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用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90%的住院患者、40%的门诊患者、70%的社区医院患者,都采用了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治疗可以治愈疾病,但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风险。就此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护士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以疗效快、刺激小、给药剂量准确、可连贯或联合给药等优势成为治疗的基本手段。近几年,由输液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具体实施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本文从配药环境、配药手法、穿刺操作、输液中的速度与温度、药物与输液用具等因素与发热反应的关系分析,同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盛素红 《工企医刊》2004,17(1):71-7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定量药物的丢失的现象,使进入机体内的药液有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既影响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的丢失,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输液常被人们称之为打"点滴"或者"挂水",指的是医生开出的医嘱将药物加在液体内通过静脉注射或滴注的方式,向人体内注入以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纵观输液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曾拯救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使他们延长了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由于科技的进步,经过众多科研人员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20例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在分析当前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后,再分别选择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当前护理风险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王爱国  桑英 《工企医刊》2004,17(5):87-88
静脉给药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用药途径,在抢救危重病人和治疗方面占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位置。随着科学的发展,微粒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输液过程中带人体内的微料可能引起血栓、梗塞、肺部肉芽肿、静脉炎等疾病,甚至可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输液质量,从而减少对人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5年1月-2008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发生的输液室给药风险事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编号、统一采用通用名,电脑打印贴瓶标签、优化皮试管理流程、组织护士学习药物知识,新药使用时在治疗室的留言栏设置温馨提示。结果: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差错发生率为0.01127%,2007年、2008年同期差错发生率分别下降至0.00667%和0.00123%。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降低临时输液患者风险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所收治的200例临时输液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行以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行以风险发生预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从而做到有效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预警措施、遵医行为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时输液患者行以预警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零用钱脉输液又称打点滴或挂水,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任何一种药物进入体内,都要在体内各器官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药物从吸收到发挥作用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因药物品种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可有些人在静脉输液时,随意调整输液调节器,尤其是有的人为了节省时间,将输液速度任意加快。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常静脉输液而导致手背浅静脉变硬、变细、甚至闭锁,这就使我们经常会用到关节附近的短小静脉进行穿刺.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利于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我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夹板,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此向同行们作以下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段士兰 《药物与人》2014,(5):267-267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输液注射量大、给药时间长、配伍复杂及客观或主观上在输液过程中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洪珍 《东方药膳》2021,(7):285-28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输...  相似文献   

13.
谭金凤 《中国保健》2009,(20):915-916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急症病人或许多常见的慢性疾病都可采取输液疗法,以加强辅助治疗,从临床的角度,输液是一种快速给药方式,是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医学最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据资料统计,我国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量近50亿支。随着医疗水平及科技发展的不断提高,传统PVC输液耗材的潜在危害及风险被渐渐暴露出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4月发布《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要求:以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作为原料的产品,产品说明书中应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也是抢救和治疗病人重要的措施之一,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输液中以延伸服务空间,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愉快的输液环境。将其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门诊小儿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门诊输液室主要承担小儿输液,日达300-500人次,存在患儿多、家属多、工作量大、流动性大、治疗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多变、环境噪杂、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而门诊输液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面向社会的窗口,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达到对门诊小儿输液的质量控制,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输液室安全管理中护方和患方的风险因子分析着手,提出输液室护士应重新定位,提升自身价值认识,充分实现患方知情同意权,加强护患沟通.严格依法行医.以期规避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护患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的类型、时间段、人员,分析其原因,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42起静脉给药错误进行统计,对发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医嘱不认真、环境缺陷、缺乏责任心是导致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门诊输液室由于患者集中,病种复杂,用药范围广泛,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在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ADR的频率最高[1]。萧丰富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为适应当前医学模式,2006年8月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ADR患者的护理中,使其在生理、心理上舒适,对治疗充满信心,加快了ADR的恢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