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3.0 T MRI 3种扫描序列对颈神经根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需要扫描颈椎MRI患者37例,均行常规序列、三维双回波稳态(three-dimensional double-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多回波数据图像重合(multi-echo data image combination,MEDIC)序列、可变反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图像质量和正常颈神经根显示、受压颈神经显示清晰度、颈神经根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3种扫描序列3个方面两两比较,3D-DESS序列神经根-椎体CNR和神经根-脑脊液CNR均高于MEDIC序列;3D-DESS序列神经根-椎体CNR高于3D-SPACE序列,而3D-DESS序列神经根-脑脊液CNR低于3D-SPACE序列;3D-SPACE序列神经根-脑脊液CNR高于MEDIC序列,3D-SPACE序列神经根-椎体CNR与MEDIC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评分3种序列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ESS序列优于MEDIC序列,而3D-SPACE序列图像质量最差。对受压神经根清晰度的显示,3D-DESS序列和MEDIC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序列与3D-SPACE序列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序列均优于3D-SPACE序列。结论对于显示神经根结构和诊断神经根病变等方面,3D-DESS序列明显优于MEDIC序列和3D-SPACE序列,对颈神经根成像及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STIR)序列在显示颈部节前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颈椎间盘突出与颈部神经根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该技术在不同节段(C6神经根及C7神经根)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并且临床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0例患者,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序列(矢状位T2WI、T1WI、STIR,轴位T2WI)、3D-STIR序列扫描以及结合两种扫描方式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分别统计C5~7单侧单节段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的患者有无神经根受压的影像学表现。3D-STIR序列所有图像采用3D最大信号强调投影与曲面重组等后处理,由2名中高级职称磁共振诊断医师通过对重建后图像显示的神经根形态、走行、受压情况以及椎间盘与神经根关系的影像表现,评价3D-STIR序列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按C6/C7神经根是否受压分为两组,常规核磁平扫、3D-STIR序列以及常规核磁平扫与3D-STIR序列结合诊断结果显示,按C6神经根是否受压,得出一致性分别为0.578、0.758、0.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联合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面神经磁共振成像(3.0T磁共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上疑似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采用3D-TOF序列、3D-SPACE序列对其桥小脑角区的面神经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和多平面重建(MPR)行后处理。结果 3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证实均有临近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在3D-TOF序列图像上,31例可以清晰显示临近血管存在接触或压迫面神经,2例显示不佳,2例显示血管与面神经存在明显间隙。在3D-SPACE序列图像上,35例均清晰显示临近血管存在接触或压迫面神经,但不能对压迫血管的来源和位置进行有效定位。3D-TOF联合3D-SPACE序列可进一步明确压迫神经的血管来源。结论 3D-TOF联合3D-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临近血管和面神经之间是否存在接触或压迫的关系,同时对于患者术前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891-3893
目的探讨3D-SPACE与3D-MEDIC序列神经成像对腰骶丛的显示效果。方法选取行腰骶部或盆腔MRI检查的健康志愿者86例,均行常规腰椎磁共振(MRI)、3D-SPACE与3D-MEDIC序列扫描,计算2种序列的_(神经根)信噪比值(SNR_(神经根))、肌肉信噪比值(SNR_(肌肉))、神经根和肌肉的对比度噪声比值(CNR_(神经根/肌肉))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DMEDIC序列的SNR_(神经根)、SNR_(肌肉)、CNR_(神经根/肌肉)明显高于3D-SPACE序列(P0.05),各部位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3D-SPACE序列(P0.05)。结论相较于3D-SPACE序列,3D-MEDIC序列能更清晰显示腰骶神经丛的解剖形态,是常规腰椎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维可变翻转角的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与三维传统快速自旋回波(3D-TS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TSE)序列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用于显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呼吸导航的3D-SPACE 序列和传统3D-TSE序列及屏气采集的2D-TSE对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2例胆道结石患者(患者组)行MRCP,比较3种成像方法的图像采集时间、胆总管CNR、胰胆管影像质量、及对结石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患者组及对照组中,3D-SPACE胆总管CNR均明显高于传统2D-TSE、3D-TSE序列(P均<0.05);3D-SPAC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运动伪影、胆总管、左右肝内胆管、主胰管评分均明显高于2D-TSE、3D-TSE序列(P均<0.05);3D-SPACE序列影像采集时间均较传统3D-TSE序列减少,患者组减少(20.90±0.21)%,对照组减少(23.09±0.12)%。2D-TSE序列用时最短,SPACE序列原始像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显示最优。结论 相比于2D-TSE-MRCP、3D-TSE-MRCP序列,3D-SPACE-MRCP影像质量更好,其原始影像更适用于显示胆囊和胆管结石,但图像采集时间长于2D-TSE。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研究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I 3D-SPACE)序列检查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商丘市中医院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98例,均行MRI 3D-SPACE检查、常规二维序列(2D-PDW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3D-SPACE、2D-PDWI检查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98例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交叉韧带损伤7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ACL)59例,后交叉韧带损伤(PCL) 12例],未损伤27例; 0级27例,1级25例,2级24例,3级22例。3D-SPACE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0级27例,1级25例,2级25例,3级21例; 2D-PDWI检查0级26例,1级23例,2级28例,3级21例。3D-SPACE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灵敏度(91. 55%)、准确度(92. 86%)高于2D-PDWI检查(71. 83%、75. 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D-SPACE检查特异度为96. 30%,2D-PDWI检查特异度为85. 1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 3D-SPACE序列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能清晰显示韧带损伤情况,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有助于临床病情评估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序列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发(3D double-echo steady state with water excitation,3D-DESSwe)序列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3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3D-SPACE序列扫描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扫描的听神经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所见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观察、评价3D-SPACE序列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对听神经瘤患者患侧面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3D-SPACE序列对周围神经脑池段显示良好,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对听神经瘤内听道段的面神经、后组颅神经显示较清晰。结论:同时应用3D-SPACE序列、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能提高听神经瘤周围神经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对保护面神经、保留面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 with cycled phases,3D-FIESTA-C)序列和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成像(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IDEAL)序列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前MRI 3D-FIESTA-C及IDEAL序列检查后,再行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结臂丛神经损伤的MRI特征,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术前MRI 3D-FIESTA-C联合IDEAL序列检查在诊断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结果:12例患者术后证实共有39条节前神经损伤,3D-FIESTA-C序列显示出38条,其中31条神经根影像提示消失或离断,7条神经根丝减少、迂曲,无法连续追踪至椎间孔,同时可伴有神经根袖变钝、脊膜囊肿形成、硬脊膜增厚及脊髓形态信号异常改变。术前MRI 3D-FIESTA-C序列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8.3%。31例120条节后损伤中共12例45条节后神经断裂,其中7条伴纤维瘤形成,IDEAL序列显示42条节后神经根断裂,其他损伤表现为神经增粗,扭曲,走行僵直,周围结构水肿紊乱等。术前IDEAL序列诊断臂丛节后损伤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1%。结论:MRI 3D-FIESTA-C联合IDEAL序列检查可清晰显示节前及节后臂丛神经损伤情况,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软骨成像的MRI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多个扫描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优缺点 ,筛选出最佳扫描序列和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 3 0名 ,分别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对比度噪声比 (CNR )。扫描序列共 5种 :快速自旋回波 (FSE) :T1WI、T2 WI和PDWI双回波 ;短 TI反转恢复序列 (STIR)和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 FS SPGR)。其中后者分别选取激发角 3 0°、45°和 60°扫描。结果  3D FS SPGR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CNR值均较其他序列有显著性差异 ;当TE 6.9ms ,TR 3 8ms ,激发角 3 0°时 ,各组CNR值最大 ,与该序列传统扫描参数比较能明显缩短扫描时间。结论 优化的 3D FS SPGR序列较其他序列在关节软骨成像中有明显的优势 ,能使关节软骨显示更加清晰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MR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短时反转恢复(STIR)与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的价值。方法 纳入41例疑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1例臂丛神经损伤、30例未损伤,观察平扫和增强3D-SPACE-STIR及3D-DESS序列图像,比较4组图像显示神经效果、背景抑制评分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锁骨上臂丛神经于平扫3D-SPACE-STIR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增强3D-SPACE-STIR序列呈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平扫3D-DESS序列呈稍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上述3组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神经连续性及其径线,其中增强3D-SPACE-STIR序列效果最佳。增强3D-DESS序列中,锁骨上臂丛神经呈等信号,与周围肌肉信号相仿;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D-DESS、平扫3D-SPACE-STIR及增强3D-DESS序列(P均<0.05);背景抑制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T2-FFE)图像对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29例,行常规腰骶椎MRI后加扫3D-T2-FFE及MR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序列成像。测量并计算2个序列图像的神经信噪比(SNR神经)、肌肉SNR(SNR肌肉)、对比噪声比(CNR神经/肌肉),比较2个序列图像对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所有病例3D-T2-FFE图像CNR(0.21±0.08)高于MR-PROSET图像(0.11±0.04,P<0.01),SNR肌肉(66.99±24.62)低于MR-PROSET(108.92±42.28,P<0.01),SNR神经(150.34±14.98)与MR-PROSET图像(138.02±1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2-FFE图像显示骶丛、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评分 (2.32±0.13、1.63±0.60、1.84±0.38)均高于MR-PROSET图像(1.95±0.14、0.11±0.32、1.16±0.38,P均<0.05),而腰丛、腰骶干、坐骨神经的评分(2.95±0.05、1.79±0.42、1.84±0.09)与MR-PROSET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9±0.42、1.63±0.50、1.74±0.10,P均>0.05)。结论 3D-T2-FFE序列图像可有效评估腰骶丛神经病变,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技术在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技术对1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行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所有10例患者均手术证实为臂丛根性损伤。结果本组患者在伤后早期(1~3天)内行三维MRI臂丛成像均未见明显臂丛根性损伤的特征性MRI表现;伤后10bt5天(平均10天)后,再次行三维MRI臂丛成像,出现典型的臂丛根性损伤MRI表现:神经根消失或离断、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偏移等。结论三维MRI臂丛成像可以很好地地显示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通过动态成像可以显示臂丛根性神经损伤短期内动态变化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动态三维MRI具有对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定位准确、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与背景抑制DWI(DWIBS)、基于3D短T1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对比,探讨3D-nerve序列对新生儿臂丛神经的成像效果。方法 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3D-nerve、DWBIS、3D-STIR,评估每个序列图像的血管搏动伪影、脂肪抑制均匀性及臂丛神经分支的显示效果,并测量神经-脂肪比,神经-肌肉比。结果 臂丛神经在DWIBS序列图像上显示效果差,无法观察;3D-nerve血管搏动伪影和脂肪抑制不均匀与3D-ST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nerve、3D-STIR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根、神经干的显示率均为100%(15/15);3D nerve对神经束、神经支的显示率为100%(15/15)和66.67%(10/15),3D-STIR对神经束、神经支的显示率为93.33%(14/15)和53.33%(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71)。3D-nerve序列神经-脂肪比和神经-肌肉比优于3D-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nerve序列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DWBIS及3D-STIR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ERGE)序列在骶髂关节(SIJ)软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SIJ软骨行MERGE、三维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脂肪抑制(PDWI-FS)、T2WI脂肪抑制(T2WI-FS)和T1WI脂肪抑制(T1WI-FS)序列成像,比较MERGE序列与其他各序列图像显示SIJ软骨的图像评分和SNR、CNR。结果 MERGE序列显示SIJ软骨的图像评分、CNR和SNR与3D-FSPGR序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DWI-FS、T2WI-FS、T1WI-FS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MERGE序列显示SIJ软骨的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不同角度冠状位重建,CPR重建角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观察各序列图像ALL表现,并比较不同序列对ALL股骨部、半月板部、胫骨部、半月板附着点、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的显示率。结果 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附着点和股骨附着点显示率均为96.67%(29/30),MPR图像均为93.33%(28/30),均优于FS-PDWI图像(P均<0.017)。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部、半月板部和半月板附着点的显示率分别为96.67%(29/30)、83.33%(25/30)和83.33%(25/30),均高于FS-PDWI图像(P均<0.05),对ALL股骨部的显示率与FS-PDWI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 3D-CISS序列联合CPR图像可提高对ALL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联合压缩感知(uCS)技术优化脑神经一站式三维可调制翻转角超长回波链回聚脉冲(3D-MATRIX)成像,并筛选最佳加速因子(AF)。方法 前瞻性对1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28名健康志愿者以敏感度编码(SENSE)并行采样技术(SENSE=3)及AF为3~6的3D-MATRIX序列行脑神经成像,比较不同序列间脑神经图像质量,以及嗅神经、视神经、三叉神经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的差异;测量脑池内与听神经相近处小血管信号强度,计算其与脑脊液的对比度(CR),比较不同序列间差异。结果 各序列图像间,嗅神经、视神经及三叉神经SNR、CNR,以及血管与脑脊液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AF增加,扫描时间缩短,uCS5序列图像质量呈降低趋势;AF为5时,uCS5序列图像中各神经主观评分、SNR及CNR均与SENSE3序列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血管与脑脊液CR大于SENSE3序列(P<0.05);AF为6时,uCS6序列图像中副神经及舌下神经主观评分低于其他序列(P均<0.01)。结论 利用3D-MATRIX序列结合uCS技术可对脑神经进行一站式成像,以AF为5最佳。  相似文献   

17.
3D-CISS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 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CISS)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3D-CISS影像表现,并与常规MR T1WI、T2WI进行对照.结果常规MRI发现病灶11例,8例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似,难与蛛网膜囊肿鉴别,11例均不能辩认肿瘤的确切边界.3D-CISS发现病灶12例,均表现为高信号脑脊液中的低信号充盈缺损,信号不均,10例呈沿脑池脑室匐行生长,3例包绕三叉神经,1例推挤三叉神经使之移位,1例部分包绕基底动脉.结论较之常规MR,3D-CISS在发现病灶、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复杂的信号特点方面更敏感,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可靠,并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是表皮样囊肿的最佳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