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6-[N-(4-氨基丁基)-N-乙基]氨基-2,3-二氢-1,4-酞嗪二酮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匡永清  孙晓莉  何炜  尉琳琳 《医学争鸣》2002,23(11):1037-1039
目的:建立一种合成化学发光标记试剂6-[N-(4-氨基丁基)-N-乙基]氨基-2,3-二氢-1,4-酞嗪二酮(ABEI)的简便,经济的新方法。方法:室温下用KOH将邻苯二甲酰亚胺转化为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并进一步进行甲基化,硝化和还原反应,得到N-甲基-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4-溴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与N-甲基-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缩合之后,通过乙基化和肼解的反应得到目的的产物ABEI。结果:按起始原料计算,ABEI的总收率为4.4%,经熔点、核磁、质谱、红外,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各中间体及目的产物均与其分子结构相符。结论:起始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步骤操作简便,有利于降低反应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单胺菌素4位甲基上引入电负性不同的吸电子取代基对于抗菌活性的影响,我们合成了四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单胺菌素化合物(U-1 ̄U-4)。初步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上述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低于对照品氨曲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单胺菌素4位甲基上引入电负性不同的吸电子取代基对于抗菌活性的影响,我们合成了四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单胺菌素化合物(U-1~U-4)。初步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上述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低于对照品氨曲南。  相似文献   

4.
特比萘芬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真菌药特比萘芬的合成路线及工艺。方法:以频哪酮为起始原料,经氯代,脱所化氢,格氏反应得6,6-二甲基-1-庚烯-4-炔-3-醇(5),溴代后与N-甲基-1-萘甲胺反应得标题化合物。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元素分析得以确正。结论:合成路线及工艺较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系列新的萘并呋喃、萘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 ̄13C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和消光系数、最大荧光波长和量子产率,以及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2,3-二甲基-5-羟基-呋喃并[3,2-b]茶(I-1)、2,7-二乙酸基-1,8-二乙酞基萘(III-3)、4-甲基-7-羟基萘并[1,2-b]吡喃-2-酮(II-1)和3-氢-4,8,9-三甲基呋喃并[2',3':5,6]萘并[1,2-b]吡喃-7-酮(II-3)对炭疽病有很好的离体抑制活性,I-1和III-3对该病还具有很强的活体防效。  相似文献   

6.
以4-溴-1,8-萘酐为原料,经过亚酰胺化、缩合、闭环等步骤合成了一系列文题染料。用元素分析、红外、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了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摩尔消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Stokes位移等光物理性能和光化学稳定性。发现这类分散染料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不具有一般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所具有的镜影关系,其Stokes位移较小,荧光量子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在实验时间范围内,其光褪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的规律,且光褪色速度很小。  相似文献   

7.
新型三唑苄胺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3个1-[2-(N-甲基-N-取代苄基)氨基-2(2,4-二氟苯基)乙基]-1H-1,2,4-三唑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选择8种临床致病真菌为试验菌,观察本类化合物对它们的体外抑菌作用,并与布替萘芬和益康唑作比较。结果和结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8种试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部分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活性明显高于布替萘芬;化合物2、13对新型隐球菌的活性是益康唑的64-128倍,化合物2、3、13、16对多数真菌显示较强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苄胺类和氮唑类化合物的特征结构组合在一起,对某些真菌的抑菌活性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但苄基为萘苄时,对多数深部真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枳实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枳实活性成分,方法:以免血管动脉条的药理活性为追踪指标,对织实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解析。结果:从枳实中分离并鉴定出4种活性成分,它们分别是乙酰去甲辛弗林(I,又名乙酰真蛸胺N-acetyloctopamine),辛弗林(II),N-甲基酷胺(III)及γ0-氨基丁酸(IV),结论:中药枳实中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具有血管动脉条的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林茜草Rubis sylvatica中首次分得1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羟基-萘并〔1-2-b〕呋喃-4-羧酸甲酯(Ⅰ),大叶茜草素(Ⅱ)、1-羟基-2-甲基蒽醌(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6’-乙酰基)新橙皮糖苷(Ⅵ),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新橙皮糖苷(Ⅶ),萘酸双糖苷(Ⅷ)、1,3,6-三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癌胚抗原(CEA)单抗与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偶联物的制备方法。方法 将CEA单抗按抗体与生物素活化酯物质的量之比为1:15-1:50进行生物素化。抗CEA单抗与SA的偶联采用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SPDP)化学偶联法制备。抗CEA单抗偶联物的生物活性及免疫活性分别采用间接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 生物素化单抗每分子抗体中约偶联3分子生物素,具有良好的SAI结合活性,经SDS-PAGE电泳证实为单一蛋白条带,仍保留95%的免疫活性。SA每分子中含有1-2个疏基,而抗CEA单抗每分子中含有2-3个3-(2-吡啶二基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间接ELISA方法证实偶联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素结合活性,SDS-PAGE电泳显示单抗-SA偶联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10000左右,仍保留着原单抗活性的70%左右。结论 所制备的两类抗CEA单抗偶联物基本保持完整的特异性结合肿瘤CEA的性质,可为进一步的预定位显像和治疗应用提供可靠的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带可聚合双键的若丹明,1,8-萘酰亚胺衍牲单体,并将它们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获得一系列双发色团共聚物。测定了其中各个单体的含量以及平均分子量。其吸收光谱显示,在基态下共聚物中两个发色团单体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或作用很小。然而,在荧光光谱中发现某些共的中其N-AE部分荧光部分猝灭,而其R部分荧光增强,说明这些共聚物中存在着有效的分子内单线态-单线态能量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N-(N,N-二甲基)-乙胺-1,8-萘硫酰亚胺和N-(N,N-二甲基)-乙胺-1,8-萘酰亚胺对小牛胸腺DNA的嵌入结合反应,并求取了嵌入常数,它们可以把质粒pUC19的超螺旋DNA剪切为开环DNA,在紫外光作用下,这种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依据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态的相关理论,设计并合成了6个带1,8-萘酰亚胺结构的新化合物。它们都将3个发色团以N-N键连接起来,具有相当大的空间位阻,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提出了一种合成此类具有大空间位阻化合物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带亚麻苦甙水解酶(li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导入SGC-7901细胞中表达。方法:提取木薯总RNA,PCR扩增lis目的基因,将该基因全长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用电穿孔法转染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lis-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PCR检测lis转录水平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验证li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N1-lis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载体在SGC-7901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lis和EGFP的双重活性。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地构建了pEGFP-N1-lis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SGC-790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8个以若丹明6G,若丹明101,若丹明B或若丹明DR-21为母体,以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为天线基元,以双亚甲基作为桥链连接两者的多发色团激光染料,并对它们进行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发生了从天线基元指向若丹明母体的分子内能量传递现象,并且多发色团激光染料相对于对应的若丹明染料的荧光量子产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软脂酸诱导体外原代培养胰岛细胞的凋亡,初步探讨软脂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分离的体外单层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0、0.125、0.250、0.500mmol/L)共同孵育48h,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PI/Hoechst33342双染法荧光显微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0.250、0.5mmol/L软脂酸可抑制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凋亡。结论软脂酸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凋亡程度与游离软脂酸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过程中MTS1/p16基因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X  Cheng S  Bai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305-307
目的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转化过程中MTS1/p16基因的缺失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结果在早期MP18细胞中没有发现MTS1/p16基因的缺失,在较晚期的MP36和MP97细胞中MTS1/p16基因均发生了缺失;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的结果都表明,晚期M细胞MP120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比早期代数细胞MP20明显下降。结论MTS1/p16基因的功能失活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的转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能够稳定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的干扰载体,观察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psiHIV-RhoC1组(转染Lenti-shRhoC1)、psiHIV-RhoC2组(转染Lenti-shRhoC2)、阴性对照组(转染Lenti-NC)和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观察各组SKOV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siHIV-RhoC1、psiHIV-RhoC2和阴性对照组SKOV3细胞中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载体,将其转染至SKOV3细胞后,psiHIV-RhoC1和psiHIV-RhoC2组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构建的重组慢病毒RhoC shRNA干扰载体能有效抑制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可否从截瘫病人皮肤中分离到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并诱导成神经系统细胞.方法:手术时从胸椎骨折伴或不伴截瘫病人切口边缘取2 cm2皮肤,剪成1~2 mm3碎片胰酶消化4 h.去除表皮层,吹打后过滤离心收集细胞进行培养.细胞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其细胞表型,并进行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置于缺氧(3%O2)条件下培养,分别于0、12、24、48、72 h后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用甲基化敏感性随机引物PCR(MS-AP-PCR)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在缺氧状态下,H446细胞经酶解后的扩增谱带明显增多,且荧光强度较强,以24 h后明显,表明H446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缺氧24 h后即发生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多位点的异常甲基化。结论缺氧可能是造成肿瘤细胞内甲基化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