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牛膝-熟地黄-当归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明确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限定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条件检索并筛选牛膝-熟地黄-当归的药物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TTD、PharmGKB、OMIM、DrugBank、GeneCard、STRING等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筛选核心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功能分析探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机制;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观察其结合能力。结果:根据限定条件获得牛膝-熟地黄-当归有效化学成分114个,重要交集靶点109个,GO富集功能分析显示条目4 219个(P <0.05),KEGG富集通路为167条信号通路。牛膝-熟地黄-当归主要药物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芦丁等,关键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当归-全蝎-地龙”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BATMAN、Herb、ETCM或SymMap中查找并筛选得到药物的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的SMILES号,并将其传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药物活性成分预测靶点;选用关键词“Ischemic Stroke”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该病相关的主要靶点;运用Venny2.1.0绘制韦恩图,获取该药对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交集靶点。将以上得到的数据分别通过STRING获得交集靶点的蛋白网络;Cytoscape3.10.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图;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Tools对药物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当归-全蝎-地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共有28个有效活性成分和363个对应靶点,主要有效成分有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二...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三仁汤君药药对(SRJMP)的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探讨三仁汤君药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三仁汤 3 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及预测作用靶点,采用STRING 数据库与 Cytoscape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通过 ClusterProfiler、ClueGO、DAVID 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把候选作用靶点映射在 KEGG 通路图上分析结果,最后应用 AutoDock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 40 个活性成分和 222 个相应蛋白靶点。首要分析核心靶点47 个,GO 分析共包含 117 条富集结果,KEGG 通路富集筛选出 30 条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 SRJMP 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分化,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干预细胞代谢过程,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玄参-麦冬药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收集玄参、麦冬的化学成分,结合TCMSP、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筛选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焦虑症的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3.8软件对PPI网络进行MCODE聚类分析,得出关键靶点;利用DAVID6.8数据库对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核心活性成分,用分子对接模拟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强度。结果 共筛选出玄参-麦冬药对37个活性成分,潜在靶点471个,焦虑症相关靶点753个,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42个,对其PPI网络进行MCODE聚类分析得到4种类簇,筛选出关键靶点1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并将目标蛋白名称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PSD靶点基因;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治疗PSD的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v3.9.1软件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Tools-1.5.7软件对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共筛选得到柴胡活性成分17个,去重后对应靶点175个,疾病靶点852个,经Venny数据库预测到疾病-药物交集靶点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323个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0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 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当归六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检索当归六黄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点。基于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获取与PMS相关的靶点,并得到当归六黄汤与PMS的交集靶点。构建当归六黄汤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获取当归六黄汤112个活性成分,经筛选得到5个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为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山柰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主要发挥抗炎和雌激素样作用。获取当归六黄汤与PMS的交集靶点52个,经筛选得到5个核心靶点,分别是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IL-1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亚科3 C组成员1(NR3C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激素调节。KEGG富集分析显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主要通过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5-羟色胺能突触、雌激素信号通路、突触小泡循环、腺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当归六黄汤的关键活性成分可以与核心靶点蛋白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型。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和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分,3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前20条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与四类枢纽靶点蛋白均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异鼠李素和AKT1蛋白结合性最强。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等相关枢纽靶点,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及文献收集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与HCC相关的疾病基因,得到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治疗HCC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蛋白与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中有29种活性成分及410个靶基因,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以发挥治疗HC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可能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调节癌细胞、血管生成等相关靶标和途径,从而对HCC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滋肾养血活血汤治疗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 的作 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 查找滋肾养血活血汤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并 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及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 数据库筛 选RIF疾病靶点,将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RIF疾病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平台制作蛋白质-蛋白质互 作(PPI)网络,然后利用Cytoscape3.9.1软件进行网络结构的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 靶点可视化网络图,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主 要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疾病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122个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256个药 物作用靶点,疾病相关靶点2 215个,药物-疾病核心靶点36个。经筛选获得5个主要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与9个 疾病关键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滋肾养血活血汤治疗RIF可能主要 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等多种信号通路 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β-谷甾醇与蛋白激酶B1(AKT1)、丹参酮ⅡA与HIF-1A、丹参酮ⅡA与 TNF、槲皮素与HIF-1A对接活性较好。结论:滋肾养血活血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 醇、丹参酮ⅡA等与靶蛋白相互结合,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I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与西洋参的皂甙成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人参及14个产地(包括美国、加拿大)的15批西洋参样品进行了皂甙类成分薄层定性分析、总皂甙含量比色测定及人参皂甙Rb1,Rg1,的薄层扫描测定。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芍药与甘草共煎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苯甲酸、芒柄花素、异甘草甙元、甘草甙元、4′,7-二羟基黄酮、芒柄花甙、甘草甙、没食子酸、芍药甙、异甘草甙和甘草酸。以上各化合物均首次从复方芍药甘草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北沙参与防风功效对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北沙参和防风功效的异同,为<本草纲目>中珊瑚菜作为防风别种一石防风使用的正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抗炎和镇痛试验对比北沙参与防风功效.结果:北沙参与防风抗炎镇痛功效相似.结论:珊瑚菜的根作为防风使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国内当归、黄芪和党参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研究的基本现状,揭示其文献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特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计算机的分类、统计功能,按成果的基本情况、成果的研究内容、成果的评价与应用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甘肃、河北、山东等地排在前列,成果主要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部门承担,成果课题的来源主要为地方计划和自选课题,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药物疗效、药物制剂、栽培、贮藏加工等领域。结论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中,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增幅缓慢,成果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成果转化率低,数据库中一些成果项目的数据缺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药材的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条形码序列,探讨木香类药材鉴定新方法。对60份样品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采用 MEGA5.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K2P),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g tree,NJ Tree)。结果表明,无论是菊科的木香、川木香、土木香,还是马兜铃科的青木香和五味子科的红木香,ITS2序列种内变异均小于种间变异,ITS2序列所有单倍型比对后长度为272 bp,变异位点达到162个;遗传距离显示物种种内平均K2P远远小于种间平均K2P;NJ树结果显示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和红木香药材可明显区分,且能鉴别川木香的2个基原物种。因此,ITS2序列可用于鉴定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药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亭  徐暾海 《中草药》2009,40(8):1332-133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黄芪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黄芪的临床应用引发思考,认为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而中医整体论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复杂性科学体系内,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结合,可能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赤首乌和白首乌的HPLC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训红  陈斌  蔡宝昌  王玉玺 《中草药》2005,36(11):1704-1706
目的建立赤、白首乌HPLC指纹图谱鉴定方法。方法用RP-HPLC(DAD)法,梯度洗脱,测定赤、白首乌、加工炮制品及其何首乌粉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何首乌不同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而何首乌与白首乌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区别,何首乌炮制前后、白首乌加工前后也有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现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赤、白首乌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天冬药材的薄层层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首次从天冬样品液制备方法、展开剂筛选、展距确定等方面研究了不同产地的天冬所含有的β-谷甾醇和氨基酸(L-天冬酰胺、精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的薄层色谱条件。β-谷甾醇的薄层鉴别条件为:用石油醚提取,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酸(5:1:0.06),10%硫酸乙醇显色;氨基酸的薄层定性鉴别:无水乙醇冷浸,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茚三酮溶液显色;所得出的方法的重现性好,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作为天冬定性鉴别手段之一;有利于天冬GAP研究并为制定天冬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者首次从天冬样品液制备方法、展开剂筛选、展距确定等方面研究了不同产地的天冬所含有的β-谷甾醇和氨基酸(L-天冬酰胺、精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的薄层色谱条件。β-谷甾醇的薄层鉴别条件为:用石油醚提取,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酸(5:1:0.06),10防硫酸乙醇显色;氨基酸的薄层定性鉴别:无水乙醇冷浸,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茚三酮溶液显色;所得出的方法的重现性好,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作为天冬定性鉴别手段之一;有利于天冬CAP研究并为制定天冬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