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用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90%的住院患者、40%的门诊患者、70%的社区医院患者,都采用了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治疗可以治愈疾病,但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风险。就此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护士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以疗效快、刺激小、给药剂量准确、可连贯或联合给药等优势成为治疗的基本手段。近几年,由输液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具体实施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本文从配药环境、配药手法、穿刺操作、输液中的速度与温度、药物与输液用具等因素与发热反应的关系分析,同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定量药物的丢失的现象,使进入机体内的药液有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既影响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的丢失,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20例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在分析当前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后,再分别选择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当前护理风险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静脉给药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用药途径,在抢救危重病人和治疗方面占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位置。随着科学的发展,微粒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输液过程中带人体内的微料可能引起血栓、梗塞、肺部肉芽肿、静脉炎等疾病,甚至可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输液质量,从而减少对人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5年1月-2008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发生的输液室给药风险事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编号、统一采用通用名,电脑打印贴瓶标签、优化皮试管理流程、组织护士学习药物知识,新药使用时在治疗室的留言栏设置温馨提示。结果: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差错发生率为0.01127%,2007年、2008年同期差错发生率分别下降至0.00667%和0.00123%。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降低临时输液患者风险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所收治的200例临时输液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行以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行以风险发生预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从而做到有效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预警措施、遵医行为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时输液患者行以预警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输液注射量大、给药时间长、配伍复杂及客观或主观上在输液过程中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输...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急症病人或许多常见的慢性疾病都可采取输液疗法,以加强辅助治疗,从临床的角度,输液是一种快速给药方式,是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0):70-70
临床上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医学最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据资料统计,我国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量近50亿支。随着医疗水平及科技发展的不断提高,传统PVC输液耗材的潜在危害及风险被渐渐暴露出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4月发布《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要求:以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作为原料的产品,产品说明书中应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6.
17.
门诊小儿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门诊输液室主要承担小儿输液,日达300-500人次,存在患儿多、家属多、工作量大、流动性大、治疗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多变、环境噪杂、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而门诊输液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面向社会的窗口,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达到对门诊小儿输液的质量控制,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输液室安全管理中护方和患方的风险因子分析着手,提出输液室护士应重新定位,提升自身价值认识,充分实现患方知情同意权,加强护患沟通.严格依法行医.以期规避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护患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的类型、时间段、人员,分析其原因,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42起静脉给药错误进行统计,对发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医嘱不认真、环境缺陷、缺乏责任心是导致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门诊输液室由于患者集中,病种复杂,用药范围广泛,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在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ADR的频率最高[1]。萧丰富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为适应当前医学模式,2006年8月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ADR患者的护理中,使其在生理、心理上舒适,对治疗充满信心,加快了ADR的恢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