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及单纯超声引导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下肘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观察组则予以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受试者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0.5 h内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0.5 h内臂丛神经阻滞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 86.7%),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 26.7%),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下肘部位手术患者予以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利于提高其定位准确性及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对降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其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在硬膜外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和对照组(行盲探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进针深度和一针穿刺成功率。对比两组术中疼痛、术后腰痛和尿潴留发生率。分析试验组超声定位深度和进针深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最终均成功实施硬膜外穿刺。试验组术中疼痛11例(27.50%)和术后腰痛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例(62.50%)术中疼痛和20.00%的术后腰疼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超声定位深度为4.5~8.9 cm,平均超声定位深度为(5.73±0.57)cm;进针深度为4.4~8.7 cm,平均进针深度为(5.81±0.60)cm,两者之间相关性好(r=0.77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横切扫描定位可增加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成功率,同时减轻术中疼痛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刺异感定位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情况(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与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便,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0.2%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注入局麻药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7-1529
对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收治的78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分为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9%)显著优于对照组(6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增加麻醉阻滞范围,避免盲目操作损伤患者神经,超声显影清晰,准确定位神经位置、穿刺针进针位置与深度,穿刺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阻滞效果比对照组好,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视下能够避开患者血管和周围重要组织,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简单易学,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观察组25例,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对照组25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和穿刺24 h内及1周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6.0%,平均穿刺时间(8.2±0.8) min,平均穿刺次数(1.2±0.8)次,首次试穿成功率68.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72.0%,平均穿刺时间(17.2±1.9) min,平均穿刺次数(2.4±0.2)次,首次试穿成功率28.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24 h内误伤动脉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1周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较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加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评价急诊超声引导在老年患者腰椎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9—2018-09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57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9例,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下进行腰椎穿刺术;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体表标记方法定位进行腰椎穿刺。比较2组患者腰椎穿刺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腰痛、坐骨神经刺激征发生情况,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与使用传统方式的对照组相比较,实行床旁超声引导的实验组腰椎穿刺时间明显缩短[(7.38±3.24)min vs.(18.64±7.36)min],一针穿刺成功率高(86.21%vs.35.7%),穿刺次数少[(1.35±0.97)次vs.(3.68±2.73)次],术后并发症腰痛少(6.90%vs.32.14%),无坐骨神经刺激征发生,患方满意度达到100.00%。结论:急诊超声引导下对老年患者进行腰椎穿刺可以显著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减少"盲穿"所造成的并发症,有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ICU休克患者20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局部血肿、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6例超声引导定位下麻醉穿刺的择期剖宫产病例.其中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的40例(肥胖组40例),BMI<30 kg/m2的36例(非肥胖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L3~4椎间隙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深度以及穿刺点出血、误入蛛网膜下腔、神经损伤或神经异感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L3~4椎间隙穿刺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无显著差异.肥胖组患者穿刺深度明显大于非肥胖组(P<0.05),非肥胖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肥胖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使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的定位可视化、准确化,显著提高了肥胖孕妇腰硬联合麻醉的穿刺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且的:探讨超声定位在剖宫产患者的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行剖宫产的患者200例,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侧卧,对照组用手按照解剖位置确定腰2/3椎间隙。超声组用超声探头确定腰2/3椎间隙,测皮肤到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超声测得的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与实际用针测得的距离接近。超声组比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结论:超声定位能提高产科患者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解剖定位组采取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周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接受肩周关节松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各47例。比较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观察两组神经阻滞前后肩周关节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及神经阻滞完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后,观察组患者肩周关节活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4.8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周关节松解术的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同时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紧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vertical 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VIB)麻醉效能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紧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Ⅰ组在超声定位臂丛后束一次性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Ⅱ组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后束一次性给予0.5%罗哌卡因40 ml。评估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观察是否有气胸、血管和神经损伤。结果两组患者臂丛完全阻滞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93.67%vs.98.33%,P=0.364)。Ⅰ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Ⅱ组(P〈0.05或P〈0.01)。Ⅰ组臂丛阻滞中血管损伤显著少于Ⅱ组(P﹤0.05)。结论与VIB相比,超声引导下行紧贴锁骨下臂丛阻滞虽未显著提高阻滞成功率,但可显著缩短麻醉操作和阻滞起效时间,同时可有效地避免气胸和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的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3~6岁)60例随机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组(S组),三组均使用0.25%罗哌卡因1mL/kg。记录各组麻醉效果、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US组完成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明显少于U组和S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U组和S组,且无1例并发症。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骶管阻滞,定位快速准确,穿刺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盲探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对比两组穿刺情况、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定位及准备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及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定位动脉,更加直观地寻找近端较深位置的合适动脉穿刺点,利于提高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n =39)对照组( n=36)。对照组于超声引导下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观察组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闭孔神经阻滞。比较两组1次、2次穿刺成功率、阻滞起效时间、操作时间、麻醉相关时间、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及血管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100.0%(39/39)、97.4%(38/39),高于对照组的88.9%(32/36)、83.3%(30/36),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两组2次穿刺成功率与血管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麻醉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中应用可有效提高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且简单易行、定位准确、阻滞完善、操作安全,为闭孔神经阻滞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97-159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予以临床分析,依据随机双盲法分组,试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对照组采取L3~4硬膜外穿刺方法,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阻滞完成用时、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为稳定,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阻滞完成时间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患者血流动力相关指标较为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型半导体激光定位仪在CT引导下穿刺操作的辅助作用。方法:84例拟行腹腔神经丛毁损(NCPB)和三叉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A组,n=42)在CT扫描定位后,利用半导体激光定位仪辅助穿刺,对照组(B组,n=42)在CT扫描定位后常规穿刺,比较2组患者平均穿刺次数,首次穿刺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比较,前者平均穿刺次数与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CT定位可提高对深部穿刺成功率,新型半导体激光定位仪对CT引导的穿刺具有良好辅助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预计穿刺较困难或风险较大的急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各45例,超声引导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选择性定位实时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无超声定位引导,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记定位穿刺置管。记录并对比两组穿刺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置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