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56层螺旋CT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CT,检查时间短,每圈扫描只需0.27s即可得256层图像,图像精度高,可精确显示人体细小的结构和各种病灶。因其安全程度高、放射剂量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CT造影的检查。我院2012年4月-2012年7月采有25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560例,检查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熟练地操作、有效的沟通和指导及患者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检查效果。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CTA检查数据信息影像资料;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资料(SCA)进行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并分析CTA检查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综合分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可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共160支,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无狭窄为95.3%、97.1%、97.6%、94.3%、96.1%;轻度程度狭窄为为66.7%、96.7%、70.5%、95.3%、86.4%;中度程度狭窄为77.8%、94.5%、75.0%、95.2%、91.6%;重度程度狭窄率为83.3%、94.6%、74.1%、96.8%和92.9%。影响CT影像数据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运动伪影、血管壁钙化斑块、心脏高心率等相关因素。结论 CTA检查与SCA检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TA检查在临床应用上有更多的技术性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判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结果显示:颈动脉的轻度狭窄正确率为为91.94%,中度狭窄为84.85%,重度狭窄为100%,血管闭塞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在对该病的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葛永强 《临床医学》2013,33(5):68-6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采用25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4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评价40例50枚支架有无变形、具体长度、所在位置及形态。结果 256层螺旋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3.9%,敏感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94.1%,特异性为96.9%;再狭窄17枚,占34.0%。结论 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8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56排螺旋CT冠状...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收治的10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实施64排CT扫描诊断及冠状动脉造影,通过观察临床效果,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CT扫描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达90%,检测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符合率达9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符合率为70%,右冠状动脉符合率为48%。冠状动脉粥硬化的诊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与螺旋CT检查都有一定的效果,对其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61-1462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先后行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84例冠状动脉患者中共检出35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9例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0例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4层螺旋CT共检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检出率为85.71%(30/35),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6例,检出率为89.66%(26/29),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9例,检出率为95.00%(19/20);经Kappa检测,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的Kappa=0.837,一致性较好。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较好,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检出率逐渐上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在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胸痛患者1317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557例,4.0 mL/s注射0.7 mL/kg对比剂)和B组(760例,4.5 mL/s注射1.0 mg/kg对比剂)。比较两组不同血管断面CT值、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造影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肺动脉、冠状动脉、降主动脉CT值略高于A组(P>0.05)。B组的肺动脉、冠状动脉、降主动脉图像噪声对比度和信噪比略高于A组(P>0.05)。B组的造影图像质量评分略高于A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胸痛时,以较低速度注射较低用量的对比剂,患者不同血管断面显示良好,造影图像质量也较好,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王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17-3017
针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进行探析。选取收治的51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实施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然后再对其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对比不同方法临床诊断效果。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度及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2%,阳性率为60.78%,钙化病变的准确率为82.35%,阳性率为58.82%。64层螺旋CT诊断对中度以上(包括中度)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院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并与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对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出的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为69.91%、特异性为98.99%、诊断准确率为94.71%;中度狭窄敏感度为76.92%、特异性为99.34%、诊断准确率为96.43%;重度狭窄敏感度为89.78%,特异性为97.86%,诊断准确率为95.71%。通过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检查诊治的156例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之后再采用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对两次检查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疑似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患者,借助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设为观察组,以患者后续治疗资料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检出率为96.67%(145/150),较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215),观察组混合斑、软斑、硬斑检出42例、49例、52例,正确率为98.62%(143/145),较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193)。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技术可敏锐完成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检查、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缺血性改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颅内缺血性改变且行颈动脉MSCTA检查的患者40例并纳入研究组,同时将同期未发生颅内缺血性改变且行MSCTA检查的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形态、斑块内溃疡、环形征阳性率、颈动脉重构率等,统计研究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MSCTA检查结果独立评估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占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规则型斑块率、溃疡型斑块率、环形征阳性率、颈动脉重构率均高于对照组,轻度狭窄及无狭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50%(11/40)。研究组中,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的MSCT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MSCTA检查结果可独立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结论 MSCTA可有效评估颅内缺血性改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和颈动脉狭窄程度,且MSCTA检查结果可独立评估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头部64层螺旋CTA检查,对照DSA结果,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DSA检查发现49个动脉瘤,64层螺旋CTA检查发现43个动脉瘤,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7.61%,特异性为88.88%,阳性预测值为91.61%,阴性预测值为88.88%,You-don指数为86.49%。结论64层螺旋CTA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表明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CABG术后(术后12~76个月)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造影(MSCTA)检查,共检查133条桥血管,其中乳内动脉44条,大隐静脉89条.MSCTA检查后3~10d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与MS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33条桥血管中,MSCTA显示桥血管闭塞17条,桥血管狭窄(狭窄>50%)20条.CAG结果显示桥血管闭塞17条,与MSCTA显示结果一致;桥血管狭窄(>50%)有21条;与MSCTA检查结果比较,MSCTA检查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8.9%,阳性预测值97.3%,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128层MSCTA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CABG术后桥血管的病变情况,是评价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再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其微创性和价格等因素均影响了造影复查率。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3/2008-07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门诊复查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于支架置入后同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0±9.6)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38个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检查和重建分析,对支架的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价,与"金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64层螺旋CT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对置入的支架均能清楚显示。在置入的38枚支架中,CT显示32枚支架保持通畅,并与常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吻合;另有6枚支架64层CT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后发现其中有4枚互相吻合,而另外2枚再狭窄未得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证实。64层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18%。结论:64层螺旋CT在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问题上有很高准确性,能较准确地区分支架开通和闭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要点。方法:选择122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析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过程和结果。结果:共计72.7%(266/366支)的血管可用于诊断,心率在70次/min,且心律波动幅度小,图像质量显示较好,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心脏的搏动伪影、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血管内对比剂浓度是影响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在心电门控监测下,对2例健康人、5例确诊为冠心的病人进行心脏平扫。再对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进行积分计算、分析,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意义。结果 5例冠心病人的钙化积分分析结果与其临床发病危险性程度相符。钙化积分越高,2根或2根以上的冠状动脉钙化.钙化积分在积分与年龄、性别曲线图中大于或等于50%时,冠状动脉钙化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可以作为冠心高危人群普查并预测其发病可能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