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完成的2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例(腹腔镜组)与同期有可比性的25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传统手术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2例(9.5%)中转开腹。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明显大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小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4~30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62例,开腹手术组58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对肿瘤根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给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17.2%(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治疗结直肠癌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满意,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然后50例行3D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手术组),46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5.9 h vs.5.2 h,P0.05),平均总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3.3万元vs.2.7万元,P0.05),但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4 d vs.3.0 d,P0.05)、留置尿管时间(2.7 d vs.3.9 d,P0.05)、住院时间(15.2 d vs.23.8 d,P0.05)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82.6%,P=0.744)。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导管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恢复快,且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方面与开腹手术相似,可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选取2012年1月—2016年2月手术治疗的67例结直肠癌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36例(腹腔镜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31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标本切除长度、清除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流质饮食进食时间、固体饮食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腹腔镜组外周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早,外周血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117例≥60岁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A组)55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ASA评分)、手术病理分级(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术后心肺功能、术中气道压力、酸碱平衡、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标本淋巴结阳性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A评分、合并症、病理分级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射血分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PaCO2、pH值腹腔镜组均有所增高(P0.05),但术后1d再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道压力腹腔镜组明显增高,可通过麻醉改变呼吸指数调整。腹腔镜组胃肠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术后相应并发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死亡率、术后淋巴结获取数、阳性率及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有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组医师施行的38例腹腔镜与70例开腹切除术治疗局部再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前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切口感染数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7%和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安全有效,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5年间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较,出血量(120ml vs 150 ml)、肛门排气时间(3.5天vs 4.5天)、术后住院时间(13天 vs 15天),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210分钟 vs 200分钟)、淋巴结数目(10 vs 9)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 vs 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为60.5%,开腹手术组为5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望成为结肠癌的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组29例和开腹手术组34例。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均镇痛次数、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除的淋巴结数、术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4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自主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熟悉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靠的,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4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同期49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术中失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剂量、并发症发生率、进食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但在切除标本中淋巴结个数与开腹组无差统计学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伤口大小、镇痛药使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及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其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每组各60例。将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1~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生存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可获得更低的术后3年复发率及更高术后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5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行快速康复,并与同期68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其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学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快通道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传统方法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后腹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自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方法组。二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通道技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临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优势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数、保肛率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肛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腹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患者手术术中创伤,疗效确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4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73例,开腹手术7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常规放置胃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及72h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血浆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2h基本恢复正常(P=0.353);开腹手术组术后24、48及72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腹腔镜手术组48、72h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提前(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需重插胃管的患者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43).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3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于新昌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腹腔镜组,n=40),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8例(开腹组,n=38)。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住院日)及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1天和3天外周静脉血中炎症反应的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第一次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日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WBC、N、CRP均较术前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术后1天和3天时腹腔镜组WBC、N、CRP升高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及术后炎症反应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46例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中术后并发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对比有较多优点,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99例(A组),三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0例(B组),五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1例(c组),另外10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D组),比较各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并发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指数、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但不同腹腔镜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OR=3.169,95%CI:1.136~8.839)和肺部疾病(OR=4.931,95%CI:2.618~9.288)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Ⅱ级及以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为人员配备不充裕的医院开展腹腔镜直肠手术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根治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治疗的患者各70例,就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总住院费用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性治疗效果,近期疗效满意,而且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直径及切除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出血少、并发症少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其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近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