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汪鑫  张洪义 《中国医刊》2023,(8):813-815+808
<正>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3%~15%[1-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最有效的手段[3-4],R0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5]。1994年GAGNER和POMP[6]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该手术难度较大,如操作不当易出现血管损伤,且对胆道和胰腺重建的技术要求较高,是普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7]。  相似文献   

2.
<正>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胰腺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亦居高位,其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接近1:1[1]。根治性手术(R0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手段,但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的手术率低于20%,且根治性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40%,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达80%[2]。  相似文献   

3.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左右[1],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2],且其5年生存率约40%~50%[3]。因为人体头颈独特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电离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故以放射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首选治疗手段[4]。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谢波  余萍  刘福强  周波  罗庭  崔小娇   《四川医学》2022,43(12):1250-125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在成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文献报道成人AF患病率为2%~4%[1],2019年全球约有AF/房扑(atrial flutter,AFL)患者5970万人[1],造成沉重医疗负担、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可促进AF的发生和进展[2-5],且在AF人群的危险分层,包括预测血栓风险[6-7]、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风险[8]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脑胶质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发病率高达5~8人/10万人[1]。2021年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2]。恶性脑胶质瘤属于WHOⅢ、Ⅳ级脑胶质瘤,具有分化低、侵袭性强、生长迅速等生物特点,且术后易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3]。手术是恶性脑胶质瘤首选治疗手段,但恶性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颅内解剖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6.
杨文韬  何亚荣  姚鹏  周亚雄  曹钰   《四川医学》2024,45(3):301-304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一项针对全球脓毒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有4890万,死亡人数约1100万人,其病死率达19.7%。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可改善患者预后[3]。由于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难以识别,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诊断及治疗延迟[4]。目前,国内对疑诊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7.
<正>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5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虽然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根治性放射治疗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后,仍有27%~53%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生化复发[2],  相似文献   

8.
余电有  刘莉 《右江医学》2023,(11):1035-1039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特征是一个或两个心室的扩张和收缩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致命性心血管系统疾病[1]。DCM的全球患病率高达40/10万[2],其中欧美地区患病率约为36.5/10万[3],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9/10万[4]。DCM可分为遗传型、获得型。遗传型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目前超过40%的DCM病例被证实是家族遗传的[5],已发现DCM的致病基因超过60个[6]。在非遗传因素方面,证实了DCM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库显示,肺癌仍然是导致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且大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总体预后较差[2,3]。胸部CT和肿瘤组织活检是目前肺癌早期筛查、监测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的主要临床方法[4]。然而目前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胸部CT和组织活检的比例并不高[5]。因此一种新型肿瘤检测方式:液体活组织检查,已成为近几年癌症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10.
贾杰 《中国医刊》2023,(2):117-119+112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长且进展缓慢。1990—2016年,全球PD患者的数量多了1倍,已达600多万,预计到2040年,全球PD的患病人数会再次翻倍,主要患病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据估计,在我国≥55岁和≥65岁的人群中,PD患病率分别为1.07%和1.67%,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预测2030年我国PD患病人数将达500万[2],占全球PD患者数量的1/2 [3]。高发病率和高人口基数使得我国老年PD患者数量和健康负担迅速增加,需要积极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巨大挑战[4]。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正>睡眠是动物的共有特征,且为生存所必需,严重的睡眠缺失是可以致命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睡眠缺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1/3的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长<6 h[2],6%~10%的成年人长期受失眠的困扰[3]。长期失眠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疾病等多个系统的病变高度相关[4-5]。国外学者[6]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约50万群体样本发现,晚睡型的人比早睡型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高出10%。目前失眠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但没有考虑到睡眠缺乏对于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位[1],可发生于唇、舌、鼻咽、口腔、甲状腺和喉等多个部位[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最高,且由于口腔癌起病隐匿,早期发现和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3]。目前,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由于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化学治疗仍然是大多数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全球首位[1]。根据病理分型,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其中NSCLC患者占85%[2]。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故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20%[3],特别是Ⅳ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5.3%[4]。根据CSCO诊疗指南,含铂双药化疗仍是NSCLC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的0.17%~0.34%[5]。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尿痛伴脐部溢液症状,无排尿困难,无腰痛、发热、寒战、血尿等不适。患者既往高血压病15年,  相似文献   

15.
李红燕  罗一青  祁冰 《吉林医学》2023,(12):3502-3507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伴血脂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据估计,2045年我国20~79岁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数将上升到1.744亿人,仍将排名全球第一[1]。患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约30%可并发眼病,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晚期糖尿病患者100%有眼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眼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除了眼表疾病,其他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高眼压和视网膜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等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相关[3-4]。T2DM患者由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维持其正常眼表结构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增强[5],增加了眼部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繁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唯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重症肺炎间质性纤维化终末期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单纯肺移植后,肝脏会进一步恶化,并不能存活,这类患者需要行肝肺联合移植[1]。1987年Wallwork等[2]报道了世界上首例成功实施的心肝肺联合移植术。1994—2019年,美国共实施肝肺联合移植术93例[3]。国内相关报道较少,仅曾妃[4]、王跃斌[5]、王白羽[6]等有过3例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病理类型之一。UTUC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其在西方国家的年发病率估计为2/100 000,尽管发病率低,但UTUC的特点是病死率和复发率高[1-2]。在所有UTUC病例中,只有15%~25%在诊断时是侵入性的,侵袭肌壁的pT2/pT3期UTUCs的5年生存率为50%[3]。在美国男性癌症患者中,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的病死率排名第八[1]。特别是对于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3]。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1-4],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已作为一种新型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6]、系统性红斑狼疮[7]、炎性肠病[8-9]、干燥综合征[10]、外科术后神经炎症[11]、局部炎症反应[12]等急慢性炎症治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VNS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1],甚至,有学者认为,VNS可作为一种潜在疗法,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相关炎症风暴,  相似文献   

19.
<正>失眠障碍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睡眠疾病,失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0%~36%,其中10%~25%成为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约6%~10%达到了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的诊断标准[1-2]。而CI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神经免疫等方面造成多维度损害[3],其中,认知记忆与睡眠功能成为近年研究热点[4]。中医针刺调节失眠障碍具有疗效确切、无依赖性、副作用小等优势[5],  相似文献   

20.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的疾病,以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临床表现以及超声下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1]。全球范围内8%~13%育龄妇女受此病困扰[2],我国PCO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0~54岁女性PCOS粗发病率从1990年的7.68%上涨至2019年的7.88%[3]。根据PCOS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闭经”“崩漏”“不孕”等范畴,患者多以肾虚型为主,并兼有其他证型,如脾虚、血瘀、痰阻等[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