒ATG组无,而CsA组15例(P〈0.001),有显著差别;肝中毒及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在应用ATG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骁悉和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 B  Han X  Liu J  Han Z  Guan D  G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83-685
目的 探讨骁悉和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 ̄1999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肾移植患者146例,随访时间6 ̄16个月。根据应用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不同分为硫唑嘌呤(Aza)组(环孢素-A、泼尼松龙、Aza)和骁悉(MMF)组(环孢素-A、泼尼松、MMF)。其中Aza组78例,MMF组68例。所有受者术前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HLA错配≤3个位点  相似文献   

11.
用单克隆抗体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屠小卿,王笑利,谢映华,张玲珍,孔宪涛,何长民,齐隽,郑军华,王立明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7例接受单克隆抗体(单抗)防治移植肾排斥的患者进行了短期(50天)血清游离单抗浓度及抗鼠抗体的半定量检测,并...  相似文献   

12.
对1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低体质量(5.5 kg)患儿行肾移植手术,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功。遵医嘱行血液净化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2个月后患儿顺利再次移植。二次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5 d出院。随访至今患儿生命体征稳定,肾功能及尿量正常。提出加强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外循环血路的凝血观察与护理、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等,以保证治疗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PE)对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PRA)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在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作膜分离法血浆置换。结果 PE能清除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循环抗体,PE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E治疗后全部患者(30例)PRA≤10%,肾移植后经过6~9个月的观察,27例(占90%)未出现超急、加速或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者,8例(占80%)逆转。结论 PE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中针对HLA抗体的检测和处理经验.方法 肾移植受者15例,术前行HLA分型、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5例于肾移植后1~14 d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00 mg/d,使用5 d)治疗,或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当PRA明显升高,且血清中出现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时,即行血浆置换(PP),共行1~5次,每次PP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00~150 mg/kg,最后1次PP后给予WIG 200~500mg/kg.结果 术后出现抗供者特异性HLA Ⅰ类抗体者9例,抗HLAⅡ类抗体者4例,同时出现抗Ⅰ、Ⅱ类抗体者2例.14例的AMR逆转,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差,于术后第10天切除移植肾.并行二行肾移植.2例AMR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透析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随访12~52个月,1例因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 将ATG、PP和IVIG联合应用能有效逆转AMR.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个组移植术后均给以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皮质激素组成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全量组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mg/d,半量组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2.5mg/d,对照组不用。观察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者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10d后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后头3个月,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抗CD单克隆抗体全量组与半量组在术后肾功能恢复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给予半量的抗CD3单克隆抗体能取得与全量同样的效果,且费用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普乐可复预防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并比较新型免疫抑制普乐可复(FK506)对预防同种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98例肾移植受者分成2组。(1)FK506组(n=40);主要用药为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2)环孢素9A(CsA组)(n=58);主要用药为;CsA+MMF+Pred。结果 2组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利珠(赛尼哌Zenapax)单剂给药在肾移植受者预防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期首次肾移植受者90例,随机分为3组:Zenapax单剂组(n=25),男性15例,女性10例,Zenapax单剂量,术前1h给药;Zenapax双剂组(n=25),男性15例,女性10例,Zenapax双倍剂量术前1h及术后14d给药;对照组(n=40),男性24例,女性1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环孢素(CsA)加霉酚酸酯(MMF)加皮质类固醇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情况、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单剂及双剂治疗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AR,对照组6例出现AR,单剂及双剂组AR的发生率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结论肾移植受者应用Zenapax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术后AR发生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产AHTG在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5月-1996年2月间应用猪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19例。结果17例完全逆转,血脂酐降至150μmol/L以下;1例无效;另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肺炎死亡。指出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早期应用AHTG疗效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远期急性排斥反应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检测45例移植肾有功能存活1年以上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巨细胞病毒DNA(CMV DNA),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对激素冲击无效的部分患者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32例激素冲击有效,13例无效。无效者外周血白细胞内可测到CMV DNA,8例用更昔洛韦治疗后CMV DNA转阴,2例肾功能好转,6例恢复正常,另5例未用更  相似文献   

20.
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达昔单抗 (Dac ,赛尼哌 )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2 9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达昔单抗治疗组 (94例 )与对照组 (198)例 ,分析 2组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6及 12个月时达昔单抗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 ,术后 12个月时 2组SCr浓度分别为 (133.2± 4 6 .8)和 (16 5 .7± 5 5 .2 ) 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术后 6个月时达昔单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3.4 % ,对照组为38.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 2组CD+ 3 与CD+ 4 表达均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达昔单抗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改善移植肾功能 ,对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