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在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作用和价值。材料和方法:用双源CT对胃癌患者行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值,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分成若干组,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BF值、BV值远隔转移组和近期远隔转移组大于无远隔转移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6.555、5.972)。BV值肌层浸润组和浆膜浸润组小于浆膜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5.460)。Patlak P肌层浸润组小于浆膜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BV值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BV、BF、Patlak P、PBV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BV、BF、Patlak P与远隔转移程度呈正相关,Patlak P与淋巴转移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能够科学的评估胃癌的生物学行为。BF值、BV值能够对是否发生远隔转移和术后近期远隔转移进行评估。BV值、Patlak P值能够对癌组织胃壁浸润深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峰度成像(IVIM-DKI))定量参数诊断口腔癌(O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8月经病理证实的29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共纳入转移淋巴结15枚,非转移淋巴结31枚。测量和记录相应淋巴结的IVIM-DKI定量参数,包括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率(MD)、平均扩散峰度(MK)。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比较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VIM-DKI各定量参数鉴别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通过逐步逻辑回归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结果:转移淋巴结组与非转移淋巴结组D值、f值、MD值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组与非转移淋巴结组D*值、MK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值、f值、M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824、0.714,分别以0.88×10-3mm2/s、27.7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ulti-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MSCTPI)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得所有病例胃癌组与正常组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bility surface,PS),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灌注参数值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利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判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效度。结果:胃癌组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MTT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出PS与AFP、CEA、CA199、CA72-4之间有相关性,r值分别0.58,0.40,0.38,0.77,BV、BF、MTT与CEA、AFP、CA199、CA72-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鉴别能力,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64,0.50,0.83。当以PS>18.85 mL/(min·100 g)作为强烈提示胃癌组织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7。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PS评价胃癌的效度最大,PS=18.85 mL/(min·100 g)可作为判断正常胃壁与胃癌的阈值。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标志物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肿瘤的MS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软组织肿瘤26例(良性15例,恶性11例)行MSCT灌注成像,用CT Perfusion 2软件分析灌注参数BV、BF、MTT、PS。结果:MSCT灌注成像结果,11例恶性肿瘤BF平均值为14.98±14.49,15例良性肿瘤BF平均值为1.98±1.19;PS平均值恶性肿瘤为14.64±1.89,良性肿瘤为2.40±0.3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BF、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P>0.05)。MSCT灌注成像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0.9%(10?蛐11),特异度为86.7%(13?蛐15),准确度为88.5%(23?蛐26),阳性预测值为83.3%(10?蛐12),阴性预测值为92.9%(13?蛐14)。结论:MSCT灌注参数有助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CT灌注成像鉴别兔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鉴别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方法 将14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建立腋窝炎性增生性淋巴结模型和VX2种植性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建模成功后行CTPI。分析两组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间的差异,并以病理为基础初步对BF、BV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BF值明显高于炎症组(P=0.004),分别为(150.00±70.00) ml/(min·100 g)、(75.00± 40.00)ml/(min·100 g);BV、PS及MTT值与炎症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淋巴结的TDC呈速升速降型,炎症组淋巴结的TDC以缓慢上升型为主。两组淋巴结的BF、BV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21,P<0.001;r=0.519,P=0.001)。 结论 CTPI可在毛细血管水平反映兔淋巴结的血流灌注状况,推测淋巴结内血管生成状态,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术前均行CT灌注成像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淋巴结阳性及阴性组患者的灌注参数、性别、年龄、胃癌部位、CA19-9、CEA、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不同淋巴结分组胃癌患者的BF、BV、CA19-9、CEA、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值、CT报告胃癌T分期、 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为独立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 (95%CI:0.886~0.984),诊断阈值为0.2727,当阈值≥0.2727时,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92.7%,特异度86.0%。结论 CT灌注参数在构建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20排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确诊胃癌并准备手术的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36例患者进行分层,共为两层,强化明显为一层、下面为第二层并测量两层以及全层的灌注值:BF(血流量)、BV(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P)的大小,分析各层及全层之间的灌注值差异。结果:低分化腺癌21例,第一层的血流量、动脉血流量、清除率值高于第二层(P<0.05),中高分化腺癌15例,BF血容量、BV血流量均显著高于第二层(P<0.05),低分化腺癌、中高分化腺癌的全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均值无差异(P均值>0.05),CT灌输参数对胃癌T分期有一定的作用,<3cm的胃癌血管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3cm的通透性,(P<0.05)。结论:分化程度不同的癌组织血管分布具有差异,灌注参数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扫描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在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术前接受双源CT扫描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测量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碘浓度、Overlay值。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胃癌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分为分化良好组(病理结果为高分化、中高分化、中分化)与分化不良组(病理结果为中低分化、低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碘浓度、Overlay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的效能。结果 46例胃癌病灶中分化良好组15例,分化不良组31例;73枚转移淋巴结中分化良好组24枚,分化不良组49枚。分化不良组胃癌、转移淋巴结碘浓度为(2.12±0.72)mg/ml和(1.85±0.67)mg/ml,Overlay值为(37.32±13.18)HU和(32.24±12.10)HU,均高于分化良好组(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诊断胃癌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799、0.745(P=0.001、0.008),诊断转移淋巴结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787、0.733(P<0.001、P=0.001)。结论 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对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价值,可为术前评估其分化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为两组:A组为良性结节26例,B组为恶性结节15例;A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A1组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A2组为甲状腺腺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常规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各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BF值小于B组,MTT值大于B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者的BV、P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与甲状腺腺瘤组在BF、BV、MTT、PS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F、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方法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17-171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于2010年10月~2014年12月对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诊断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各20例,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达峰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结节的BV值及TTP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值及BF值的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 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51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结果良恶性结节灌注后具有不同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lity surface,PS)。良恶性结节的各项灌注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BV、MTT、PS均高于炎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F无差异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在临床正确诊断结节性质及做出恰当治疗措施方面显示出了重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评价甲状腺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良性组33例和恶性组10例,良性组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亚组(17例)和甲状腺腺瘤亚组(16例),恶性组为甲状腺癌10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常规CT平扫后动态增强扫描;绘制颈总动脉、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各组BF、BV、MTT、PS值.对灌注参数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TDC为单峰型,良性组的TDC表现为速升-缓降的小峰,恶性组TDC可分为基线段、上升段、下降段和水平段.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BV、BF、MTT、P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3、<0.001);BV值和MTT值良性组各亚组与甲状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F值良性组各亚组与甲状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值恶性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与甲状腺腺瘤组在BF、BV、MTT、P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PI可准确反映甲状腺病变的血流特点;分析灌注参数BF、BV、MTT及PS值有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站式CT灌注成像联合增强扫描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0例接受一站式CT灌注成像联合增强扫描并经组织病理证实的pNEN患者,分析pNEN影像学特点,比较其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分析不同分级pNEN灌注参数差异和辐射剂量。结果灌注伪彩图显示pNEN病灶较正常实质呈明显高灌注状态,其BV、BF分别为(22.80±6.42)ml/100 g、(237.38±134.86)ml/(min·100 g),均高于正常实质(P均<0.05);MTT、PS分别为(7.03±3.48)s、(3.25±1.99)ml/(min·100 g),均低于正常实质(P均<0.05)。pNEN病灶早期显影时间为19.42~24.14 s,其TDC表现为速升后速降至平台期。依据不同pNEN级别,将pNEN病灶分为A组(G1级)和B组(G2/G3级),A组病灶PS为(4.48±2.21)ml/(min·100 g-),高于B组(2.23±1.34)ml/(min·100 g,P<0.05),组间BV、BF、MTT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S与pNEN级别呈负相关(r=-0.52,P<0.01)。扫描全过程有效辐射剂量为(19.88±3.03)mSv。结论CT灌注联合增强扫描可依据病灶形态学表现及灌注参数诊断pNEN,并有助于常规增强CT扫描选择对可疑pNEN病灶的最佳扫描时间,且辐射剂量较低,并可根据PS预测肿瘤分级,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51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均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手术病理学诊断,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的宫颈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与手术病理学比较无差异(P>0.05)。宫颈癌的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ADC值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有利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辅助临床有效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腺癌病理类型与胃CT灌注成像参数值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腺癌患者93例。经CT灌注成像,所得数据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分析,得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the permeabil ity surface,PS)数据值。根据胃镜病理分三组: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及高分化组,并分析各组间的相互联系。结果:高分化胃腺癌患者21例、中分化腺癌患者27例、低分化胃腺癌患者45例,比较3组,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B F、B V和P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M T 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 F、B V、MTT、PS与不同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CT灌注成像可前瞻性评估胃腺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简称腺瘤)与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简称转移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我院接受肾上腺Revolution CT灌注扫描的患者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瘤(平扫CT值>10 HU)13例,经病理或影像随访证实的转移瘤7例共10个病灶。记录肿瘤的大小、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CT值;测量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及表面通透性(PS)。比较腺瘤组与转移瘤组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鉴别两者的效能。结果:腺瘤组与转移瘤组的长径、短径、平扫CT值及增强扫描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瘤组的BF及BV值均高于转移瘤组((66.32±50.33) mL/(100 g·min)与(34.21±34.99) mL/(100 g·min),(18.81±5.93) mL/100 g与(8.06±5.44) mL/100 g,P=0.005、0.001);MTT、TP及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F及BV值鉴别腺瘤与转移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和0.923,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3%和75.0%、84.6%和100%。结论:常规CT检查对鉴别肾上腺乏脂性腺瘤和肺癌肾上腺转移瘤存在一定困难,使用BF、BV值鉴别两者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方法选择并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胃癌病人,采用病理检测方法检测患者的胃癌淋巴结是否转移,再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患者的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出血流量(blood flow, BF),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TT、PS水平大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BF水平小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T、PS、BF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53、0.696、0.753,三项联合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的AUC为0.789,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准确性高。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铭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1):2090-209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参数界定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价值。方法:以7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改良Pfirrmann分级法分为轻度组(I-II级,n=20)、中度组(III级,n=31)、重度组(IV-V级,n=19)。均接受MRI检测,分析MRI参数诊断椎间盘退变分级的价值。结果:轻度组NP区、AF区T2值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NP区、AF区T2值高于重度组(P<0.05)。轻度组JOA评分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JOA评分高于重度组(P<0.05)。轻度组VAS评分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VAS评分低于重度组(P<0.05)。NP区、AF区T2值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NP区、AF区、联合检测诊断中度椎间盘退变分级的AUC分别为0.826(95%CI:0.752-0.931)、0.769(95%CI:0.630-0.876)、0.915(95%CI:0.802-0.974)。NP区、AF区、联合检测诊断重度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SCT)灌注扫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胰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MSCT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按是否患糖尿病分为患病组与正常组,分别测量两组胰腺不同部位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病组与正常组胰腺体部的BV值(13.41±3.69)ml/kg vs(16.43±5.14)ml/k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MTT及PS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头部及胰腺尾部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组织的血流变化分析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研究其肝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规律,找出诊断依据。方法本组30例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肝血管瘤10例,肝囊肿3例;肝癌12例,正常5例及正常组织25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和门静脉灌注量(PVP)。根据各灌注图像及相关参数评价正常组织与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12例肝脏恶性肿瘤(肝癌)患者BF、HPI及HA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MTT明显降低(P<0.01),均与良性肿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S在肝脏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及正常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良性肿瘤组中血管瘤的BV却高于正常组和肝癌组(P<0.05),而正常组与肝癌组的BV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灌注参数BF、BV、HPI、MTT和HAP能有效的评价肝脏肿瘤的血流状态,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