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了更好地介绍吡美莫司的临床应用经验,为广大皮肤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决定自2015年3月起联合举办"吡美莫司杯"有奖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吡美莫司在皮肤科的应用,内容为特应性皮炎疗效对比、白癜风、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屑病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5年11月20-23日在广州市举办"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会议期间同时举办"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和"岭南皮肤病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征文内容:1、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临床总结、特色疗法、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2、中医皮肤科学术流派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及方法学研究。征文要求:论文内容科学,资料可靠,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过。论文文责自负,字数要求在3 000字以内,并附中文摘要,以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5年11月20-23日在广州市举办"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会议期间同时举办"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和"岭南皮肤病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征文内容:1、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临床总结、特色疗法、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2、中医皮肤科学术流派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及方法学研究。征文要求:论文内容科学,资料可靠,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过。论文文责自负,字数要求在3 000字以内,并附中文摘要,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符合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均在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5.16,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x~2=4.8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蓝光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吡美莫司乳膏与红光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皮肤科门诊接诊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患48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予以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24例予以单纯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比对照组的8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随访4周的复发率为4.17%,明显比对照组的20.8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美莫司是目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个新选择,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外用吡美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与外用糖皮质激素相比,外用吡美莫司不会引起皮肤萎缩,可以安全用于面颈部及皱褶部;透皮吸收少,未见系统不良反应;早期间歇外用毗美莫司可以明显减少特应性皮炎的严重发作,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7.
吡美莫司是一种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以及细胞因子合成而起作用。其外用制剂亲脂性较好,目前临床可以用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白癜风、脂溢性皮炎、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文献也有不少报道,文中综述最近国外吡美莫司乳膏在临床的应用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开放式的临床试验设计。4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吡美莫司乳膏2次/d外涂靶皮损,观察皮损和自觉症状变化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6周后,48例患者有效率为100%。8例患者出现刺痛和烧灼感,未中断治疗,总体耐受性好,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交流皮肤科医师应用孚琪 (联苯苄唑 )治疗真菌病的经验,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中华皮肤科杂志和北京四环制药厂联合举办孚琪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有关内容如下。 征文内容 ①孚琪治疗足部真菌感染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②孚琪在治疗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疾病时的应用;③特殊题目的临床实验 (如局部抗炎作用、耐药性比较等 )。 征文要求 ①来稿应具有科学性,规范参照中华皮肤科杂志稿约,要求全文,并附 400字左右论文摘要;②征文侧重于临床应用的研究 (病例数不低于 30例 );③征文截稿日期 2000年 9月 30日;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照射对改善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40例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单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试验组20例接受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治疗,均治疗4周。结果受试者自评量表提示,试验组满意度较高(P0.05);医务人员评估治疗后面部皮损情况表明,试验组受试者面部症状减轻(P0.05);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照射可以加速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痊愈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吡美莫司软膏联合胶原贴、薇诺娜舒敏保湿系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软膏,早晚1次,同时给予胶原贴敷料每晚1次,连用2周后改为隔日1次,2周后加用薇诺娜舒敏保湿系列并长期使用.对照组:外用吡美莫司软膏,早晚1次.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分别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56.0%,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治疗结束2周后,治疗组有6例(11.1%)复发,对照组有27例复发(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吡美莫司软膏联合胶原贴、薇诺娜舒敏保湿系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优于单用吡美莫司软膏,并且起效快,停用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予以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对照组70例仅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总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治疗组客观体征积分、主观症状积分、症状体征总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8周随访时,治疗组7例复发,对照组13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6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病因及1%吡美莫司乳膏的疗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记录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1%吡美莫司乳膏外涂,每日2次,同时给予氯雷他定(开瑞坦)1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开瑞坦1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9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男女比为1:4.43,临床分型以面部中央型最为常见(52.55%),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中,以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最多(39.29%)且多数为患者自行购买。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8,P0.01)。结论: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对糖皮质激素制剂正确使用的知识,导致滥用或误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所致。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对照组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均每日2次,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吡美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就诊的登记号单双号分组,按试验标准进行筛选排除后,试验组62例,对照组50例纳入统计。试验组患者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吡美莫司连续治疗4周,后4周停用吡美莫司,每日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2次。对照组患者仅外用吡美莫司治疗4周,停药后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进行疗效评估,测定皮肤生理指标并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时试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4周试验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2、4、8周后,试验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均低于对照组,而角质层含水量(WCS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8周试验组复发率(6.45%)低于对照组(18%)(P0.05)。结论: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吡美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优于单纯外用吡美莫司,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类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性皮肤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通常在儿童早期发病,婴幼儿较为常见[1].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7岁儿童的发病率已达12.94%[2].目前多数国家临床治疗AD的一线药物仍是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 corticosteroid,TCS)辅以润肤剂.但长期使用可以引起不可逆性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3-4].2001年12月,吡美莫司(pimecrolimus)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AD.吡美莫司是一种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其核心的药理学机制是通过巨菲蛋白(macrophilin)-12与胞质内的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有效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的激活,阻断T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尤其是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合成[5-6].目前因缺乏长期的安全性研究,吡美莫司的使用限定于治疗≥2岁的患者群体.随着吡美莫司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加,较多的学者将其拓展应用至2岁以下幼儿AD的临床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对2002-2016年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AD患儿的临床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吡美莫司治疗婴幼儿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2):120-120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日本皮肤科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日本联合皮肤科学术会议将于2004年11月12-14日在昆明举行,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征文内容:有关皮肤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包括皮肤科各领域。征文要求:报送论文要求中/英文摘要各1份,并填写“论文摘要提交表”“提交表”及“英文摘要格式纸”可通过电子信箱向秘书处索取;1中文摘要600字以内,供学术委员会审稿用。中文摘要一律用打印稿;内容科学性强、数据可靠、重点突出、文字精炼;中文摘要需写清单位、作者姓名及邮政编码;已发表过的论文也可投寄请自留底稿,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或赋形剂,每日2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2、4周各访视1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评分及受试者胪理者主观评分等。结果7个中心共有336例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意向治疗分析(ITT)。治疗结束时,1%吡美莫司乳膏组总体评估的治疗成功率为31.55%,明显高于赋形剂组的18.45%(P=0.0046)。其他疗效指标在治疗后第1、2.4周1%吡美莫司乳膏组均明显优于赋形剂组(P〈0.05)。1%吡美莫司乳膏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赋形剂组为24.40%,主要表现为红斑,红斑加重、疼痛、瘙痒,瘙痒加重、烧灼感和毛囊炎等。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对治疗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2007年3月笔者应用1%吡美莫司乳膏和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并对两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2):128-128
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年会,2004年会议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承办。征文内容包括常见皮肤病防治方法,经验体会;部队常见皮肤病调查报告;较疑难少见病例的诊断分析和处理;常见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常见病防治专题讲座或综述。报送论文要求中文全文及600字以内摘要各打印1份,报送时请同时附寄软盘。征文均需写清作者姓名、单位及邮政编码。征文截止日期到2004年5月30日。论文请寄: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杨希川收,邮编:400038。联系电话:023-68754416,68754491,军线:0801-54416,54491。欢迎用电子邮件投稿,邮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