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3种感染性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在广泛人群中使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形式,监测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3种中药注射剂的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对出现不良反应(ADR)的患者临床特征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26例ADR,ADR发生率为0.26%。ADR患者均为首次报告,24例患者为一般不良反应,1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新发不良反应。ADR患者年龄以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为主,其发生多在用药后0.5h,主要以腹痛、腹泻、高热多见。其中6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前使用了其他注射剂,20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后使用了其他注射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ADR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临床用药规范及合并用药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住院及门诊3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监测,对出现ADR的患者临床表现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3000例患者中发生ADR 16例,占0.53%,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胃脘痛、过敏等。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14例,占87.50%;16例患者出现ADR距发生ADR当天开始用药平均时间为(0.68±0.44)h,从用药开始到出现ADR的总用药天数平均为(3.44±1.86)天。出现ADR的16例患者均停药处理,其中4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停药处理后患者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热毒宁注射液ADR属偶见,属于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过敏反应,以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多在用药3h内发生,临床应注意监测儿童用药及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细辛脑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娄底市中心医院2017—2019年发生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3例细辛脑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分析,对发生ADR的23例患者按性别、年龄、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3例ADR患者均为静滴给药;60岁以下6例(占26.09%),60岁及以上17例(占73.91%);男15例(占65.22%),女8例(占34.78%);无适应证用药6例(占26.09%)。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min以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未见致死病例。结论:中老年人发生ADR较多,以呼吸系统反应为主,多系统损害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个案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黎元元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89-279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79—2012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个案报道15篇涉及25例,其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溶媒、剂量、联合用药有相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了解灯盏细辛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规范合理用药,加强应用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灯盏细辛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循证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元元  郭婷  谢雁鸣 《世界中医药》2014,9(9):1148-1151
为确保灯盏细辛注射液(以下简称灯盏细辛)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根据《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导原则》,对灯盏细辛的上市后研究开展系统梳理,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药理毒理、上市后临床研究、前瞻性的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提供的自发呈报系统ADR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显示,灯盏细辛临床安全性较好,医院集中监测第一阶段24 399例,发生ADR/ADE报告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偶见(6.97‰),不良反应的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恶心、头晕心慌,无严重不良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荟萃,形成灯盏细辛安全性的证据系列,为临床、科研、生产企业提供可靠的安全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HIS灯盏细辛注射液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1,他引:0  
杨薇  程豪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18-2722
目的:了解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及前瞻性研究提供思路与指导。方法:选取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基本数据描述方法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在21 498例患者中,用药患者多为45岁以上老年人;主要用于脑梗死(中医诊断为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治疗;用法以静脉注射为主,单次用药剂量多集中在30~40 mL;用药疗程多为14 d左右。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使用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且多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7.
杨薇  程豪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24-3027
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该研究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 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疾病及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对可疑类过敏反应有极显著影响,P为0.008 3, OR为5.642,在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同时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时也可能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P分别为0.000 2,0.016 7,OR分别为9.545,3.194。基于现有HIS数据及研究方法发现,患者入院病情、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或注射用氨溴索可能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一定指导,也可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使用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在全国20家监测医院完成监测病例30013例。首例入组时间为2012年10月,末例结束监测为2015年8月,共发生ADR/ADE 50例,经过三级判定方法,判定ADR 43例,发生率为1.43‰,属于偶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其中新的ADR1例,表现为结膜出血;一般ADR共42例,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头痛为主,累及全身8个不同系统损伤;无严重ADR。ADR多发生在用药当天30 min内,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段为65以上,有过敏史,高浓度,有合并用药时应重点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是获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34例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燕琴 《北京中医药》2011,30(8):621-623
目的 分析我院灯盏细辛注射剂临床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应用灯盏细辛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34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中,ADR出现最短的时间为5min,最迟为连续用药10d发生,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22例次(24.7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方法 选取南昌三三四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ADR分级、临床表现、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等,分析ADR发生的特点。结果 400例患者的ADR发生率为20.50%(82/400),其中仅有4.88%(4/82)的ADR为2级,其余95.12%(78/82)的ADR均为3~4级,ADR的临床表现以胸闷、皮疹、恶心呕吐、局部水肿等为主。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血塞通、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患者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中药注射液均以超适应证使用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高于超剂量使用和超疗程使用的ADR发生率(P<0.05);而在同类不合理用药中,4种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用药时应加强对医嘱的审核管理,严格把控,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旨在获得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DML)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及其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DML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前瞻性单队列研究,历时4年在25家医院(包括中医院和西医院)观察使用该药的住院患者。通过采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病例的一般信息,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合并疾病之间以及合并用药之间的相关性,用交叉列联方法、卡方检验初步筛选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再用Group LASSAO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一共观察到30 233例患者,发生54例ADE,其中30例ADR。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99%[95%CI(0.06%,0.13%)]。ADR发生为"一般"的27例,"严重"的1例(过敏性休克),"新发"2例。ADR在用药30 min以内发生较多,共计16例。ADR多表现为心悸11例次,呕吐7例次,寒战、皮肤瘙痒、皮疹均为6例次。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属罕见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较好。该研究仍可能低估ADR的真实发生率,且未获取ADR患者血样,需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已发表的血必净注射液不同临床研究类型,综合分析比较其安全性评价结果间的差异。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等6个文献数据库,搜索有关血必净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系统评价及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的所有文献,全面、客观地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安全性,并对不同研究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共纳入211篇文献,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患者共46384例,累计发生不良反应423例。包括随机对照研究191篇、队列研究3篇、系统评价15篇、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2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随机对照研究2.54%(常见)、队列研究2.31%(常见)、系统评价0.95%(偶见)、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0.50%(偶见)。423例不良反应中超一半发生于皮肤及附件系统(151例)、心血管系统(68例)及胃肠系统(65例),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心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其中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时ADR发生率最高,系统评价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用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时ADR发生率最高。研究类型不同可导致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间的显著差异,样本量、研究目的、质量控制是造成结果偏倚的主要因素。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研究因其大样本、高质量的特点成为当前较好的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模式,而全生命周期管理更能客观反映药物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系统评价苦碟子注射液用药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收集关于苦碟子注射液所有研究类型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所有纳入研究均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或报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苦碟子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进行Meta分析。该系统评价共纳入411个研究,最终分析315个研究,使用苦碟子注射液的患者共18 072例,累计发生330例ADRs和13例AEs。最常见的ADR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加权合并发生率为2.9%[95%CI(0.022,0.036)]。该研究分析发现苦碟子注射液总体安全性可接受,现虽系统分析了关于该药安全性病例报告的直接证据,但缺少针对该药上市后安全性的机制研究或前瞻性长期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因此关于其安全性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同时苦碟子注射液在适应症方面,存在严重超说明书使用范围,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用药规范,给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甲氨蝶呤(MTX)导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上报的109例有关MTX的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ADR中,男性64例,女性45例,年龄2-77岁,平均年龄(20.26±16.45)岁.静脉滴注98例,口服...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取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嵌套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方法,从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真实世界着眼,监测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30 026例,共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51例,包括1例严重不良反应,计算ADR发生率为0.17%;采集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及其匹配患者的血液样本,对过敏反应相关生物指标进行统一检测与分析,以探讨过敏反应发生机制,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3年中榄香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64.9%和35.1%,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ADR大多发生在首次用药及用药30min内,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为主,其次是呼吸(21.7%)、心血管系统(18.8%).发生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癌症,不良反应的治疗和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榄香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喜炎平注射液致27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喜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7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 min内.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肠痉挛.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安全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安全性,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 Fang Data和CBM。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依据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各类研究质量的评价,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最终纳入148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12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0篇,病例系列4篇,个案报告12篇,分析135个研究。7 30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累计发生不良反应共419例,严重不良反应12例,其中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76例,1例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皮疹17例,胃肠道不良反应9例,头痛、头晕、头胀38例,药物热、低血压、牙龈出血、寒颤、口唇发麻、全身抖动、ALT轻度升高各1例,气短、气促4例,心悸3例,其他未详细论述为何种不良反应25例。该研究提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尚未见大量罕见的、严重的不良事件,尚需未来的长期监测,获得该药物的安全性证据。另外临床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存在严重超说明书使用,急需相关部门制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规范,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 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药品西妥昔单抗的ADR报告,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485例ADR报告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56∶1。ADR主要涉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及血液系统等。深静脉血栓占比1.03%,高于说明书中偶见ADR频率。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2 h内发生,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ADR占比43.51%,患者的性别、年龄与AD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报告人员缺乏对新的ADR判断,死亡病例记录不详实,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相关。结论 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严重ADR占比较高,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深静脉血栓发生频率高于说明书中描述的频率。由于缺乏详实的病例信息,无法明确西妥昔单抗与死亡病例的因果关系,需关注发生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的患者,需加强上报人员药物警戒相关培训,提高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clinical reactions and outcome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sorafenib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 med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case reports of sorafenib ADR which were published at international medical academic periodicals during 2006-2016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gender, age, disease information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RESULTS of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93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dentified and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22 cases were unexpected ADR. The ADR happened in male was more than in female, and the age of 61-80 was the most common population (45.16%). The ADR was mostly happened in 1 month (71.11%) after therapy. Lesion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 were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ADRs (51.52%), followed by the lesions of digestive system (22.73%) ,which reported the most of the death cases (n=19 , 6 death). The ADR correlation rate was high in these case reports. CONCLUSION Multiple organ systems are involved in the ADRs of sorafenib, amd careful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time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